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基本站水文分析、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河床演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水动力近期的主要变化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分析得出北江下游航道在径流作用河段水位变化是对河床下切的直接响应,而在下段的感潮河段,中、枯水潮汐作用较强时,水位变化受控于潮汐动力,潮汐动力变化是对河床下切、底坡降变小和河床容积增大的响应,流速变化主要是对平均水深和水面比降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渡河安全、船闸临时通航和下游河床下切等问题,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工程河段施工期下游水流条件和导流第三期工程第一个汛期(三期一汛)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新民客渡临时过渡方案。结果表明,下游河床下切预判数据、三期一汛枢纽调度和船闸运行方案保证了施工期工程河段两岸居民的渡河安全,有效解决了河床下切对船闸通航的影响,确保三期一汛岷江航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3.
白马河在上游修建水库后,对河道形态的塑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极个别年份发生的罕见大洪水。大规模采砂大大改变了原来大洪水塑造形成的河床形态,并使河床演变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纵剖面猛烈下切,且起伏不平;横断面大幅下切和扩宽,河床横断面形态变得极不规整,极大地改变了主槽与边滩的位置关系;深泓点高程大幅度下降,深泓点摆动更加剧烈紊乱。  相似文献   

4.
张垂虎 《珠江水运》2005,(12):22-23
通过对北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的河床下切分析,认为人类活动是引起河床下切的主要原因,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曲直  陈界仁 《水运工程》2013,(5):116-119
赣江下游河道近年来受河床采砂、航道整治等影响,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河床形态发生变化,该段航道整治参数也发生变化.在对赣江樟树至外洲河段河床变化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床下切对河道水文特性影响的分析,依据最低通航水位及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及原理,分析了赣江樟树、丰城、市汊、外洲水文(位)站的最低通航水位、樟树至外洲段的整治线宽度变化,并与Ⅲ级航道整治中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河床变化对赣江下游的航道整治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2014年西江四滩河段10年实测地形资料,采用Kring插值方法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该河段近10年的演变,阐明其冲淤变化特征;分析上游来水沙变化和航道整治工程对河道演变影响。研究表明:2004—2014年,四滩河段河床整体处于冲刷下切态势,2007—2013年是冲刷剧烈期;分析认为,导致2004—2014年河床总体下切的主要原因是建库蓄水拦砂为主因的上游年平均含沙量和年输沙量持续大幅度的减少;长洲枢纽2007年起拦砂泄清及航道整治工程是研究河段整治线范围内河槽2007—2013年冲刷剧烈的主要原因;河床下切导致四滩河段最低通航保证流量下水位下降明显,但航道水深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葛洲坝近坝河段通航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德绥 《水运工程》2001,(5):10-14,19
水库蓄水后,下泄清水对下游河床产生长距离冲刷,同流量条件下水位降低,三峡水库水后河床下切变形对航运构成影响,尤以坝段为甚。应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保障航运畅通。  相似文献   

