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自浮式和浮筒式排泥管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浮式排泥管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均优于浮筒式排泥管,在相同的动力条件下自浮式排泥管的扭矩只为浮筒式排泥管的3/5,而系缆力仅为浮筒式的1/2-2/3。同时,钢材用量仅为浮筒式排泥管的40%,因此,自浮式排泥管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气浮结构的静浮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介绍了半封闭浮筒内的压缩空气对结构的气浮状态和浮稳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气浮结构静稳定浮态的计算分析方法。假设浮筒内的空气为理想气体,导出了气浮力的计算公式和气浮结构的力平衡关系。据此给出了气浮结构的各种牧场生的计算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数据吻合,表明这些计算理论可以在工程中应用。合理地利用气浮特性可对一些大型的无底筒型工程结构进行海上气浮拖运和安装施工。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没有船坞或船台情况下自升式平台利用半潜驳下水费用高、易受大风浪涌影响的难题,利用组合浮箱式下水装备将港池垫高至与码头面平齐,通过滑移工艺将自升式平台牵引至下水装备上,利用桩腿的升降功能,使桩腿与下水装备脱离,分别拆除各桩腿下部的浮箱,完成站桩,依次拆除下水装备其余浮箱,自升式平台下降达漂浮状态,收桩,完成自升式平台的下水。工程实践证明,该新型装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成本低、控制方便。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江下游地层对自升式平台站桩与升降试验的影响,对长江下游某码头自升式平台站桩区域进行地质分析,依据地质分析结果评估站桩压桩位置的穿刺风险和入泥深度,确定最佳的站桩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前期的理论分析,降低了站桩压桩和升降试验实际操作时的风险,使得自升式平台顺利完成了站桩压桩与升降试验.  相似文献   

5.
首尾线型尖瘦船舶或小船台上建造的大中型船舶的纵向下水,由于下水过程中尾部浮力不足,极易造成滑道末端墩反力过大,甚至发生尾弯。提出了一种船舶带浮筒下水新工艺,通过在船舶尾部安装浮筒,并对浮筒大小和位置进行优化,能较为简便、经济和可靠地解决上述问题。此项研究已用于多艘大型汽车运输船的下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景洪升船机的设计,对水力式升船机机械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的功能进行论述,对其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水力式升船机卷筒及同步系统、浮筒及动滑轮装置、钢丝绳组件和下水式承船厢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对水力式升船机浮筒的配重进行探讨,特别针对无间隙同步系统、承船厢充压对接密封装置提出新颖的结构,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上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海上钻井平台钻探任务不断加重,自升式平台需要在不同油田的井位进行就位作业,为了保障就位作业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自升式平台在该井位的入泥深度及稳定性分析。在自升式平台作业期间,可能会遭遇恶劣的海况,需要研究分析自升式平台在某井位作业时发生侧滑的可能性,并推算可承受的最大风速。通过建立某自升式平台沉垫入泥深度模型和侧滑移模型,根据QHD32-6平台场址工程地质调查,结合抗滑移软件计算得出该自升式沉垫平台裙板在该井场场址的入泥深度、稳定性和极限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船载式钻探平台或简易浮排式钻探平台作业时受波浪、潮汐、水流等的不良影响,使用液压升降钻探平台.介绍液压升降钻探平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使用环境,并结合液压升降钻探平台在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阐述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李森  张磊 《船舶工程》2020,42(5):118-122
针对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自主设计研发了400英尺及以上作业水深的自升式平台电动齿轮齿条传动升降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爬升齿轮进行了重点设计及强度分析。通过DNV及相关规范与有限元结果对比的方法对升降装置关键部位在风暴自存工况下进行强度校核,分析其结构强度性。根据方案设计生产升降装置样机,并对试验样机并进行了载荷试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为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设计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钻井平台、浮吊、试采平台的浮筒式锚系统的起抛锚作业做了总结式论述,为从事此类作业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