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Blanche 《游艇业》2011,(10):42-45
碰撞事故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大敌,它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因事故导致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人能酿成事故,也能创造安全。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游艇驾驶员,除了熟练掌握驾船技巧之外。还要认真学习并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本期的《游艇课堂》将简要解读《规则》的第一部分,为规范驾驶加上安全的砝码。  相似文献   

2.
正渤海海域易受活动频繁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加之岸边河流汇入,结冰早,冰质海淡水混杂,扩张快,面积广,冰层厚,尖利难消融,加大了船舶冰区航行的难度,对船舶驾驶、机器运转都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笔者曾有数次驾船经过冰区的经历,但2010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现船舶的高效避碰与安全航行,针对自主船舶与有人驾驶船舶混合航行环境下的交互避碰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多智能体交互的船舶动态博弈避碰决策方法。[方法]依据驾驶实践,理解并分析混行环境下的船舶避碰问题,基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量化船舶会遇态势及碰撞危险,引入动态博弈理论,将存在碰撞危险的船舶个体建模为博弈中具有独立思想的参与者,并以船舶的航向改变量为博弈策略,在船舶安全性收益、社会性收益及经济性收益约束下求解船舶的最优行动序列,以及将船舶驾驶员风格的差异化引入仿真实验中以验证避碰决策的有效性。[结果]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在自主船舶与有人驾驶船舶混行场景下实现多船的安全会遇;各船在面对不同驾驶风格的目标船舶时均能类人地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从而实现安全避让。[结论]所做研究可为自主船舶及有人驾驶船舶的避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船舶驾驶专家系统SNES的设计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驾驶系统既包含数学模型,也包含知识模型。实时性和可靠性是系统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根据船舶驾驶过程的特点,论述了在船舶驾驶系统中应用专家系统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船舶驾驶专家系统(SNES)的设想,并针对船舶驾驶过程对专家系统的特殊性能要求,探讨了开发SNES的若干技术问题,其中包括对SNES的系统结构,知识表示和控制政策的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5.
罗迅 《水运管理》1998,(10):33-35
自1998年5月1日起,港监对国内航行船舶开始实施最低配员证书检查.此举对于加强船员管理,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不容忽视当前船舶在配备船员方面,尤其是地方公司、联营、个体所属船舶在船员配备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问题1.船员所持适任证书超越航区限制.该问题突出表现在船舶甲板部驾驶员,包括船长、大副、二副等持C类船员适任证书,在国内沿海任意驾驶船舶航行,超越航区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持C类适任证书船员适用于担任近岸航区(Ⅲ类航区)船舶的船长、驾驶员.近岸航区指距船籍港的航程不超过400海里.而实际情况是,持有C类船员适任证书的船员,突破距船籍航程400海里限制,在沿海航区(Ⅱ类航区)驾船航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泉州沙格码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实际状况,结合多年来驾驶大中型船舶在该码头自靠离泊的实际操纵经验,梳理了沙格码头的第一手资料,阐述了大中型船舶自靠离沙格码头的操作方案和操纵技术。  相似文献   

7.
董浩崑 《中国船检》2023,(11):53-58
<正>作为船艇智能化的重要一环,船艇驾驶辅助系统将控制系统技术和传统的船艇制造技术相结合,为驾船人员提供了更优秀的安全和舒适性体验。在船艇控制领域,高推进功率的出现和电动转向的应用为实现智能功能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这些智能功能可帮助驾船人员在波浪、洋流和风等不同程度的干扰环境中精确控制船艇,  相似文献   

8.
孙家康 《世界海运》2009,32(6):40-41
2009年6月,大连海事大学喜迎百年华诞。当年自己负笈求学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转眼在工作岗位上也已奋斗了27年。倏忽一世,转眼百年,回首昨日,感慨万千。想当初就学时,我的专业方向是船舶驾驶,然而世事玄妙,由于视力原因,临近大四,我不得不转入管理专业修习。虽然毕业后未能实现乘风破浪、驾船远航的船长梦,  相似文献   