8.
陈立坚 《珠江水运》2023,(21):12-14
黄圃水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受潮汐影响,属双向流河段,南三公路跨河桥附近河段的历史演变及近期1999~2022年实测资料演变分析,特别是局部的河床演变分析表明,附近河段河床存在小幅冲刷下切,宽深比有略微减小但变化不大,河床和河道岸线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北江下游枯水河床下切与水位下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大规模挖沙,北江河床剧烈下切,导致水面线异常变动,两者变化均呈溯源性规律。本文引入水位变化强度参数,建立其沿程变化函数,为北江河床仍在进行的溯源性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潮流不对称对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净输运和地貌演变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规模采砂活动引起河床大幅下切,因此研究河床下切后珠江三角洲潮流不对称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9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河口河网地形数据,建立珠江口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珠江河口河网枯季水动力过程。结合非稳态调和分析方法分解流速信号,用偏度方法量化分潮组合、余流及分潮和余流相互作用对潮流不对称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潮流不对称受余流影响呈现出落潮占优的特性;2)河床下切后,各分潮组合的不对称性增大,潮流不对称在下游河道有所减弱、中上游河道有所增强,且珠江三角洲中上游河道变化大于下游河道;3)分潮和余流相互作用的变化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兴建后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沙条件,将引起坝下游荆江河道的冲刷下切、崩岸展宽、河势调整等一系列的变化,给航运带来重大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并预测了这些重点河段受三峡工程影响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枢纽下游河床清水冲刷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小兵  李一兵 《水道港口》2008,29(2):106-112
天然河流修建水库后,下游河道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河床冲刷粗化。河床冲刷与粗化的研究在水利、水运、水电工程中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是解决山区及丘陵区水利工程面临的河床冲刷粗化所引起的河床演变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都对冲刷粗化问题进行过研究,文章意在总结已有枢纽下游河床冲刷粗化的研究成果,包括冲刷与粗化机理、冲刷粗化起动流速计算、粗化输沙率计算、粗化层级配计算、极限冲刷深度计算及冲刷后水位降落计算等。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述评,为后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出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枢纽下游水位降落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华国 《水道港口》2006,27(4):217-222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对国内外部分已建枢纽坝下河床调整及水位降落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河床调整的主要因素以及河床调整与水位降落的关系,提出了防止水位降落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1 前言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通航里程928km,河道水量充沛,含沙很少,是一条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平原冲积性河流。地处松花江中游的三姓浅滩是松花江水深最小、航行最困难并闻名于国内外的碍航浅滩群。 三姓浅滩的治理始于1899年,长达百年的整治均因受种种条件所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983—1985年航道整治工程是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治理,浅滩航道有明显改善。然而整治标准尚低,且一些整治技术亟需研究与深化。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千吨级驳船船队的通航要求,三姓浅滩航道整治工程被列入“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罗宏 《水运工程》2013,(1):109-113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泥沙淤积较蓄水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三峡库区实测资料及多年库区冲淤变化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的淤积形态与河型有关——弯曲河段和分汊河段淤积较为严重,顺直河段淤积相对较少。对长江万州至长寿河段典型河型进行冲淤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与水位降落对航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冲积性河流上修建水库以后,因水库的调节作用水库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巨大改变,导致河床新的变形,直接影响航道水深的变化,给航道带来不同影响。本文根据水库下游丹江口至碾盘山河段的观测资料和河床演变分析,论证了在水库调节作用下河底降低与水位下降关系的五种变化类型,分析了五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这不仅对汉江中游的航道整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水库下游冲积性河流的冲刷,特别是三峡工程兴建后河床冲刷对航深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慧俊 《水运工程》2015,(11):130-134
以多年实测资料为基础,从河段水流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分析着手,结合三峡工程的影响,对安庆河段的河势进行研究。该河段河道演变特点为:洪水河势基本稳定;新河口边滩生成后以小幅冲淤变化为主;鹅眉洲与潜洲此消彼长;新中汊的演变与新河口边滩、鹅眉洲和潜洲的变化密切相关。结合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安庆河段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荆江卵石夹沙河床及沙质河床的重点浅滩河段,在分析河床演变规律及浅滩成因的基础上应用文献(1)建立的二维动床数学模型,进行了不同组次来水来沙水文年的多个整治方案的数值试验,给出了荆江重点浅滩河段现状整治原则及整治工程的初步布置。  相似文献   

19.
王相国  于广年 《水道港口》2004,25(Z1):82-85
黄河上游李家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河段属宽浅型散乱河滩,河床冲淤多变,航槽极不稳定。根据该河段回水后的水流条件变化及河床演变规律,选取中汊左、右槽进行航道整治,采用定床模型和动床模型两种试验方法对工程后的整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计算分析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及河床的稳定性;同时根据河床断面深槽演变的历史数据,通过概率统计和定性风险评定法对河床演变对桥梁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应用到上海某桥梁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