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废钢渣在国外利用率近100%,而我国只有国外的一半,且我国常用的石灰土、二灰土结合料普遍存在着早期强度增长慢等问题.通过工业废钢渣稳定土的试验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同时,分析了工业废钢渣稳定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并对工业废钢渣稳定土和石灰稳定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低温收缩性和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钢渣稳定土可以改善路面基层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半刚性混合料,适宜做高等级公路的半刚性基层.  相似文献   

2.
乐金朝  乐旭东 《中外公路》2011,31(4):228-232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钢渣掺量、陈化龄期及细度对钢渣稳定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影响钢渣稳定土强度的主次因素.将钢渣稳定土与常用路床材料进行了路用性能的比较,证明钢渣稳定土材料能够满足高速公路路床填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彭波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2):165-167
工业废钢渣在国外利用率近100%,而我国只有国外的一半,且我国常用的石灰土、二灰土结合料普遍存在着早期强度增长慢等问题。通过工业废钢渣稳定土的试验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同时,分析了工业废钢渣稳定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并对工业废钢渣稳定土和石灰稳定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低温收缩性和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钢渣稳定土可以改善路面基层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半刚性混合料,适宜做高等级公路的半刚性基层。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钢渣土强度影响因素基础上,选取钢渣龄期、钢渣细度、钢渣掺量3种主要因素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值,钢渣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输出值,建立了钢渣土强度预测的BP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训练BP神经网络时,17组自变量数据中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网络拟合值与实测值基本重合,误差为-4.054%~3.214%。BP网络方法应用于钢渣土强度的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与实测结果最大相差为0.02 MPa,最大误差为5.556%,可见,基于3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钢渣稳定土新型路床材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水泥稳定土基层得到了大量使用,其强度好、耐久性高、板体性强等特点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但是它也存在收缩裂缝这个弊端。对针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收缩裂缝的问题,具体分析了水泥稳定土基层收缩裂缝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收缩裂缝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掺钢渣稳定土的击实性能,以焦桐高速公路工程叶舞段沿线低液限黏土为原材料,分析掺钢渣后影响其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的因素。在综合考虑钢渣掺量、钢渣陈化龄期和钢渣最大粒径3个因素作用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法,得到了影响钢渣土干密度因素的主次程度,并通过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各个因素对击实土样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石灰钢渣稳定土击实特性,分析影响其最大干密度ρmax与最优含水率wopt的多种因素,以某高速公路沿线低液限黏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钢渣掺量、钢渣陈化龄期、钢渣最大粒径及石灰掺量4个因素作用下,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室内击实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法分析影响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主次关系,进而基于1次重复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作了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路基石灰稳定土填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首先开展石灰稳定土的击实试验以确定最优石灰掺量,然后对不同含量的石灰稳定土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试验分析强度改性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石灰掺量为6 %的土样最大干密度达到峰值,密实度最优;干湿循环作用造成石灰稳定土力学特性的显著下降,随着干湿循环从零增至10次的过程中,石灰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逐渐衰减,且养护28天的强度指标明显高于养护7天的试样;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石灰稳定土内部孔隙的数量不断增加,尺度不断扩大;由微观图像发现石灰稳定土中的孔隙在干湿循环中逐渐扩大,密实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P稳定剂稳定土和石灰稳定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稳定剂利用双电层理论稳定土,在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稳定性、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温缩系数等性能方面表现出优于石灰稳定土的品质;工艺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公路工程稳定土材料。  相似文献   

10.
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快速测定法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亚莉  刘连战 《公路》1999,(12):28-29
石灰土的强度随龄期而发展,石灰稳定土快速测定不根据同样湿度养生上强度与温度,时间的关系,用温度-时间可以互换的原理,建立温度与时间的换算公式。实际应用中利用提高养生温度在较短时间内测定石灰土稳定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时瑞 《交通科技》2012,(Z1):88-89
介绍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用于底基层、基层中的施工要点及施工方法,但如何提高压实度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的强度和收缩变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固化剂稳定土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维蓉  陈伟  刘大超 《公路》2003,(7):156-159
通过对QJ型土壤固化剂稳定土和QY型二灰稳定土的性能和强度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得出在缺乏石料的地区用QJ型土壤固化剂稳定土作路面基层材料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李卫然 《中外公路》2002,22(5):29-32
如何评价长期暴露于含盐量很高的地下水中的水泥稳定土的耐久性和抗压强度。研究发现,除用传统的质量损失率衡量水泥稳定土的耐久性外,还可以利用抗压强度作为评价其耐久性的指标,尽管水泥稳定土暴露于盐水约90d,其早期强度仍能保持增长,残余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发展趋于定值,强度损失率变小。  相似文献   

14.
SSS型土壤固化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凤娟  姜兴国 《公路》1997,(8):37-40
SSS型粉状固化剂可大大提高稳定土的早期强度,试件7d浸水强度在3.00-4.00MPa水稳与冻融稳定系数均大于0.80。本文考查一各种因素对稳定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正试验确定了固化剂的最佳配比与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5.
缩短半刚性基层养生期施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思国  楚虹  罗小刚 《公路》2002,(10):21-25
通过在新疆巴仑台-水文站公路改建工程中,实施水泥稳定层上快速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快速施工法,探讨水泥稳定土基层强度的发展规律和力学性能,分析影响水泥稳定土基层强度发展的主要因素,验证在新疆进行缩短水泥稳定土养生期快速施工法的可能性,并通过试验路的实施,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关施工参数、方案,为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土的早期强度与晚期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文中根据神经网络理论,提出采用BP网络来预估水泥稳定土强度的方法;经过计算与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谭发茂 《公路》2003,(11):95-99
以石黄高速公路底基层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通过介绍探寻稳定土强度增长途径所做的试验研究,简要描述了多种稳定剂综合稳定土的特性,为稳定土底基层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实际施工中稳定土拌和机需要传动系统具有自动功率调节特性和过载安全保护特性的问题,提出了液压传动系统自动功率调节特性与发动机转速相关和过载安全保护特性与转子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相关的设计理论,并结合稳定土拌和机作业工况进行了自动功率调节特性的分析和计算,完成了稳定土拌和机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在国产 WB-230型轮胎式稳定土拌和机上得到成功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产稳定土场拌设备的开发生产 ,给高速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广、工效高的施工设备。现就国产 2 0 0 t稳定土场拌设备在不同路面基层结构中的使用 ,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1 石灰稳定土基层的施工由于安徽省江淮地区多为亚粘性膨胀土 ,因此在设计上多采用石灰改良土 ( 5 %石灰 )或石灰稳定土( 8%石灰 )结构层。在过去的施工中均采用路拌的形式进行施工 ,其工序为挖土、运土、平稳、布灰、拌和、平整、压实 ,完成一个循环约需 2~ 3天。我们在所承担的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采用路拌施工作业的同时 ,对场拌石灰土进行了实…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从美国 Rex 公司、德国BOMAG 公司、日本的 SAKAI 公司引进了多种型号的稳定土拌和机.本文介绍的是我国首次引进的美国 CAT 公司生产的 SS-250型稳定土拌和机,该机经使用单位进行的技术性能参数测定和现场施工使用表明,其许多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机种,因此有必要对 SS-250型稳定土拌和机作一介绍.1 主要性能参数发动机型号 CAT3406B功率/转速(kW/rpm) 250/2100工作速度(m/min) 0-61行驶速度(km/h) Ⅰ档:0-10Ⅱ档:0-24拌和宽度(mm) 2438拌和深度(mm) 457转子转速(rpm)Ⅰ档:124 Ⅱ档:168Ⅲ挡:284 Ⅳ档:3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