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船舶遇险报警设备和通信设备是船舶通信和保障航行船舶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此文对船舶报警系统和船舶通信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就海上搜救部门收到遇险信息后,如何利用海上遇险搜救通信系统搜救遇险船舶作了介绍,并对船舶遇险报警设备的日常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1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所有配备GMDSS设备的遇险船舶都将通过GMDSS系统向搜救中心和附近航行的船舶发出遇险报警。由于报警设备的设计和船员素质的问题,搜救中心接收到的船舶遇险报警中,存在着大量误报警,增加了搜救中心的工作量。因此,正确、及时的区分报警与误报警对减轻搜救中心工作人员和搜救船舶的工作量,对海上遇险人员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海事》2011,(5):76-76
130 次据了解,近两年来,台湾海峡海域发生涉及大陆与台湾的海上搜救行动130次,涉及遇险船舶144艘,遇险人数1374人。其中双方共同参与的海上搜救行动11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62人。  相似文献   

4.
AIS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茹 《中国水运》2010,(9):57-58
文中介绍了AIS的发展和应用,初步论述船舶、人员在海上遇险后海事部门如何应用AIS系统快速有效地展开搜救行动,分析了目前AIS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北斗系统已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为了解决海上作业人员遇险救援不便的问题,基于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立海上搜救体系,海上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报警定位终端,当人员落水遇险后,报警定位终端自动将海上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准确发送到地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协调海上搜寻救助力量对遇险者实施救援,提高施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船舶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万一遇到险情,特别是来不及联络通讯的情况下,能否及时准确的向岸上发出求救信号,对船员来讲十分重要。S-EPIRB是能为遇险船舶自动向岸上发出遇险求救信号的GMDSS设备,以便岸上有关机构及时接收到船舶遇险信号而进一步有效地采取搜救措施。自1982年以来,通过S-EPIRB报警救助的遇险人员有2000多名。  相似文献   

7.
GMDSS的定义看通信在海上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适应海上搜救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搜救通信系统。遇险船舶能通过此系统迅速发出报警信号;岸上的搜寻当局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通过此系统能迅速接收到遇险报警,以便进行协调搜救援助。提供紧急和安全通信并播发航行警告和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及其它紧急安全信息等海上安全信息。无论船舶航行在哪个海区,都能够完成对本船和航行在同一海区的其它船舶的安全具有重要性的通信功能。因此,GMDSS对海上船舶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3年12月31日,沧州市海上搜救工作会议在沧州市渤海新区召开。据沧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沧州海事局局长班宗生介绍,截至12月底,2013年沧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搜救行动10起,协调救助飞机2架次,组织搜救船舶106艘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9艘,救助遇险人员59人,救助成功率100%,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相似文献   

9.
10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42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25宗,误报警13宗,其它事件4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106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102人,救助成功率96.2‰获救船舶128艘,船舶遇险沉没3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11艘次,国内救援飞机4架次。  相似文献   

10.
陈士华 《珠江水运》2012,(19):79-79
9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36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20宗,误报警11宗,其它事件5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115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115人,救助成功率100%;获救船舶20艘,船舶遇险沉没5艘。协调组织派出了国内参与救助船舶28艘次,国内救援飞机3架次;香港救援船舶5艘次。从遇险性质分析。9月份共发生各种险情20宗,其  相似文献   

11.
7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68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42宗,误报警23宗,其它事件3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392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383人,救助成功率97.7%;死亡、失踪9人;获救船舶57艘,船舶遇险沉没4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07艘次,国内救援飞机8架次;香港救援飞机2架次,香港救援船舶4艘次。从遇险性质分析。7月份共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使岸上的救助协调中心(RCC)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能迅速接收到报警,并毫不延迟地进行协调搜救援助。根据88年SOLAS公约修正案的要求,目前大部分船舶已配备了相应的GMDSS设备,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误报警频繁发生,对搜救中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对真正的遇险船舶的搜救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GMDSS的功效。为了更好地发挥GMDSS的作用,根据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7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68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42宗,误报警23宗,其它事件3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392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383人,救助成功率97.7%;死亡、失踪9人;获救船舶57艘,船舶遇险沉没4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07艘次,国内救援飞机8架次;香港救援飞机2架次,香港救援船舶4艘次。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1~4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水)上报警事件180宗,同比减少6.7%。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106宗,误报警51宗,其它23宗;海上遇险人员1590人,同比增加114%;成功救起海上遇险生还者1538人,搜救成功率为96.7%,同比增加4%;死亡、失踪52人,与去年持平;船舶遇险沉没18艘,同比减少21.7%;协调组织派出参与救助船舶729艘次,国内救援飞机21架次,香港救援飞机10架次。与港澳台和相邻省(区)搜救合作57起。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上遇险与搜救系统(GMDSS)于1999年2月1日对国际航行船舶强制实施,它对船舶的正常通讯、呼叫值守、遇险呼叫、定位搜索和遇险通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国内航行船舶并没有按当初《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94修改通报所规定的时间内配备GMDSS设备,而是将生效时间一推再推,其原因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6.
数据     
《中国海事》2016,(4):3
18亿吨1月至2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同比增长1%,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回升1.7个百分点,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1.1%、回升2.9个百分点,外贸吞吐量增长0.7%、回落1.1个百分点。94.5%2月份,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各类遇险报警134次,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09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352艘次、飞机13架次;搜救遇险船舶83艘,搜救遇险人员656人,搜救成功率94.5%。  相似文献   

17.
在海上搜救行动中,从事故发生直至救援力量到达,不可避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期间在海流、波浪、海面风等海洋环境要素的作用下,遇险人员的位置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因此导致遇险人员的位置与救援力量应到达的位置存在差异。救援力量难以准确预判需要搜寻的遇险目标的确切位置,此时个人救生设备的配置和性能对提高搜救效率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商船配置的个人救生装备在人员搜救中起的作用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主体地位和人权意识逐步增强,海上人命安全和人命救助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发展精确定位的个人海上救生装备非常必要。AIS信标具有精确定位功能,且该信息能显示在有AIS显示功能的雷达图像、电子海图上,可大大提高海上遇险人员的获救几率。  相似文献   

18.
8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40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28宗,误报警11宗,其它事件1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138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137人,救助成功率99.3%;死亡、失踪1人;获救船舶29艘,船舶遇险沉没2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42艘次,国内救援飞  相似文献   

19.
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LRIT)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LRIT)概述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Long-Range Identificationand Tracking of Ships,简称LRIT)通过从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提取船舶识别码、船位和时间等数据,并利用全球海上遇险和搜救系统(GMDSS)的Inmarsat-C或高频设备(HF)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LRIT数据,经计算机对数据处理,实现船舶的远程识别与跟踪。LRIT由船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1~4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水)上报警事件180宗,同比减少6.7%。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106宗,误报警51宗,其它23宗;海上遇险人员1590人,同比增加114%;成功救起海上遇险生还者1538人,搜救成功率为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