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航海》2020,(2):47-47
法国达飞公司正与首艘"能源观察家"(Energy Observer)号氢动力船合作,开始其环球航行,分担航运业零排放的共同任务。该船曾是一艘以氢为动力的自主航行赛艇。他们的伙伴关系注重开发更清洁和更可持续性能源,试验、测试和开发基于氢、太阳能、潮汐力和风力的能源解决方案。达飞公司指出,双方分担着同样的挑战,即在航运业大规模布置氢。  相似文献   

2.
氢能是当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超过98%的氢能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成的灰氢和蓝氢。我国绿色氢能发展水平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不匹配,氢能发展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海洋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能、海洋能等海上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耦合并协同发展,是推动绿氢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氢能战略布局不断深化、技术不断发展,海上氢能将成为绿色氢能产业的重要力量。文章介绍了我国海上绿色氢能“产-储-输-用”的产业现状,阐述了海上绿色氢能工程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对海上绿色氢能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LNG海运是LNG项目链中的重要环节:LNG项目链包括天然气气田开发、陆上或海上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液化厂、LNG储存、LNG海运船舶、LNG接收站(包括汽化和储存)、天然气输送管道和最终用户等环节,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条项目链。项目投产以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断链。如果海运环节中断,将导致上游生产停产和下游用户断供。因此,作为连接上下游的中间环节,LNG海运船舶经常被比喻为“海上的浮动管道”。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发展进入到产业转型、功能转变的新阶段.原上港十四区散杂货、集装箱港区的转型开发,即是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下的首发项目.介绍项目建设背景、项目概况和规划设计.着重介绍贯穿项目的低碳理念.本次规划开发的项目将通过优化建筑整体布局,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地标建筑达标绿色三星等措施,营建一个低碳示范的绿色城区.  相似文献   

5.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能源市场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因此,寻求建立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日益显得迫切。“十二五”以后,天津市能源供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以满足经济发展对LNG用量增长的要求。
  天津LNG接收终端项目设计新建LNG 泊位两个,其中一个用于停靠FSRU(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即带有气化装置的LNG船),另一个用于停靠LNG船接卸LNG,码头长度均为400m。FSRU在我国为首次使用,笔者即结合该型船舶的特点,探讨其在实际营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6.
段丽华 《船电技术》2013,33(3):45-46
本论文对海上钻井平台的发电系统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由玻璃太阳能电池发电和钻井平台主发电系统并网给照明灯供电的设想,并对其硬件部分和具体的接入方式做些说明,进一步将绿色可再生能源引进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来,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
离岸人工岛施工监测控制网的建立可以借助于海上测量平台。针对海中刚性结构的测量平台易受温度、湿度、气压、风力、潮汐等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影响监测控制网精度的问题,对其进行专项研究。基于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工程监测项目,通过合理控制技术指标,设计一种跨海高差传递方法,经过精度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建立满足二等技术要求的施工监测控制网,并给出提高精度的相应措施,为离岸人工岛施工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范爽 《港工技术》2022,(2):36-36
法国造船厂PIRIOU已收到新型气力提升式挖泥船的订单,这也将是同类船舶中第一艘配备氢燃料电池的船舶。该船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交付,其不仅是一艘高性能挖泥船,还因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引入具备环保和效率优势。该船与图卢兹LMG Marin造船公司合作设计,它将配备IMO 3发动机,以满足最新的环保标准,其集成氢燃料电池预计将节省多达20%的船舶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9.
REGEN飞轮节能系统由诺尔起重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与美国VYCON公司合作开发,主要应用于RTG,可为其节省油耗至少35%。该系统不仅可节能,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其工作原理是,将再生能量储存在VYCON的真空飞轮装置内,当系统有高能量需求时,将这部分能量回馈给系统。它在高负载循环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能量以旋转动能的方式储存。  相似文献   

