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船体振动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船舶结构设计之中,但在设计初期许多计算因素无法精确模拟,因此振动分析的结果与实船的最终状态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本文以某型 LNG船为实例,简要介绍船舶建造过程中,通过有限元检验振动分析结果的方式。以及船舶建造结束后,简单、可行的全船及局部振动性能改进方案。通过比较分析,得到经济可行的船舶减震方案。  相似文献   

2.
洪明  郑素青  徐超友  许俊臣 《船舶》2013,24(2):27-32
在82 000 t散货船的设计建造过程中,根据船舶机构减振设计的方法,首先,从设计阶段对主机和螺旋桨激励特性进行分析,确定采取一系列相应有效措施降低激励程度;然后,对船体总体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以避免出现总体共振。在详细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用结构有限元分析局部结构振动特性,设计上力求通过保持一定频率储备来避免出现有害振动。实船试航结果证明该设计过程不仅很好地处理了振动问题,而且测量结果也完全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的GB/T7452-2007对商船振动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船舶减振降噪性能优越,对实现降低船舶振动响应、提升船舶安静性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FEA和SEA理论,在有限元软件Abaqus和统计能量分析软件VA-One中分别对复合材料船舶低中频段、高频段振动响应噪声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复合材料厚度和铺层工艺,提出2种优化方案。船舶振动噪声数值预报结果表明,振动源周边位置即主机基座的结构设计对于船舶减振降噪性能影响较大,改进后的优化方案2相对于初步设计方案的平均振动总级降低2.8 dB,相对于钢制船舶降低5.1 dB,说明复合材料船建造可通过改变工艺提高减振降噪性能。  相似文献   

4.
王峰  张健 《江苏船舶》2009,26(6):1-4,8
以具有代表性的43m单底单舷一般散货船为研究对象,以《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为依据,对船舶的横向强度进行有限元直接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5种横向强度加强方案,通过对各种方案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各种加强方案的优缺点,为此类船舶的设计、建造及强度加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机型船舶机舱分段为例,对船舶建造过程中总段吊装方案进行分析,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吊装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分析,对总段吊装方案的策划进行了介绍,为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总段吊装提供有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49 m远洋围网渔船的振动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全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整船的固有模态,对船舶进行实船振动测试,结合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找到该船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减振方案。对改造后的船舶再次进行测试,发现船舶振动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运输船的大型化虽然满足了运输要求,但也使船舶需要考虑的建造因素增多,船舶振动就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上层建筑作为船体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关系到船员的日常作息还有相关的仪器设备,船舶的振动会影响到船员的休息和健康、会干扰仪器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影响上层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某新型“集散两用”船既可以用作集装箱船,还可以用作散货船,结构特殊,其中1个上层建筑位于船体中部、2个大货舱口之间,其受船舶振动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为了避免船舶振动对该新型“集散两用”船的船中上层建筑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船中上层建筑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并对振动过强的区域采用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船舶的稳性。  相似文献   

8.
在船舶的分段建造中,吊装是分段建造完后进行合拢的关键环节。以某型船船艏分段为对象,通过对结构特征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吊装方案,利用有限元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在分析验证过程中总结了吊装设计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对船舶分段的吊装设计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6.1万吨散货船航行试验振动测量过程中,发现主机转速为91 r/min时居住区纵向振动较为严重。文章根据船体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结合局部结构振动特性以及主要激励源判断,查找出居住区结构振动异常的原因,并通过采取调整压载水的对策很好地处理了该处振动问题,最终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和实船测试的双重验证,计算和测试结果均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的ISO 6954振动标准,为此类船型设计和运营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超大型油船(VLCC)翼桥产生振动的原因,运用有限元(FEM)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和频域响应分析理论进行实船撞击和试航振动测量,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综合解决船舶振动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