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 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华民族海洋历史的兴衰,的确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3.
郑和功成名就的航海活动广为人们所传颂。他的船队所经过的地方还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轶闻。有些故事还在地方志记载过。下面介绍的是郑和与麻风病人的故事。有次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路经厦门附近的海面时,忽报船队中有人患了麻风病,病情正在日趋恶化。郑和知情之后。为制止麻风病蔓延,不得不做出一种既令人伤心但又十分果断的决定:把麻风病人暂时流放在就近的一个小荒岛上。光阴荏苒,转瞬已是数年。郑和出使西洋归国。尽管这位伟大的航海家疲于事务,但并没有淡忘那位患了麻风病的普通船员。在返航途中,他特令船队驶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05,28(1):22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率领庞大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成立了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交通部部长张春贤任组长。  相似文献   

5.
将设于上海的郑和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中积极筹建。眼下,可谓千头万绪,困难不少,征集郑和塑像缺原始图像;制作宝船模型无原型仿制,最关键的是需要大量有关郑和的历史文物。消息一传开,各方学者、专家纷纷支助。来自云南的一个佳讯是:云南省文史馆李士厚教授保存着《郑和家谱》原本照片资料。他对伟大航海家郑和的研究亦有独到见解。怀着迫切探求的心情,我访见了李士厚教授。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福建省长乐县一个农民,在一块荒芜了的庙宇附近开荒种地。一锄下去,突然碰到一块巨石。挖出来一看,却原来是郑和在宣德六年(公元1432年)立的一块石碑。郑和,人称“三保太监”。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代,曾有过很多航海家,但唯有郑和被后世所铭记,成为了中国古代航海的标志。而其他的航海家,都没有被历史所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连同中国的航海文明被传统文化、黄土文化、农耕文化所扼杀、所掩盖。为什么只有郑和永垂青史?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这一年三保太监郑和整整60岁,距离他上一次带领船队下西洋已经过去了10年,而那个愿意倾全国之力资助他远航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也在7年前驾崩了。这7年间,郑和就一直闲居在南京,忍受着关于"下西洋劳民伤财"的指责。  相似文献   

9.
明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是15世纪的大航海家,他不仅在航海史矗立起一座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不朽丰碑,也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跨洋越洲,开创远洋航行的光辉新篇。无论是在船队的规模和在远洋活动的范围上,或是在远洋组织指挥和在航海技术上,郑和下西洋之举都明显领先于哥伦布等人。诚如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所说:”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  相似文献   

10.
梁洪 《珠江水运》2006,(Z1):20-21
郑和出生云南,成长于内地,走向世界;郑和少年时期成长环境,对他后来有航海事业的很大影响:多年来,云南水运人,学习郑和敢为人先精神,科技兴航,开辟出省出境水运大通道,驾驶着自己建造的大船,从深山驶向海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阵列中,有一艘舷号为“81”的军舰,它就是纪念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  相似文献   

12.
探访郑和墓     
吴长荣 《航海》2004,(4):36-37
4月9日,风和日暖。我利用返乡探亲的机会,从溧水县城出发,向南京郊区的牛首山“进军”,去寻访大航海家郑和的墓地。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将临,去与他对话一番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上大航海时代的伟大先行者,他所领导的七下西洋的宏伟的航海事业,不仅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创举,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主要为贯彻执行明初对外的方针政策,致力于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在政治、经济与文化诸方面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听说云南有个郑和公园,是航海史研究者值得一游之地。适逢出差到西南,趁工作空隙去逛了一遍,果然不虚此行。郑和公园位于昆明市郊滇池南端的昆阳镇。这里是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家乡,其父马哈只墓在该镇月山。为纪念郑和,建国后在月山修建了郑和公园。从东门入园,先到“郑和纪念馆”。此处建筑原为明灭启三年(1623年)筑的玉皇阁,两层飞檐,高踞石台;凭栏远眺,滇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辟为纪念馆后,馆内陈列着郑和像、郑和航海图、《天妃应灵之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正年。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又是和平使者。他通过航海实践,完成了明王朝“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的和平外交使命,是一次极具世界影响的航海壮举。这次全国性的隆重纪念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 航海与和平外交茅元仪在郑和航海图前写了420字的序言,其中有言:“不穷兵,不疲民,而礼乐文明,赫昭异域,使光天之下,无不沾德化焉”。这段说的是我们的祖先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又有言:“唐  相似文献   

17.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600年之前的郑和正在成为21世纪初全世界科技界、经济界、航海界、军事界和外交界等的热门话题.人们为什么对郑和念念不忘呢?究其根本原因是:郑和给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确实很大.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值得人们纪念、学习和仿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就是应该从郑和的业绩中吸取精神营养,激励我们往无前、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