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河船舶溢油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溢油风险的评估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完全的复杂多因素综合决策问题,适合于运用灰色模糊系统理论进行分析处理.本文在阐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分析内河船舶与海船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内河船舶溢油风险评价体系; 通过征求专家意见,运用AHP方法确定了单因子的权重,结合灰度理论的相关知识,建立了内河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型并做了实例计算,为下一步的溢油风险评估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推动内河绿色船舶规范落实,弥补内河绿色船舶测试体系的缺乏,基于中国船级社《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提出了内河绿色船舶测试指标,并将测试方法分为设计类指标测试和测试类指标测试,对应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流程与测试内容。针对内河绿色船舶测试结果的评估给予建议,认为可以分四部分作为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船舶状态、授标预估、设备功能以及经济性,以期为内河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提供测试方法,丰富内河绿色船舶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的船舶绿色度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绿色船舶的特点,提出船舶绿色度的模糊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评价方法对实船的绿色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为绿色船舶的设计、评价提供可行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的上海市内河海事站点资源配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合理地配置上海市内河海事站点资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目前上海市内河站点的资源配置进行评估,建立海事站点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认为发现日均通过船舶数量、船舶装置情况、货物吞吐量等因素对船艇、水域面积、人员等资源的分配有很大的影响,提出在对上海市内河资源进行分配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提高内河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内河通航水域与非通航水域划分不明确,导致相关部门难以按照相应的法规条例对内河航行船舶实施监管的问题,对内河水域进行划分。从分析我国内河水域现状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中C~2R模型的内河水域划分方法,并依据相关原则构建内河水域划分指标体系,确定输入和输出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宁波市内河水域进行划分,并将划分结果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划分结果相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为引导湖北省船舶运输绿色发展,通过分析湖北省船舶运力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节能减排文件,将船舶运输绿色发展工作划分为结构、管理和技术等3个方面,并以此为切入点,在现有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湖北省绿色船舶运输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现行的国际公约及国内相关标准确定指标的评判准则。建立的指标体系从能耗统计、排放监测、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等4个维度反映湖北省绿色船舶运输的发展水平,为湖北省船舶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指导方向,促进湖北省航运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内河船舶信息孤岛、屏障问题,实现船舶海量数据的快速整合应用,本文对内河船舶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内河船舶大数据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厘清内河各类船舶数据间的关系,确定船舶大数据建设内容,探索船舶大数据处理技术方法、船舶大数据存储、船舶大数据共享与服务,为船舶大数据平台建设打下理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受减排技术等因素影响,船舶尾气处理方法依然存在许多难点,如何提高尾气处理效率,切实做到降低船舶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绿色航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随着以长江为代表的内河黄金水道的不断发展,我国内河港口吞吐量和货运量还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内河船舶保有量居高不下。我国内河船舶排放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油品质量较差,给内河沿线区域的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受减排技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河港航事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还可以提升我国内河水上交通管理能力;但是,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货物运输港口已经成为水资源污染的重灾区,与我国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不吻合。基于此,本文以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当前存在的污染类型,阐述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提升我国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工作质量,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绿色船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更为严格的船舶防污染公约、法规的生效,船舶绿色度成为设计满足未来需求的绿色船舶的不可或缺一环。剖析绿色船舶的定义及内涵,将船舶设计阶段和废弃阶段纳入到船舶生命周期中,在全面系统地分析绿色船舶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船舶绿色度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判准则,为进一步定量评价船舶的绿色度奠定了基础,也为船舶设计和管理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史云霞  陈一梅 《水道港口》2007,28(5):337-341
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护岸结构型式的选择问题一直困扰着设计人员,为了更好地评价护岸型式的优劣以便作出最合理的选择,在分析影响护岸优劣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江苏某内河航道的护岸结构型式选择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于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评价与选择过程,为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研究推出的绿色内河航道评价体系正式通过评审,填补了国内绿色内河航道评价体系的空白。该评价体系构建了绿色内河航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航道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涉及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信息化和保障性措施等绿色航道的具体评价指标,其中建设期指标31项,运营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内河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持续推进,大型化预期目标提前实现,但标准化进展低于预期。经济技术水平相对(欧美)较低与内河运输需求巨大、单位排放要求较高之间的矛盾,以及标准水平与执行能力、政策之间协调不够,是我国内河船舶标准化相对缓慢的原因。船舶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完善船舶安全绿色标准体系和船员体面劳动相关标准,继续调整存量船舶运力结构,持续推进船舶大型化发展,积极推进智能船舶、内河特色游轮以及江海直达船等船舶创新发展,探索符合安全绿色标准的短龄船和新形势下船组运输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为维持内河客运业安全形势的稳定,在分析内河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包含6类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内河客运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内河客运企业安全评价的灰色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内河客运企业综合评价模型。以A公司为例,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操作简便且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对于内河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航道维护工作并对不同区域航道维护进程进行适当评判,构建一个内河航道维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模型,以京杭运河苏北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内河航道维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于全虎  张平 《船舶》2020,(2):1-8
为提升江苏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标准化水平,实现船型与船闸、航道等通航基础设施发展相匹配,通过梳理内河标准船型主尺度标准和通航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结合京杭运河江苏段集装箱营运船舶的调研,在船舶主尺度、舱室布置、船体结构和新能源动力的应用等方面分析江苏内河集装箱船标准船型的设计要点,完成48 TEU、64 TEU和96 TEU标准集装箱船设计。虽然受限于内河航运关注船舶成本的现状,标准集装箱船的设计更多采用传统基础船型设计思路,但研发运用先进技术、满足内河EEDI的绿色节能型船舶是标准船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剖析了绿色船舶的定义及内涵,系统分析了绿色船舶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了船舶绿色度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定量评价出船舶绿色度等级,并设计了软件交互界面,从而为绿色船舶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和工具,从而为主管机关收取运输船舶污染费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对于促使船舶在运营中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河航道营运环境及船舶实际营运状况的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内河货船主要的结构强度问题,提出合理降低内河航区营运船舶干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认为此举有利于内河营运船舶经济效益的提高,真正起到推动内河水路运输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船舶首部结构装配工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船舶首部结构装配序列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船舶首部装配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获得船首部装配序列总体评价结果。该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船首部装配序列优选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构筑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航运安全体系,推进内河航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海事主管机关对内河安全风险防控与监管体系、航运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绿色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设置内河船舶抗风等级是关乎内河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对于目前相关规定杂多、不够统一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对各省法规、规章以及香港有关规定的梳理,对典型船舶进行研究,分析在《内河条例》中增设船舶抗风等级要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