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贯怀光  陈忠廷 《汽车电器》2023,(4):23-27+31
为了提高车辆的悬架K&C特性以及操纵稳定性,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更改悬架硬点来改变K特性和更改弹性件动静刚度来改变C特性。悬架在汽车底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乘用车的操纵稳定性方面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本文选取一款乘用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前悬架K&C特性和整车操纵稳定性展开分析与研究,以ADAMS/Car为平台,建立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刚体模型,更改乘用车前悬架参数,也就是硬点修改后车辆悬架K特性变化情况,最后对前悬架模型和刚体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通过分析侧倾中心、轮距、车轮外倾角、前束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性能参数在乘用车前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悬架设计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悬架在整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好坏。为了使得初步设计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性能得到提升,论文采用多目标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前悬架进行了优化。首先在ADAMS/CAR中建立了车辆前悬架模板子系统,仿真出车轮定位参数变化曲线。接着在ADAMS/Insight模块里,设计目标选为车轮定位参数,设计变量选为前悬架硬点坐标,根据敏感度大小,对前悬架硬点坐标进行了优化,曲线对比结果显示优化有效。  相似文献   

3.
运用ADAMS/Car建立某车型前悬架模型,通过双轮同向跳动仿真试验分析悬架定位参数随车轮上下跳动的变化情况.针对仿真结果中前束角变化趋势不合理、外倾角变化范围过大的问题,运用ADAMS/Insight模块分析了转向节硬点坐标对悬架定位参数的影响程度.找出对前束角、外倾角有较大影响的硬点坐标后,通过优化分析对硬点坐标进行多次修改和迭代,找出最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悬架与转向系统的硬点匹配对商用车的制动跑偏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制动过程受力的角度,分析了制动跑偏产生的机理;其次,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车型前悬架和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悬架与转向系统硬点方案对制动跑偏的影响;然后,利用商用车前悬架K&C试验台,对选取的仿真优化方案进行台架验证;最后,对选取的台架优化方案进行整车制动跑偏试验,并基于整车试验不跑偏的方案,总结出了避免制动跑偏的仿真分析和K&C台架试验管控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某乘用车双横臂前悬架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其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对模型进行双轮平行跳动仿真,运用ADAMS/Insight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选取12个对悬架性能影响大的硬点坐标值作为设计变量,选取主要的5个悬架性能参数(车轮前束等)作为优化目标,对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在ADAMS/Insight中选择二阶响应面法的D-optimal优化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优化后的硬点坐标值。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双横臂前悬架各性能参数都得到了较大幅度优化,对双横臂悬架在工程中的优化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Adams/Car对某重型商用车钢板弹簧前悬架进行建模及运动学特性仿真。针对仿真中出现的前束角和主销后倾角变化过大的问题,结合钢板弹簧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悬架硬点设计变量的初选方案。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设计变量,通过响应面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拟合,结合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NSGA-Ⅱ对悬架硬点坐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前束角和主销后倾角的变化分别减少了72.2%、68.2%,钢板弹簧悬架运动学特性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FSAE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利用Adams/Car建立FSAE赛车双横臂前悬架仿真模型,通过双轮同向跳动仿真试验,分析影响悬架性能的参数值及其变化情况;利用Adams/Insight对该悬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结果修改部分硬点的坐标值;再次进行双轮同向跳动仿真试验,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悬架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有助于整车操纵稳定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在ADAM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ZF、DANA和SCANIA3种大型客车空气弹簧前独立悬架的多体运动学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刚体运动学和弹性体运动学仿真分析研究。在车轮跳动条件下对这3种大型客车空气弹簧前悬架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后两者的前束角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同类型空气弹簧前悬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FSC赛车前悬架开发,应用ADAMS/View建立了FSC赛车前悬架结构模型,利用ADAMS/Insight模块通过改变悬架硬点坐对悬架系统定位参数车轮前束角、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进行优化设计。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定位参数提高了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国产车型前悬架设计不合理问题,建立该悬架运动学模型,分析前轮定位参数随前轮垂向运动的变化情况;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了对悬架各性能参数影响较大的硬点变量;通过对关键硬点坐标的调整,选出最优方案,使该悬架各参数均得到优化,同时也使前束变化规律趋于合理;结论表明,悬架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对悬架的改进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舒适性与安全性足客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悬架对整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悬架的设计中考虑整车的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对于提高整车设计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9m客车前后板簧恳架的设计过程,说明客车设计过程中对板簧刚度、减震器参数以及整车侧倾角刚度的计算校核. 2悬架的布置形式 前后悬架均采用少片钢板弹簧,前悬架3片,后悬架4片,前后悬架均匹配减震器,前悬架加装稳定杆.  相似文献   

12.
为缩短纯电动车前悬架设计的开发时间与减少开发成本,文章利用汽车设计理论对前悬架系统中悬架主要总成件进行设计,利用Adams软件对已设计的前悬架系统进行建模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悬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设计出悬架系统并装车试验,性能良好。,该方法可以减少样品试制的时间与成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Adams的某商务车前悬架K&C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悬架K&C特性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总成外特性对整车的行驶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文中应用Adams/car软件,对开发中的某商务车前悬架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其K&C特性进行全面分析,针对不理想的悬架参数,应用Adams/Insight模块得出各硬点坐标及衬套刚度对悬架参数的影响因子,选出影响较大的变量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取得明显效果,为该车前悬架及整车性能的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杨彩虹  马宁  马涛  李海荣 《专用汽车》2023,(4):25-26+33
针对某混合动力汽车悬架研究的转向节变形、断裂问题,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前悬架进行三维模型建立,并通过进行静应力分析、模态分析,查找悬架系统关键零部件失效原因,最后通过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设计以及仿真校核设计。研究结论可改善混合动力汽车悬架研究前悬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SUV车型的前悬架响应慢,进行了前悬架的仿真优化分析,通过抬高转向器安装硬点位置可以优化前悬架侧倾转向和平跳转向的特性,减小不足转向度,提升整车响应特性,然后进行客观测试来对比指标变化,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加高转向器安装硬点可以提升整车转向响应。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的CAR模块,建立了某一国产SUV双横臂式前悬架的多刚体模型,对其前悬架的各种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悬架的几何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影响,揭示了该悬架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汽车前悬架系统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十分复杂,对整车的操纵性和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现有的汽车双横臂前悬架数据的基础上,用ADAMS软件建立悬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分析评价悬架数据的合理性。最后分析对比在该车上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代替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以ADAMS/Car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为基础,根据多连杆独立悬架的关键硬点坐标,建立某越野车多连杆独立后悬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后悬架系统进行同向车轮跳动仿真。在ADAMS/Insight中对后悬架定位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根据后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和灵敏度分析结果,选取悬架的8个关键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对悬架的定位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该车的多连杆独立后悬架运动学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双横臂悬架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MSC.ADAMS建立某车型的前悬架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调整悬架结构尺寸,并对调整结果进行评价。实现了在汽车设计阶段对悬架性能进行分析、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ADAMS的空气悬架客车平顺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仿真分析软件ADAMS,创建空气悬架客车前悬架、后悬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转向系、发动机、车身、前后轮胎等在内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并通过编制路面谱文件对虚拟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和悬挂系统固有频率仿真试验,结果显示该车的平顺性能比较理想。将仿真结果与样车道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创建的虚拟样机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可以有效地分析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