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路》2021,66(8):87-91
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项目,开展SMA-1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和目标级配设计,标定了冷料仓皮带给料器转速(频率)与冷料流量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对拌和楼冷料供应和热料需求关系和沥青拌和楼冷热料供需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最后构建了冷料仓皮带给料器的转速(频率)与热料仓集料质量比的多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模型,并依据设计生产配合比对冷料仓皮带给料器的转速(频率)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冷热料供需平衡后,沥青拌和楼的生产效率和产能将提高约22.1%;冷热料供需平衡时沥青混合料生产级配与目标级配的符合程度相比冷热料供需不平衡时提高了约43.5%。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工地的调研和实践,探讨了集料生产与管理以及拌和楼调试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确保集料规格的稳定性和除尘的连续性有益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稳定冷料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调试热料仓配合比。同时本研究也表明,较大的最小筛孔布置以及较小的产量有利于除尘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论,对superpave20沥青混合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冷料上料速度、热料仓比例以及沥青用量,并对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拌和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监控,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和基于目标配合比的生产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通过从拌和楼采集的各料仓集料重量,并根据热料仓比例及料仓筛分结果,使用传感、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在服务器上通过编制软件将拌和站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盘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级配曲线、油石比、矿粉及关键筛孔等分析数据。有效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保证道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级配是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基础。冷料仓按科学的目标配比供料,热料仓按精确的生产配比配料是沥青搅拌设备级配调试和高效运行的技术关键。通过对沥青搅拌设备配料原理的分析,研究了级配变异的潜在程度及调试措施。得出了相对于传统的试算法或图解法,用电算程序解析法进行配比设计并指导级配调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连续式搅拌设备的冷料分级与料仓数量,基于Superpave与Bailey法级配设计理论,通过分析粗集料和细集料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控制混合料质量的关键粒径尺寸为第一控制筛孔尺寸、限制区筛孔尺寸、1/2公称最大粒径及公称最大粒径;结合当前常用的各类沥青混合料粒径尺寸,得出结论:为了满足生产各类型常用沥青混合料的需要,搅拌站应设置不少于8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冷料仓数量不宜少于6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连续式搅拌设备的冷料分级与料仓数量,基于Superpave与Bailey法级配设计理论,通过分析粗集料和细集料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控制混合料质量的关键粒径尺寸为第一控制筛孔尺寸、限制区筛孔尺寸、1/2公称最大粒径及公称最大粒径;结合当前常用的各类沥青混合料粒径尺寸,得出结论:为了满足生产各类型常用沥青混合料的需要,搅拌站应设置不少于8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冷料仓数量不宜少于6个。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江西赣粤养护公司药湖桥桥面面层施工,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冷料仓小皮轮转速(频率)与集料出料产量关系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转速下集料自身级配的变异性问题,证明了在拌和楼稳定出料时固定冷料仓小皮轮频率的必要性,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拌和楼冷料仓标定方法,对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某钢桥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工程为依托,介绍了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生产配合比调试的方法,通过进行冷骨料上料速度调试、热骨料调试的综合分析来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级配进行控制。实践证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控制效果良好,关键筛孔通过率偏差小,对使用于钢桥面铺装的沥青混合料生产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的变异性与动态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卫 《中南公路工程》2012,(2):149-152,157
对多批次同料源的集料原材及热料仓集料进行筛分,分析了其级配的变异性规律及原因,探讨了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级配动态控制的措施。指出,矿石破碎加工工艺是减少集料级配变异的首要环节,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级配控制的关键筛孔尺寸设置破碎机筛孔尺寸;以关键筛孔通过率的平均值和极差动态管理图科学指导后续生产;加强生产过程的巡视,以弥补动态管理图作用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1.
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优化设计,设定骨架密实和设计8%空隙率2个优化条件,据此提出新型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分级掺配法.矿料成型采用改进的干捣实方法,根据集料分界点分2步逐级掺配集料,粗集料部分每级集料掺配比例依据骨架判断公式和高斯拟舍结果得出,细集料部分每级掺配比例依据高斯拟合结果得出,进而确定粗细集料各自总的质量百分率,由此得到一条骨架密实型级配曲线,并进一步按照优化务件确定油石比.用成型试件对混合料沥青膜厚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动稳定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较好,功能化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沥青拌和站冷料仓流量的标定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可行、快速准确的特点,能确保冷料供给系统按照目标配合比准确供料,使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更加接近目标配合比,从而保证拌和成品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鉴于生产配合比设计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结合中国沥青混合料常用拌和设备间歇式拌和楼,以实体工程ATB-30生产配合比设计为依托,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中级配变异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生产配合比设计中二次筛分、各热料仓比例确定、振动筛网合理选用和最佳油石比确定等各个流程的操作技术,以提高沥青混合...  相似文献   

14.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均衡设计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热料仓比例确定方法所带来的等料、溢料等不足,该方法既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在柳(州)—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该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有效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SMA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等料、溢料问题,以免影响生产效率和造成材料浪费,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不断调试的方法,从原材料质量控制、集料分级规格与热料仓筛网配置、混合料试生产调试等多个方面进行动态控制,提出了SMA生产配合比均衡控制技术,保证了SMA混合料品质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确定搅拌设备振动筛筛孔,基于SuperPave级配设计理论和Bailey级配理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与骨架嵌挤结构之间的关系、细集料含量对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和压实难易程度的影响、半筛孔材料通过率对粗集料骨架结构和施工特性的影响及最大粒径筛孔对剔除超限料的作用等,得出筛孔的选择原则;以AC-16型沥青混合料为例,进行了搅拌设备筛孔选择与生产级配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目标级配和生产级配偏差可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集料特性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包括集料特性对矿料级配的影响、集料特性对沥青用量的影响;通过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考虑集料特性影响的配合比的性能高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正 《交通科技》2009,(4):111-113
针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经常出现等料、溢料问题,从冷热料计量系统的标定、热料仓筛孔的选择和目标生产配合比的一致性3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合理的京藏高速公路刘白段改造中的热再生混合料RAP掺配比例,本文选择了30%、40%和50%三个RAP掺配率进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实验,设计计算了对应RAP掺配率下合理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目标级配、最佳沥青掺量和再生剂掺量,对不同RAP料掺配率下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废旧沥青回收料(RAP)最佳掺配率为40%时,对应的最佳新沥青掺量为2.8%,再生剂掺量为0.206%,推荐40%的RAP掺配率时为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连续级配设计的不足,以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基础,进行多级嵌挤形式级配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并对最佳设计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饱和度随着油石比的增大而增大,空隙率与油石比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沥青含量对矿料间隙率的影响较小;粗级配矿料形成的密实结构需要较多的次集料及沥青填充,一般通过调整粗集料比例可获得最佳密实状态;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大,混合料的流值增加量略有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降低;该工程不同面层最佳油石比分别为5%、4.8%、4.2%,采用多级嵌挤级配设计获得的级配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