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国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纪平 《隧道建设》2009,29(4):441-445,465
新建温福铁路笔架山隧道断面跨度大,埋深极浅,围岩软弱,隧道既下穿高速公路又下穿国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比选和不断优化,采用优化后的CRD法开挖、支护,同时采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反馈手段,动态指导施工,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通过对超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和国道施工技术的探讨,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永武高速公路金鸡岭隧道下穿交通量大、埋深浅的国道205公路,为了安全穿过隧道,确保行车畅通,围岩开挖采用了炮孔复合装药等一系列的爆破减震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地表下沉,确保了公路运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性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渝湘高速公路斑竹林隧道软弱围岩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难题,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主要结论:水平方向的围岩变位相对比较大,可能大于隧道围岩竖向位移;右隧道(埋深大)围岩拱顶特征点处竖向位移大于左隧道,围岩位移值最大值达到22.63 mm,发生在开挖时左隧道右边墙处.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成果分析,证实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基本掌握了山岭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围岩和衬砌的变形、应力变化特征,认为该类型隧道围岩变位是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杰 《公路隧道》2005,(2):19-25
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重庆忠县至垫江高速公路谭家寨隧道进口端Ⅱ类软弱围岩浅埋段施工取得了成功,其合理的施工组织、现场强力的监管和强有力的支护手段为隧道软弱浅埋地段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该隧道如何顺利度过软弱浅埋段施工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沈海复线宁连高速公路飞鸾互通I匝道龟岩隧道下穿G104国道进洞施工为实例,根据隧道洞口段存在"超浅埋、临高速、保畅通"等诸多难点,采用了超前长大管棚支护、搭设钢便桥过渡、CD工法开挖等施工技术,确保了隧道顺利安全下穿国道,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在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针对隧道浅埋、偏压问题对隧道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理论,结合陕西商(州)一漫(川关)N25标的碥头溪隧道和瓦房沟隧道左线进口工程,从完善设计和施工关键工序两个方面论述了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了隧道边坡一体化技术是解决隧道浅埋、偏压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炎汝(炎陵-汝城)高速公路熊猫洞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该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进行二维施工模拟,比较了先开挖深埋侧主洞和先开挖浅埋侧主洞两种施工顺序,获得了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施工顺序施工时隧道变形、中隔墙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等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先开挖埋深较浅一侧隧道,再开挖埋深较深一侧隧道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大跨隧道,针对浅埋大跨度隧道进洞的两种典型施工工法微台阶法(也称微台阶法)与双侧壁导坑法进行空间三维数值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与结构位移、应力、应变等的分布与发展规律,得到了两种浅埋大跨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动态施工力学特征,提出在三车道大跨度隧道采用微台阶法进洞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际工程中成功运用经验,为大跨度隧道浅埋段采用微台阶法提供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黎 《桥梁建设》2006,(Z2):61-64
由于受附近车站和隧道的高程控制,铜九铁路在以小角度跨越318国道时,不得不采用建筑高度低的大跨结构桥梁,为了同时满足一跨跨越318国道和不抬升隧道、车站的高程的要求,采用了建筑高度低、刚度大的(40 64 40)m单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槽形梁结构,介绍该结构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0.
