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方晨 《中国水运》2011,(12):22-23
海洋溢油事故是我国近海环境灾害之一。及时合理的经济补偿能提高应急反应联动效率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我国现行的油污赔偿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建立我国油污应急基金来应对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本文对我国油污应急基金募集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美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机制建立成功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海上溢油应急先进技术和油污损害赔偿的经验,提高我国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污染损害赔偿的水平,交通部海事局组织了由各直属海事局共17人组成的“交通部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代表团”于2002年5月31日至6月20日在美国进行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和参观考察,不仅开拓了海上防污染监督管理工作的视野,同时对加快完善我国海上溢油反应机制的思维有了较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沿海海上风电场施工作业为研究背景,以海上施工船舶溢油应急的处置方法为研究课题的方向,在简要的阐述了工程概况后,提出从防碰撞、防走锚、保证通讯、加强消防、加强船舶管理和限制油污等几方面加强预防,防止溢油事件发生,并列举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坐位全国百强县(市)的温岭,为溢油事故多发海域。本文主要通过对温岭辖区的油污应急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温岭辖区内面临的溢油风险,最后提出建立辖区油污应急资源库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温岭辖区海域船舶油污应急体系,切实加强温岭辖区油污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船舶数量的增多和船舶大型化,使海上因船舶交通事故引发的船舶溢油风险概率大增。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滞后,有效应对海上溢油尤其是突发性重大溢油事故的能力还很弱,因此,尽快提高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中从提高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出发。科学分析了造成应急处置能力低的根源,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具体提出了有效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田  黄志 《中国航海》2011,34(4):98-103
针对目前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现状,借鉴国内外其他领域应急能力评估模式的先进经验,建立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出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某海区溢油应急能力现状评分,得到该海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等级.研究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实用,可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7.
《港口科技》2014,(1):47-48
近日,从日照海事局获悉,山东日照海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已经通过内部评测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日照海上溢油信息化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戴小杰 《中国水运》2004,(11):20-21
据统计,1976年至200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2353起,平均每4天发生一起,总溢油量约3万t。随着我国进口石油量迅猛增长,海上污染风险与日俱增。因此,建立完善的海上防污染应急反应体系势在必行。澳大利亚已建立了十分完善、高效的防污染应急反应体系。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可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应急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电子海图系统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电子海图子系统是海上溢油应急反应模拟系统的主要界面,它是针对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而开发研制的。除一般航海电子海图系统所具有的海图数学要素数据、图形要素数据及辅助要素数据外,它还包含有环境敏感区数据库和溢油应急反应模型库等。  相似文献   

10.
熊德琪  林奎  肖明  杨建立 《水道港口》2010,31(5):549-552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动态预报信息系统",综合了三维潮流模型、三维溢油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可以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实际溢油应用案例表明,该系统的预报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相符,能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博洋  赵旭 《中国航海》2023,(3):118-125
针对远海海域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船舶多次往返供需点会造成大量时间浪费,故引入海上临时物资供应站的概念。通过较大规模的运输船,在海上建立可供应急船舶调取物资的点位来节省整体处理时间。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上层基于溢油量和溢油位置,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动态选取临时物资供应站位置,下层使用遗传算法解决多物资调度问题。结果表明,在面对远海超大型溢油事故时,引入临时物资供应站,能极大缩短溢油应急调度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港航和化工产业迅猛发展,我国沿海面临着巨大的溢油风险。但我国海洋油污应急反应建设却相对落后,难以满足较大规模的海洋油污应急反应要求。如何建立符合我国海域实际的海洋油污应急反应体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政府鼓励市场化运作的清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海洋油污应急反应建设的角度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政府与企业合作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我国第一个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多部门力量于一体的溢油应急能力专项规划——《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并由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为应对日益增大的海上溢油风险,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已开展了海上溢油应  相似文献   

14.
《珠江水运》2008,(4):67-67
最近,“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课题大纲”在深圳顺利通过评审。据悉,由深圳海事局承办的这一课题是国家科技项目“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关键技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建立珠江口海域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支持系统,预计2009年7月该系统可以进行验收并开始产业化运作及推广应用。系统建成后将在模拟预测精度、运算速度和支持功能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有效提高珠江口溢油预测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60年,神州风物沧海桑田;60年,国人风貌焕然一新;60年,溢油应急建设从无到有。中国海事局及沿海各省市地方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工作方针为指导,在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溢油监视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急队伍和力量的建设、培训和演练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全面加强了我国船舶溢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我国船舶重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溢油应急建设作为海事工作的重要一环,在6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于蔚蓝的大海上毅然铸就了一道亮丽的海上长城……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溢油应对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能源需求及海上石油运输量的大幅增长,我国海上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也不断加大,针对海上大型溢油事故制定有效的溢油应对处理方案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该文通过对2010年4月发生在墨西哥湾的英国石油公司“深水地平线”平台泄漏事件进行研究,分析收集了此次事故过程中美国采用的主要溢油应急处理方案及值得借鉴的手段,为我国研究海上溢油应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特点、应急资源调配的流程及调配机制的重点和难点,建立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资源调配框架,对各个调配环节包含的内容及实现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上溢油事故多发,对人员安全、环境、经济都会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加强海上突发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十分必要。本文简述了美国墨西哥湾深海平台的石油泄漏事件,总结了我国可以借鉴和学习美国在应急处理海上溢油事故中经验和教训。希望通过借鉴美国政府的做法,完善我国海上应急处理的预案规划,提高我国在海上溢油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更有力地保障海上作业及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9.
《航海科技动态》2012,(4):42-43
6月19日~21日,国际海事组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溢油应急反应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讨论了国际海事组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三方合作开展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等问题,初步确定了合作进程以及下一步的活动方案。三方合作机制,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履行《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等国际公约,促进政府与企业界的合作,加强我国溢油事故防备和反应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海上油污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海洋污染源,会对海洋水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海域内生物的死亡,甚至会影响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船舶的油污排放、海上溢油事故等是海上油污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船舶油污排放的监测力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海洋油污污染。近年来,基于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船舶油污排放监控技术获得了业内的重视,该技术是利用红外光谱的产生与吸收机理进行油污检测,具有效率高、准确度高等优点。本文介绍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并设计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船舶油污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