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2年,正值入世之初.中国轿车工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层次变化.关税下调,配额增加,国际列强虎视眈眈,开始了新一轮的全面挺进;新品云集待命,价格战一触即发,国内厂家感受到了深重的危机感.德、美、法、日、韩多国巨头全面进入的形势即将形成.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轿车工业能否经得住进口车的冲击?短短5年,全面放开,能否在保护期内迅速成长?研发迟滞,技术落后,各轿车厂家何以参与国际竞争?强手如林,如何争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2002年,正值入世之初。中国轿车工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层次变化。关税下调,配额增加,国际列强虎视眈眈,开始了新一轮的全面挺进;新品云集待命,价格战一触即发,国内厂家感到到了深重的危机感。德、美、法、日、韩多国巨头全面进入的形势即将形成。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轿车工业能否经得住进口车的冲击?短短5年,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轿车工业目前的总体水平,阐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发展轿车工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轿车工业只能走吸收外资、与国外厂家进行全面合资合作,借用外力来发展的路子,并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车型和零部件产品。  相似文献   

4.
朱睿 《北京汽车》2001,(1):39-41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私人购车成为拉动轿车市场发展的"火车头",这是不争的事实.社会普遍认为,低价格的经济型轿车是汽车进入家庭的开路先锋.据前不久14家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大连等14个城市联合进行的"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14城市1.0L以下轿车的私人意向购买率最高,为3.4%,比去年上升2.4个百分点,购买力预计上升240%.经济型轿车的消费热度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自去年以来车市却持续低迷,许多厂家在抱怨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从现实购买力出发,生产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用得起的经济型轿车,才能真正启动车市,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于是,纷纷投入巨资开发、转产经济型轿车.面对消费者和生产厂家如此垂青经济型轿车,难道"经济型轿车时代"真的到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5.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订汽车工业“十五”规划。 回顾历年来制订五年规划的情况,我认为务实最为重要。无论是厂家的五年规划,还是国家的五年规划,莫不如此。大家都知道,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大致在20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可能在70~80万辆之间。但当年为2000年描绘的中国汽车工业蓝图比今天我们看到的现实辉煌得多,例如轿车将达到120~150万辆。笔者对国内若干厂家在早些年作出的2000年规划还有强烈印象,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普遍喊“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今年车市究竟会如何?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7.
钟东 《世界汽车》2001,(9):9-12
中国轿车搞了很多年了.现在再说它是幼稚产业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轿车目前仍没有走出幼年时期,在汽车工业中它对国家的贡献不如原先所想象的那么大.至少,中国轿车总是同中国市场需求有距离,同老百姓有距离.轿车要发展,包括轿车在内的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这里我们强调不要只谈轿车.一方面,"轿车"这个概念已经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而它同国际上通行的汽车统计方式不兼容.另一方面,汽车必将更多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未来肯定有更多的中国普通百姓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  相似文献   

8.
明红 《世界汽车》2001,(4):33-35
1汽车业困难重重令人担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示,近年我国汽车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全行业效益明显下滑,2000年利润下降了42%,但库存创历史最高纪录.2000年上半年,轿车厂家的库存已达4.45万辆,加上滞留在工业系统内的库存,总量达11万辆.轿车对市场的贡献度也从1998年的86.5%、1999年的27.1%,滑落到2000年的6.88%.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工业能否顺利实现两个转变,并真正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键是要不断列发市场需求,尤其是私人轿车消费需求,以便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本文全面探讨了我国汽车生产,交换及消费各环节上制约需求的若干因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世纪论辩:中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 长期以来,围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向的讨论一直沸沸扬扬,论辩不休,见智见仁,莫衷一是.70年代封车节油的论辩,80年代中期"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和"合资发展轿车工业是不是卖国主义"的论辩,1987年"如何发展轿车工业",以及90年代以来的"路与车"和"发展私人汽车"的论辩.  相似文献   

11.
朱睿 《北京汽车》2001,(3):41-43
福特、三菱、沃尔沃,此前纷纷召回自己的产品,中国消费者正从接二连三的"汽车召回"中受益.国际汽车巨头带来的召回理念,成了世纪末国内汽车业的焦点新闻.对此,无论业界人士还是消费者的反应都十分强烈.在轿车快速进入家庭的大背景下,能否真正做到消费者至上,能否快速和全面实施安全召回,真正维护消费者权益,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企业及产品的认同.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汽车召回,中国能例外吗?  相似文献   

12.
家庭轿车难进工薪家庭,是近年来众说纷纭的话题。是轿车生产能力不足?还是工薪阶层购买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国产轿车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百万辆以上,虽然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还不能与国外先进汽车相比,但国产家用轿车的品种款式和性能已能满足普通百姓对家庭用车的需求。目前,大多数中国家庭已步入小康生活,不少专家也以国际上通用的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13.
上海通用销量曾连续几年位居中国十大轿车厂家之首。最近两年,这一态势发生了变化,上海通用被紧随其后的南北两个大众所超越,排名由第一降为第三。上海通用真的已经显露颓势,风光不再了吗?能否再次领跑中国轿车?新年伊始,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接受了《汽车杂志》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中华汽摩配》2004,(7):10-11
50年风雨兼程,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老百姓为之振奋,汽车进人家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同时,大家又对变幻莫测、缤纷复杂的汽车市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究竟如何看待这些成就和发展前景呢?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副会长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  相似文献   

15.
一、目前我国轿车工业的现状在80年代里,我国已引进了19种汽车整车技术及总装生产线,其中轿车吉普车厂家以合资企业为主。上海桑塔纳,北京切诺基,广州标致,天津夏利等产品在国际上基本属于中档普及型轿车,为70~80年代产  相似文献   

16.
1950年原西德轿车产量为21.6万辆,1970年上升为352.8万辆,其中实现了汽车和轿车的普及。1995年德国轿车保有量已达4050万辆,是世界上轿车最普乃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该国轿车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韩国汽车工业起步略晚于中国,进入80年代,产量开始迅速增长。1986年轿车开始进入家庭,1994年基本实现了轿车的普及。1995年该国汽车工业跃居世界第5位。1987年保有量可望突  相似文献   

17.
民族汽车工业新形势,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轿车工业以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主力军的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主要走合资经营之路,参与国际合作,从当初建设资金不足到今天能生产与世界同步的轿车,真可谓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三大轿车基地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轿车开发能力,也没有形成自己强有力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由于年初对市场判断不准确,几乎所有厂家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汽车市场究竟如何?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依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汪卫东 《世界汽车》2003,(7):72-72,75
"非典"时出现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已经给我国旅游、交通、贸易、对外交往和社会生活带来较大负面冲击.然而,"非典"疫情的发生和持续,会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何种影响?它会不会导致汽车消费的萎缩?它对轿车业的拉动能持续多久?从目前一些经济机构和专家的判断来综合分析,笔者认为:"非典"对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暂时的、表面的,长远看不会影响我国汽车工业整体向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我国轿车自主品牌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与外国轿车品牌的比肩竞争中,不断填补细分市场空白并取得了不俗业绩。2006年3月28日,伴随着奇瑞A516的下线,奇瑞汽车累产自主品牌50万辆,在我国轿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目前,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和扶持,无疑使得业界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充满信心;我国各大汽车企业(集团)也在轿车自主品牌建设上加快了步伐。轿车自主品牌曾经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目前轿车自主品牌的竞争发展处于怎样的状态?与外国品牌相比,各轿车品牌的竞争力如何?本刊将对这些问题展开专题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