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底托梁的穿引是“南海I号”整体打捞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打捞项目的成败。在水下工程施工中,通过穿引底托梁封闭底部开口的钢沉井,使底托梁和整个钢沉井结构共同受力的施工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创。介绍底托梁穿引的难点和施工的主要工艺,为今后的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南海I号"及船上的文物,设计一套整体打捞方案,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入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实现了沉船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南海Ⅰ号”及船上的文物,设计一套整体打捞方案,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人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实现了沉船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4.
"南海I号"是一艘满载瓷器的南宋时期的古沉船.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该船及其上的文物,一套整体打捞方案被首次提出:即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人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进行考古发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困难,不过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最终将沉船整体打捞成功.这为今后水下考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南海Ⅰ号"是一艘满载瓷器的南宋时期的古沉船。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该船及其上的文物,一套整体打捞方案被首次提出:即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入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进行考古发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困难,不过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最终将沉船整体打捞成功。这为今后水下考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南海Ⅰ号"打捞工程中,古沉船在泥面下1 m左右,施工中采用钢沉井直接罩在古沉船上.分析钢沉井利用静压下沉到泥面下12 m的可行性.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产生的误差,导致在实际静压过程中所需要的静压力远远大于理论计算的静压力,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施工中的难题,使得钢沉井下沉到位.  相似文献   

7.
介绍电厂灰坝降水钢顶管的施工设计与设计过程.采用自行设计的沉井内顶管,开创了沉井内钢顶管的先例,解决了沉井遇险不能下沉这一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7年3月22日,在韩国珍岛海域,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经过590天的艰苦奋战,在这一天成功将沉没1077天的"世越号"成功打捞上岸。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最艰难的工程为难船钢梁的穿引工作,为了探索有效的钢梁穿引方法,打捞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和探索。探索中积累的很多经验值得探索和讨论。其中一个尝试为利用2只Φ3.5m x 9m助浮气囊置于船底进行海底顶升试验。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尝试,在橡胶气囊充气达到3bar压力,高压气囊成功将难船船尾顶起20cm以上,验证了高压气囊在水下施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产生一定的价值。本文从应用原理方面分析了这次试验,对橡胶气囊顶升方法在难船打捞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孔维达  胡敏 《武汉造船》2009,(4):148-150
打捞“南海Ⅰ号”古沉船的钢沉井总重超过了起重船“华天龙”的起重能力,无法直接将其从海里吊上运输驳船。为了解决起重船吊重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使用起重船和半潜驳一起合作来起浮沉井的方法,成功将钢沉井吊移上了半潜驳。  相似文献   

10.
<正>0 引言船舶在码头靠泊期间因火灾等意外情况而侧倾沉没的事故时有发生,这类船舶沉没后,通常船体紧邻码头前沿,为过底钢丝的穿引带来一定难度。难船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码头的正常生产,且存在一定的溢油风险,打捞移除难船时间紧、任务重。笔者论述中型远洋渔船的打捞施工工艺,总结该难船的打捞施工经验和施工要点,供同人参考。1 难船概况某日,"鲁胶南远渔178"轮(以下简称"难船")在蓬莱蔚阳港码头前沿失火,在灭火过程中因船舱进水过多而侧翻沉  相似文献   

11.
以人性化打捞某沉船为例,通过对钢质浮筒的主要参数和特点进行说明作为引入点,介绍钢质浮筒在该工程中成功应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沉船下方碎石地质的应对措施、浮筒钢丝穿引精度控制、钢质浮筒沉放步骤、浮筒充气要求及防止浮筒侧滑的解决办法。针对不同打捞参数给出参考意见,为后续沉船打捞和类似工程提供依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运工程》2021,(4):7-7
3月9日,二航局承建的世界在建最大水中沉井基础江苏常泰长江大桥5号墩钢沉井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成。5号墩作为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两个主墩之一,此次钢沉井封底施工共分5次开展,累计浇筑混凝土4.2万m3。沉井搭载了二航局首次研发的沉井施工全过程智能监控系统,在沉井内部安装有200余个监控元器件,可自动采集、实时监测相关数据,实现施工全过程可测、可视、可控。今年春节期间,项目部600多名施工人员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坚持留守一线,抢抓进度。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17,(9):23-27
"世越号"的打捞采用双驳抬吊的方案,成功地将沉没于44米水深的"世越号"从海底提升至出水13.5米位置,为后续的沉船成功上半潜船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应对该施工海域水深和海况条件,在每一套提升系统当中创造性地加入400吨的升沉补偿缓冲油缸。对整个"世越号"双驳船抬吊施工要点进行阐释,为以后类似的打捞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索塔拉索锚固采用混凝土牛腿+钢锚梁的结构型式时,混凝土牛、钢锚梁、索导管各自独立安装,其混凝土牛腿顶面及索塔内侧壁的钢锚梁预埋板的定位十分关键,将直接影响随后钢锚梁安装的精度和速度。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钢锚梁组成及安装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对钢锚梁安装定位工艺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与施工注意事项,减少定位次数,降低测量难度,提高了安装精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在沉船打捞施工中,有很多不确定及不利因素,结合现场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救助方案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辽河一号"轮在复杂海域环境下的出浅过程,为今后类似的救助打捞工程提供参考。1工程概述1.1工程背景"辽河一号"轮是坐底式风电安装船,其设备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行列。2016年9月4日,该船在距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港东南方向约20 n mile的  相似文献   

16.
博罗大桥沉井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博罗大桥2桥墩沉井基础施工中采用集装砂袋铅丝笼围筑岛方案,工艺简单、设备简易、工期短、比钢板桩围堰筑岛方案节省资金约60%。沉井下沉中采取砂泵抽砂取砂抽砂和吸泥机吸泥下沉的水下不排水开挖施工,并为穿爱硬粘土层设计了简易有效的锯齿形吸泥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泰州大桥中塔沉井吸泥下沉过程中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几何姿态监测、锚缆力的控制和下沉阻力的监测分析,结合理论计算成果,实时反馈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保证了深水中超大沉井的顺利下沉到位.工程实践表明,信息化施工技术在指导大型沉井施工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东莞市虎门港沙田港区三期工程沉箱侧滑没顶的打捞为案例。介绍钢盖板封仓法打捞沉箱的钢盖板设计、临界水位计算、打捞过程控制要点。通过打捞案例证明,钢盖板封仓打捞沉箱工艺成本较低、实施可行性强,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沉井具有埋置深度大,稳定性强和结构整体性好的优点,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在大型桥梁基础、取水泵房、泵站、设备基础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论文以广西液化天然气项目取水口及海水泵房工程为实例,结合临近水域的沉井下沉施工实际,着重对土体置换联合钢板桩止水排水法下沉沉井施工技术进行探讨,阐述沉井排水下沉具体作业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17,(9):7-10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一时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米深水中整体打捞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为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由于"世越号"打捞现场海底泥质坚硬,普通的抓力锚很难提供上百吨的锚抓力,因此根据实际海底地质情况和理论计算,我们设计了钢筋混凝土重力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重力锚提供了200吨以上的锚抓力,为"世越号"打捞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