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艾文  张沁  曹婷 《水运工程》2017,(1):98-102
万州关刀碛河段宽窄相间,为三峡常年库区典型代表河段。依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河床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三峡常年库区河段并不是全河段淤积,呈现"点"或"段"分散淤积分布特征;泥沙淤积分布和淤积强度与河道形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淤积平面分布主要在宽阔河段、弯道凸岸下首、深槽等部位;河道宽谷段淤积强度相对较大,窄深段淤积强度较小,甚至存在冲刷。  相似文献   

2.
评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问题.根据长江下游的地理调查,结合水沙与河床演变的分析,浅滩水深以及河流宽度与曲率半径的测量,以及110年来浅滩变化的探讨,对长江下游河道特性与河床演变作了研究.这些信息有助于长江下游浅滩最佳水深尺度的确定与最佳的航道开发与建设方案的探明,以及长江下游航道与港口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3.
针对汉江梯级枢纽首次生态调度实施以后,汉江兴隆枢纽常年库区新河口河段航道弯曲出浅的问题,对水文条件、河床演变和航道尺度进行分析,探究汉江梯级枢纽生态调度对兴隆枢纽库区航道的影响,预测库区航道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汉江梯级枢纽首次生态调度期间,兴隆枢纽库区水位陡落陡涨,水流比降流速大,兴隆枢纽库区马良—沙洋河段过渡段航道稳定性差,调度历时短导致过渡段航槽缺乏足够的水流冲刷而出现碍航情况。预测远期马良—沙洋段过渡段均可能存在航道摆动的现象,且河槽将呈淤积趋势,航道条件可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从松花江下游河道的气象,水文及地质特征、水沙组合,平面形态,冲淤变化,河床稳定和黑龙江对松花江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河道及浅滩演变的基本规律,为今后该段航道的维护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瑞  肖春红  朱明  高超 《水运工程》2021,(6):206-211
传统河床演变分析存在工作量大、无专业辅助工具、生产效率低下、收集历年河床地形资料困难、实测地图成本高、动床演变资料稀少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Civil 3D二次开发技术,研究出一套适用于河道分析的专业方法,成功实现了河床演变智能化出图、智能化计算冲淤量等功能。通过BIM+GIS河演分析技术,总结河演规律,协助布设整治方案,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初步解决了动床航道整治方案布设困难的问题。这种分析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收集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近年来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河床演变特点、碍航特性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模型研究成果,对该段河道及航道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分析了该段进行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该段浅滩碍航特征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初步方案设想。研究得到的河床演变、碍航特性及方案比选成果可为下一步系统整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和坝处于流溪河下游、河口段交界位置,坝址河段的历史演变及近期2008~2016年实测资料演变分析,特别是坝址上游局部的河床演变分析表明,坝址上游段河道河床主槽呈轻微淤积趋势,近坝址的弯道至坝下主槽呈冲刷下切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涛  刘勇  胡小庆  张璠 《水运工程》2011,(5):103-106
根据三峡成库前后实测地形、水位、流速流向资料,并结合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成果,分析了常年库区急弯分汊型河道皇华城河段三峡蓄水后水流结构及水流要素等特征值的变化及淤积对航道的影响,总结了皇华城河段的淤积规律,提出常年库区河段都将面临河型转化。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礼嘉边滩采砂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江  兰艳萍  马稳举 《水运工程》2007,(1):16-19,41
实地勘测嘉陵江礼嘉河段基础上提出采砂方案,采用贴体正交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嘉陵江礼、嘉边滩采砂后河道水流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砂对河床演变、通航、河道行洪以及涉河工程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崩岸灾害模拟与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岸是河床演变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同时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局部河段的崩岸对于河势控制、已建岸坡防护工程以及岸线开发利用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不仅对航运、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加剧了洪水灾害,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探讨河道崩岸灾害模拟与预测方法在河床演变学和河流动力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套水深地形测图,从河势、冲淤分布图、冲淤量方面对倒运海水道的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水道河势较为稳定,深槽水深基本在4m以上,河床冲淤量与冲淤面积总体平衡,河床演变主要为水砂动力条件下的自然演变。结论可供航道整治与港口码头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道整治     
庄辑 《珠江水运》2008,(12):62-62
为防洪、航运、供水、排水及河岸洲滩的合理利用,按河道演变的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以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两大类:①山区河道整治。主要有渠化航道、炸礁、除障、改善流态与局部疏浚等;②平原河道整治(含河口段)。主要有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及疏浚等。  相似文献   

13.