10.
水规院设计的抗水墩、智能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器、智能计量表具数据集中器三个项目,近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抗冰墩”将抗冰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抗冰能力,而且可节省工程投资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2月15日,世界首个"零碳"码头智能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成功合并了电力网。中远航运天津公司是"零碳"智能码头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项目投资者和运营商。与传统码头相比,"零碳"?码头以风能和光伏能源为动力,在能源消费和生产上实现零碳排放。在该码头建设期间,中远海运天津金风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挥其技术优势,为天津港C段智能集装箱码头提供"零碳"解决方案,实现该码头清洁能源供应100%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2.
分析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甲醇和生物燃料等“低碳燃料”,以及氢、氨等“零碳燃料”的应用现状,总结氨在排放性、经济性、能量密度、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燃料的独特优势。研究氨燃料在氨燃料发动机中的应用方式,提出储运和供应氨燃料时需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解决氨燃料排放问题。通过分析可知,氨作为一种新兴的船用燃料,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同时面临着不少挑战,例如,如何使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拓展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如何解决相关法规标准不完善、关键配套设备不成熟的问题,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各行业的联合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3.
天津港C段集装箱码头已建成并投产运营,作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智能、绿色、零碳集装箱码头,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诸多创新工艺及先进技术,同时在绿色生产、能源管控、零碳码头建设方面做了诸多成功尝试。本文分析及总结了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创新经验,同时结合拟进行建设的集装箱码头项目,从新能源开发利用、智慧管理平台节能、水资源利用、零排放等多方面提出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可为新一代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绿色、零碳建设提供参考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洋钻井平台在海上工作的时间较长,须为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其中对工作和生活区域进行降噪处理是重点工作之一。从生产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优化实施暖通管道的合理布置并增加相应降噪举措。经实际检测,采用该方案后,海洋钻井平台工作和生活区域的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噪声值相比之前的项目降低了10%,为此付出的成本也得到大幅节省。  相似文献   

15.
张江南 《水运工程》2021,(9):131-135
针对国外某河口港区吞吐量日益增长、乘潮窗口期有限、通航需求较高和通航环境复杂的矛盾,采用仿真试验方法进行航道通过能力分析。结合已建航道通航底高程和乘高潮水位分布反推不同船型在不同航向的乘潮窗口期;基于SIMIO软件建立包括码头、内锚地、航道、过驳船舶、外海过驳平台和浮吊,且考虑潮汐、潮流对船舶航行影响的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包括航道在内的“港口-航运-过驳”系统能够完成的目标吞吐量,分析其通过能力。研究结果为该港区近期生产调度、远期扩建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氢能清洁、高效,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是一种可助力实现碳中和愿景的能源载体,也被视作“未来能源”。鉴于氢能在实现碳中和愿景中的重要潜力,国际海事界各方也在积极探索氢燃料作为船舶替代燃料的实现途径,并积极致力于应对氢燃料“上船”所面临的各项挑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检测线性模拟电路参数单故障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一种简单的转化程序将待测线性模拟电路转化为离散信号流图,再依照故障模型生成多个诊断求值器,最后根据数字仿真过程中求值器的输出值判定原电路的参数故障。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可以节省不少计算时间,后面通过一个例子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水运文献信息》2004,(6):27-27
一种可容纳储存和运输压缩天然气(CNG)的全长55英里大口径管汇的船运系统,可望作为解决规划中的美国未来天然气供应短缺问题的一个方案而被采纳。拥有船舶设计信用证的美国海上能源运输公司(EnerSea Transport LLC),已经同意出资对整体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短程穿梭运输(GPSS)系统加以研究,以便将其应用于美国墨西哥湾的超深水。  相似文献   

19.
石化能源的大量使用,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人们也在寻求更加绿色的能源。电力能源不同于其他石化能源,其来源广泛,可以从水力、太阳能和风能中获得。在船舶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对能源的转化效率直接决定了船舶的运行成本。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对船舶推进电机系统和电站供应系统建立合理的预测模型,才能降低设备无用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本文基于混沌模型对船舶电力系统建立高效的能耗预测模型,并借助Matlab软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取得良好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华 《中国船检》2008,(2):68-71
船舶的终身绿色化,使环保概念落实到船舶管理、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对船舶设计、生产、运营、拆解过程中的防污、防漏、节能、减排等方面都有全新的要求,对工业界、航运业的影响可谓重大,为了使业界更好地了解“绿色船舶”,适应新发展的需要,本刊特开设“绿色视界”栏目,为广大读者全力打造一个宣传绿色船舶理念、介绍新要求、解读新规范、推广新经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