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航海人才现状及航海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言海上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运输方式尤其在外贸运输方面所不能替代的,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航运业离不开科技与人才,作为为航运业提供专门人才的航海教育,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海上交通运输事业提供了大量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高速进步,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加快,国际间经济、科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我国教育包括航海教育的现状与经济竞争的需求相比已经…  相似文献   

2.
构筑面向21世纪的航海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详细论述了21世纪航运业的特点以及目前航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21世纪航海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加强航海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航海教育研究》2001,(1):55-57
航海院校、企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航运业各类人才培养系统,航海人才的培养即应具有社会上人才的一般素质,又由于行业特点有自己的侧重,航海教育人才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航海院校和企业要建立人才素质培养的系统观念,并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孔祥昆 《中国水运》2007,5(5):22-23
发展航海教育,对加快我国国际船员劳务输出进而对提高就业水平、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航海教育滞后于航运业的发展,航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航海教育质量的保障是航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航海英语教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STCW 78/95公约的全面实施和航运市场的国际化 ,航运业对航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海英语教学作为航海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日渐突出 ,培养符合国际标准 ,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航海人才是航海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新形势下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趋势1 .教育国际化2 1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 ,航海教育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 ,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海员市场与船员培训、教育中心的东移 ,为我国航海教育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只有航海教育与国际接轨 ,才能培…  相似文献   

6.
按企业化模式发展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航海教育与培训对中国航运业的发展謇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国航运业培养了大批的精英人才。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加入WTO以及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东移,中国航海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在回顾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阐述航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以企业化模式来办中国航海教育的思路,使中国航海教育尽快适应国内外航运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集美大学     
《船海工程》2006,35(1):F0003-F0003
集美大学航海教育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优势及其办学特色。集美大学的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航海职业教育学院、诚毅学院商船系是培养航海类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祖国和世界航运业培养了两万多名的高级航海人才。从1998年2月16日起建立并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并取得国家海事局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8.
航海教育担负着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保障船员队伍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航运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航海教育优先发展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航运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巩固海防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必然要求。优先发展航海教育,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引导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面向新世纪,高等航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世纪及国际化的要求,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模式均应具有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和减少在当前航运市场运价低迷、成本高涨及欧盟拟开征“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产生的影响,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航运业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认为“航海碳税”开征将对我国航运业产生不利影响:失去在全球“碳博弈”中的话语权、企业竞争力下降、营运成本增加及对航运产业链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提出应对“航海碳税”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