以澜沧江曼厅卡口河段为例,通过概化定床河工模型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探讨了卡口河道的平面形态,水流特征及河床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卡口河道的水面线是折线型曲线;(2)河床演变具有洪冲枯淤、涨淤落冲、上冲下淤等变动回水区河道的特性;(3)卡口河道涨水变形小、落水时会形成横向切割冲刷水流,导致边滩、河岸倒塌拓宽,形成多汊道浅滩、散乱浅滩或游荡性浅滩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长洲枢纽下游航道水位实测值呈现下降趋势,与原航道水位设计值不符。通过收集该河道的水文资料对河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来水来沙对枢纽下游河床的影响、下游河道过度采砂、河流梯级开发及水利枢纽建设以及航道整治建筑物的修建等是导致长洲枢纽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的原因。结合该处具体情况,提出控制枢纽下游河道过度采砂、采用限制性整治措施以及加强河道断面检测的改善措施,为确保长洲枢纽下游航道的正常通航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龙滩库区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碍航浅段进行河床演变分析,并通过考虑上游库区来水来沙变化的实际情况,总结有效处理碍航浅滩的整治思路,为今后南方山区库区变动回水段航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道港口》2006,27(3):161-161
本刊从长江委水文局获悉,为掌握长江中下游河道、河床演变及航道治理,在三峡水库三期蓄水之前,长江中下游近2000km的河道、地形将进行全面测量工作,以确保三峡库区三期蓄水前掌握全面、系统、准确的长江中下游河道地形数据,以分析研究河道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及治理措施。三峡库区蓄水至156m后,三峡库区对长江中下游其调蓄功能、综合防洪体系将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游窑监河段大马洲水道为研究对象,在水流泥沙、河道地形等实测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河床演变基本特征。探讨荆江一期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河床演变情况,同时结合物理模型成果对荆江二期整治工程实施后该河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整治工程实施后大马洲水道进口右侧丙寅洲边滩渐趋完整,大马洲进口上深槽右摆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河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港口的选址实例,就单一河段和汊道二部分,论述港址选择与河道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许清文  史本宁 《水运工程》2020,(S1):150-153
郁江的河道演变对河流的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影响重大。以郁江贵港市区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河段的历史演变,对24个典型断面的断面特征和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近30 a河槽变化不大,河势相对较为稳定,河道各个断面有冲有淤且变化幅度较小;在现有水沙条件下,未来河段将呈缓慢淤积的趋势,贵港和桂平航运枢纽对河势及冲淤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三峡蓄水及河道整治工程影响,长江下游部分河道边界及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老海坝河段年内冲淤演变剧烈,对河道防洪、航运及岸线利用产生影响。本文采用近15年的地形实测资料,探讨老海坝险工段河床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老海坝河段平面变化较小,南岸附近-10、-30 m等深线基本稳定,-50 m深槽范围有所扩大;2)河道横断面形态横向变化小,纵向变化大,呈现向窄深方向发展的趋势;3)老海坝抛石护岸工程的实施,改变不同等深线区间内河床的冲淤变化幅度,加剧了深槽冲淤幅度,其中岸坡附近冲淤变化相对较小,深槽冲淤幅度较大,九龙港—十一圩港段冲淤演变最为剧烈;4)老海坝段-30 m以下深槽冲淤量与上游大通站造床流量呈负相关,同时受河道地质边界条件影响,在弯道水流离心力作用下,河床仍将长期处于被冲刷状态。研究成果可为河势急剧变化区的河道演变及岸坡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