熊造 《公路工程》2016,(4):150-153,170
为了探求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合适施工工法,以某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隧道一新的施工工法(动态分部施工工法)与常用的三台阶法、CRD法、C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等施工工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动态分部工法的优缺点,并论证该新工法在依托工程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以310国道宝(鸡)至牛(背)二级公路工程韩家山隧道施工有关措施和数据为例证,主要介绍了该隧道入口黄土浅埋段施工要点,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七道梁隧道是甘肃省在建的开挖断面最大的公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对隧道围岩收敛测量数据进行曲线分析,并从岩体质量、断层破碎带、不连续面空间位置、地下水、隧道埋深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岩体质量与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成反比;2)断层破碎带区段围岩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3)隧道开挖与不连续面成逆倾向、大倾角时,围岩变形小;4)地下水引起围岩稳定性下降,变形增大;5)隧道埋深也是影响围岩变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程刚 《公路》2009,(11)
攀(枝花)田(房)高速公路望江岭隧道右线出口段,穿越厚层第四系混合堆积层,由块石、块石夹(质)土、小块石夹(质)土、黏土质角砾、含角砾低液限黏土等交错堆积构成.厚度约0~33.9 m,成因复杂、松散、稳定性差,且隧道洞口段浅埋、偏压.为确保洞顶上方的108国道畅通安全,经综合比较,进洞方案以"先稳坡、后进洞"为指导原则,采用了土钉墙、抗滑桩板墙反压回填水泥混合土以及洞内支护加强等措施,成功实现了安全进洞.结果表明此进洞方案合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托于宝鸡坪坎至汉中(石门)高速公路PH-9合同段的一座分离式双向六车道某隧道,采用全土柱理论、谢家烋公式、太沙基公式、比尔鲍曼公式四种围岩压力计算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得出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主要影响因素为埋深和跨度。同时对埋深为7m和20m情况下,运用数值模拟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四种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埋深小于荷载等效高度hq时,采用全土柱理论计算方法;埋深处于h_q~2.5h_q时采用太沙基公式计算方法。为今后同类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跨径隧道浅埋段施工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跨径隧道浅埋段的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了各施工阶段隧道围岩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情况,有效地控制了浅埋段隧道围岩变形,为隧道的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指导了隧道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6.
赵兵  许立  张栋  王双现  李翼延 《中外公路》2021,41(5):207-211
三门峡市国道310南移工程周家窊隧道为分离式黄土隧道,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左线隧道于剩余30 m贯通时,靠近进口一侧掌子面发生塌方,形成埋深70 m条件下的冒顶,地表呈现直约径12 m、深8.5m的近似圆形陷坑.该文对项目塌方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黄土地层竖向节理发育,节理切割形成竖向软弱面是导致埋深较大时隧道仍通顶塌方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塌方处注浆回填封闭,另一端在大管棚及径向注浆加固下单向掘进,地表陷坑分层回填的综合处治方案,现场实施后处治效果良好且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7.
在3车道公路隧道施工中,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如浅埋偏压的软弱围岩中,隧道时常会发生围岩变形过大,而出现围岩失稳的情况。对于广东曲(江)南(雄)高速公路的回龙山隧道,其出口段在施工中出现了围岩变形大而失稳的事故。本文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隧道出口浅埋段的施工进行了数值摸拟,从位移、应力角度分析了围岩破坏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围岩支护措施,从而为保证隧道顺利通过此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宁波将军山大跨隧道围岩压力的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手段讨论了围岩压力经验公式的适用性及其分布特征、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对大跨隧道Ⅲ、Ⅳ级围岩深埋隧道围岩压力建议采用普氏理论或深浅埋法计算,Ⅴ级围岩浅埋隧道建议采用深浅埋法计算;2)大跨隧道在上台阶开挖后Ⅲ、Ⅳ级围岩压力释放比为0.4~0.6,Ⅴ级为0.7~0.8,围岩等级越高,先期围压释放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9.
结合浅埋大断面大跨度隧道工程实践,对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变形进行现场监测试验,分析隧道施工全过程及在不同开挖工序下的施工变形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左、右洞上台阶开挖引起先行隧道变形较大,引起的后行左洞变形较其它工序要大;2)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变形影响较大;3)右洞上台阶开挖对右洞变形的纵向影响范围为隧道跨度的1/4,右洞下台阶及左洞上台阶开挖对右洞变形影响范围为隧道跨度的1/3,左洞上台阶开挖对左洞变形影响范围为隧道跨度的1/3;4)对于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以控制隧道变形。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超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下穿既有国道的施工方法比选分析,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中导洞一双侧导洞法配合地层注浆加固的施工方法可以满足沉降要求,且保证了既有国道车流不中断,施工过程中拱部衬砌封闭成环时间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本工程的成功实施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