9.
阐述智能船舶及其远程驾驶的发展背景。基于目前大多数无人船艇远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智能船舶远程驾驶需求和场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机共融理念的智能船舶远程驾驶框架。针对不同的远程驾驶模式,提出技术等级和相关的关键技术。通过借鉴交叉领域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成果,指出网络时延补偿、网络丢包补偿、安全应急、运动模型应用、运动控制、自主决策等关键技术对于实现智能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的重要性,阐述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航运的运维特点,针对目前已逐步投入行业应用的船舶感知技术提出有助于实现货船远程驾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远洋航务》2014,(6):16-17
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船舶大型化、极地航行等行业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新挑战?如何适应国际越来越严格的安全与环保要求?这些都成为新一届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面临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船舶驾驶仿真是培训船员和提高船舶操作技能的重要工具。传统的船舶驾驶仿真通常使用模型船模拟真实环境,但存在成本高、场地限制等问题。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环境,使船员能够在虚拟船舶上进行实时操作和训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船员可以体验各种复杂的船舶操作场景,如航行、停靠、货物装卸等,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本文建立船舶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MultiGen Creator软件进行了船舶驾驶仿真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BMFT)于1978年制订了一项为期5年的船舶技术科研发展规划。在此时期,一批船舶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多年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项目获得了实际应用。这些成果推动了联邦德国船舶技术的发展,在国际船舶市场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仅就格林姆导轮、整流鳍和进流均衡导管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析航海技术的变迁,通过船舶、船员、船舶生产来界定航海技术的专业范围,在现有航海技术专业体系基础上从船舶驾驶和船舶生产形式两方面尝试重新构建航海技术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船舶驾驶主要知识科目和船舶驾驶现代化来拓充船舶驾驶的知识模块,从客货运输、海上生产作业、公共服务等船舶生产形式来拓充船舶生产形式的知识模块。论文研究结论对于扩展航海技术的专业知识体系、拓展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社会生产应用面提供了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对智能船舶航行系统进行测试,是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在智能船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技术大量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的导航系统测试方法已难以有效覆盖智能航行技术的新特征。本文在概述与分析了智能船舶航行系统的功能特征和测试需求基础上,总结了现有智能系统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智能船舶航行系统测试思路和方法,并构建了一种以场景为中心,多种测试方法协同的智能船舶航行系统测试体系,旨在提高系统研发测试效率,促进智能船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新型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发展;船舶监控向信息化、网络化、节能化发展;船舶航行技术向操作自动化、驾驶集成化发展的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发展动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21世纪船舶运输研究的重点领域、重大研究项目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七〇四研究所联合国内船舶设备企业主导提出的《船舶与海洋技术油船护航拖带系统》等6项国际标准成功获得立项,为推动我国相关领域又一批优势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有力的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多年来,依托自身承担的国际标准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舾装与甲板机械分委会(ISO/TC8/SC4)主席及秘书处单位这一平台优势,七〇四所在各方的重视支持下,积极组织行业技术力量开展国际标准研究,不断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船舶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我国船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江苏沿江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长江上海江苏段航道的整治改善进出船舶日趋大型化、大吃水。现在长度289米,吃水10.8米以下的好望角型船舶能停靠南通和张家港海力码头。这类超大型船舶的特点是排水量大(载重吨17万吨)、惯性大、停船性能较差、追随性差。因此操纵好这类船舶是对长江引航员驾船技术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18.
2021年8月17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航运处处长井艳一行到中国船舶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就推动国际航运发展、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调研. 井艳参观了院展示中心,听取了副院长李路对智能船舶助力智慧航运、绿色零碳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及"AI+海洋科创中心"建设进展的介绍.上船院将依托"AI+海洋科创中心"建立集智能、绿色一体的海洋科创新生态,打造智能船舶新兴和前沿技术的孵化基地,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覆盖范围非常广的电子导航设备,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移动设备等领域,其中在海上船舶的导航与定位、船舶自动驾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GPS技术的定位原理,基于此研究了船舶的定位导航技术和航迹预测技术,对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严新平  刘佳仑  范爱龙  马枫  李晨 《船舶工程》2020,(3):I0012-I0017
近年来,智能船舶技术已受到全球造船界与航运界的广泛关注。智能船舶以实现船舶及其配套设备、航行环境的智能化、自主化发展为目标,深度融合传统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现代信息通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从部分设备智能到全船智能系统、从内河到远洋、从单船智能航行到协同智能编队航行、从人机共融到远程自主的逐步发展,实现其以增强驾驶、辅助驾驶、远程驾驶、自主驾驶等为代表的阶段性功能,最终呈现智能航运新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