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我国划定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为船舶排放控制区(ECZ),本文在介绍我国船舶排放控制区硫含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执法工作实际,重点分析海事部门在开展燃油质量检查、监督排放控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监管对策及建议,以期能为ECZ开展监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环保部正在制定船舶发动机排放标准,以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填补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空白。新标准是我国首次发布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标准。据环保部消息,鉴于我国港口和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形势,这也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的举措。目前,国际上对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均是以船用发动机为主体进行控制。通过型式核准、生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远程测量,初步筛选出高排放船舶,提高船舶排放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设计一种基于嗅探式传感器的岸基监测设备和配套的软件平台系统。系统通过采集船舶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实时信息,基于船舶尾气排放量在线估算方法、船舶尾气排放扩散数值模拟、观测数据的模式识别算法等,实现船舶尾气排放特征的在线识别和疑似高排放船舶的粗筛。对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CALPUFF模型计算得到的气体污染物模拟理论浓度,验证岸基嗅探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内河船舶及江海直达船舶已使用含硫量低于10mg/kg的低硫国标普通柴油,内河船舶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本文采用基于燃油、行驶里程的排放因子法和燃油理论排放最大值估算法计算肇庆市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值,同时结合海事部门检测数据进行修正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为燃料动力的船舶(拖船)大气污染物实船瞬时排放特征,通过在船舶烟囱尾排处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在线监测气态污染物(CO、NO_x、SO_2、TVOC)和颗粒物(PM),初步获得LNG动力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因数,并探索以LNG为燃料的动力船舶尾气排放规律。结果表明,LNG动力船舶废气的瞬时排放质量浓度均较低,其中:TVOC和PM的排放质量浓度最低,瞬时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0.123~1.184 mg/m~3、0.102~0.226 mg/m~3;SO_2和NO_x的瞬时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5.040~103.700 mg/m~3和23.500~68.900 mg/m~3;CO的排放质量浓度为69.880~1 513.000 mg/m~3。从船舶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因数来看,LNG燃料是减少船舶尾气排放的有效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船舶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对控制我国大气污染,提升国家履行《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从技术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3个方面初步构建了污染物控制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船舶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个筛选船舶尾气污染控制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对船舶污染物排放进行在线监控,以基于AIS数据的动力法为基础,利用AIS、BDS等船舶位置跟踪技术,开展单船数据、多船数据和区域数据的船舶污染物排放定量计算,以及船舶排放的空间分布状况计算。提出一套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船舶排放控制区海事监管技术体系。满足对现代监管设备、快速反应设备、信息化建设设备以及船舶防污设备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5,(11):46-50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高度。随着航运业的不断发展,船舶尾气排放已成为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船舶污染物排放法规是限制船舶排放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中国内河船舶和压燃式汽车发动机使用燃油标准及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标准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对比中国内河船舶和压燃式汽车发动机使用燃油和排气污染排放标准,分析船舶法规存在的问题,研究船舶燃料及排放法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中主要通过介绍国际实施船舶大气污染防治背景,引出我国排放控制区的相关要求,结合现场执法工作实际,重点分析海事部门在开展燃油质量检查、监督排放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管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国内外针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的公约和标准,整合了目前需要监管的船舶排放参数指标,设计了船舶绿色监测与智能预警平台,利用监测设备或传感器从船上采集污染物排放数据,通过船上通信接口以及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将数据传输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显示。该平台能够实现对发动机废气、生活污水、油污水、压载水排放和工作环境五个专项指标的监测,船舶绿色等级评估和排放超标智能预警,确保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沿海水域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交通部海事局连续组织了2007年“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专项行动”和2008年“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工作专项检查行动”,海事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辖区港口现有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是否具备规定的接收处理能力进行了调查摸底、评估和检查。在此过程中,笔者在海事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的监管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能有效减少港口控制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噪音污染,促进航运绿色发展和船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对船舶岸电要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4条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在沿海海域划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种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采集船舶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含量,并将其转化为模拟数值信号,其中:一路传送至船舶航行记录仪(Voyage Data Recorder, VDR)保存,供后续取证使用;另一路传送至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由海事主管机关实时接收相关信息,判断船舶是否存在污染物排放问题,便于其确切掌握船舶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提升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4.
从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与限硫监管现状出发,通过探讨船舶限硫相关法律法规和海事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法规和改进监管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实施,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专项治理,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三大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明显,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排放控制区通过实施船舶节能减排等系列措施,2018年的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相比2015年分别下降33%和  相似文献   

16.
基于珠海高栏港船舶活动数据与船舶能耗报告数据,结合《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排放因子与辖区实际燃油取样检查中的含硫量,运用燃油消耗法,建立了珠海高栏港2018年沿海及远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以期为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对船舶排放影响进行定量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也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交通运输部2015年8月31日印发《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持续推进船舶结构调整,推进设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积极开展港口作业污染专项治理,积极推进LNG燃料应用和大力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11项措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船舶与港口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得到有效防控和科学治理,排放强度明显降低,清洁能源得到推广应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目前海事管理各个应用系统的现状,着重讨论在满足海事执法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构建船舶基础数据库,并分析了船舶基础数据库应具有的特性以及船舶基础数据库建成后给海事业务工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仅对我国内河船舶在运行、停泊、检修等正常操作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研究。船舶正常操作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废气、船舶垃圾等。笔者通过对我国内河船舶污染途径进行分析,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结合监测技术的可行性、指标选择的合理性、代表性和可评价性,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核算指标体系。同时,针对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废气和船舶垃圾,在整合分析国内外对污染物总量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内河船舶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对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的监管,提高海事执法效率,研究基于无人机的船舶尾气移动监测平台,使用无人机搭载嗅探技术尾气监测吊舱,监测船舶尾气中SO_2和CO_2浓度,从而推算出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通过对航行于上海港的多艘船舶进行实测和推算,比对实际燃油硫含量数据,分析该移动监测平台的实用性以及该平台在船舶尾气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