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介绍了虚拟样舰的数据信息、行为信息和过程信息的层次性和可分性特点,通过进化超图理论将处于研制过程不同阶段的虚拟舰船信息进行了形式化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航道运行状态评价与研判是内河航道科学运维的重要前提。以内河航道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的JDL(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融合功能模型,构建了内河航道多源信息融合功能模型;阐述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明确了信息在模型中的动态流向;通过兴趣反馈机制处理海量异构数据,保障功能模型的稳定性与时效性。针对内河航道信息多源异构的特点,从数据检测、过程优化、智能计算3方面对信息融合算法进行概述总结,为内河航道基础设施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测提供了理论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信息融合理论在搜救决策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海军研究部门发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多个独立的连续声呐信号进行融合分析后,能够准确的探测出敌方潜艇的位置。这一发现对现代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于是,美国在C3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系统中首次提出数据融合一词。在此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的理论派生出了管理学的一个新型前沿学科——信息融合理论。  相似文献   

4.
雷达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保证现代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导航设备。针对1部雷达和1部AIS得到的目标航迹进行融合,提出1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雷达/AIS目标数据融合方法,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正态隶属函数法来进行航迹相关,数据融合则采用参数加权方法,并将融合后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用以提高导航数据信息的精度与可靠性。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舰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舰载作战指挥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舰载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结构及理论算法,给出了软件实现的具体方法。文章对舰载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进行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探讨,研究了适合于舰载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具体实现、融合数据的使用等关键技术;对信息融合进行了总体设计,给出了实现的理论算法;并对信息融合对系统通讯、资源和接口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本文基于灰色理论与信息融合技术,充分研究了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算法,借助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提供支撑,这对于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船舶通信系统包括卫星终端、雷达、AIS等,不仅起到船舶之间、船岸之间信息交换的功能,还具有重要的导航功能,是船舶的关键组成部分。船舶通信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多种多样,研究通信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融合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灰色理论是指利用少量数据和信息,对不确定系统进行开发和信息提取的理论,在工业系统、农业数据采集等方面有应用潜力。本文系统研究了灰色理论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对船舶通信系统的信息融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本体的信息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理论在信息融合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文章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本体信息融合理论中的研究概况及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本体理论在军事应用领域中较为成熟的一些方法。本体工程在信息融合的第二级别和第三级别的应用较为广泛,相应的本体开发工具包括OWL在文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截取C3I系统中一个较为简单的仿真场景来说明怎样进行基于本体信息融合的数据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海上编队指挥中心多源信息融合基本特点,指出在信源数量很多时有必要根据数据融合的目的与要求对参加融合的信源进行选择与优化组合,以提高实际信息处理的有效性,提出信源优化组合时应考虑的一些原则,同时指出信源质量的度量对于数据融合也具有实际意义,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蔡啸  郭伟  周应芳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4):116-119,123
美军战术数字信息链路(TADIL)A是一种战术数字信息链路,被美军广泛应用用于装有NTDS、AEGIS等系统的舰艇之间实时交换战斗信息及舰艇与预警机之间的数据交换等。(TADIL)A链路采用15个付载频单音的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可加密,能够在HF、UHF频段上进行高速传输数据,有比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TADIL)A链的工作原理、组成设备、信息传输格式等进行了分析,对其侦察和攻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