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作为西南重要出海通道的广西北部湾港发展势头迅猛.根据广西北部湾港千万标箱战略及"一轴两翼"港口布局,钦州港正加速打造广西最大的集装箱干线港、枢纽港.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前刚刚结束的广西两会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杨跃峥表示:广西将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推进行形成广西北部湾"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打造大进大出的现代化港口集群。随着"一带一路"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推进,西南片区国际物流需求激增,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量飞速上涨。广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价了近年来北部湾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实施,围绕国家赋予广西自治区的“三大定位”,总结了新时期北部湾港建设国际枢纽海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的重大战略意义。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北部湾港未来发展需求,采用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港口运输需求规模。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提出了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强枢纽、畅通道、降成本、优服务、聚要素”的发展思路,构建了“1枢纽、2网、3区”功能体系。围绕设施建设、集疏运通道完善、物流服务提升、临港产业集聚等方面梳理了近期港口建设的重点任务及相关建议,对未来国际门户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北部湾港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步伐,全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成设施、技术、管理、服务一流的智慧、平安、绿色世界大港2019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打开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简称北部湾港)加快发展的"时间窗口",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驶入"快车道"。机遇当前,北部湾港董事长韦韬表示:广西北部湾门户港发展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和2035年,  相似文献   

5.
<正>"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广西北部湾港的发展迫在眉睫。6月10日,北部湾港务集团、北部湾港股份与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太平船务签署合作协议,合资经营钦州大榄坪3-6号泊位码头项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运》2010,(5):16-17
<正> 1+1+1远远大于3,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州、北海、防城三大港口鼎足而立,这三大港口互相合作,犹如三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为蓬勃发展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提供澎湃动力。此前,钦州、北海、防城三港曾经各自为政,同质发展,内耗严重。2007年,广西通过将钦州、北海、防城"三港合一",组建成广西北部湾港,成功走上了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  相似文献   

7.
<正>一、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概述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模式就是指为实现港口物流枢纽作为运输中心、港城物流枢纽、国际物流枢纽三种发展形态下的功能和目标,使用的途径和手段,目的是寻求港口物流枢纽发展中多种物流要素有机融合、相互衔接的具体措施,以达到港口物流枢纽经济、高效、安全、绿色的发展目标。为更好地使港口物流枢纽发展新理论付诸于实践,确定将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港和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港作为西部港口发展港口物流枢纽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道港口》2010,31(3):194-194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复的《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北部湾港将建设成为我国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三南”的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规划》确立了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一港”即广西北部湾港;“三域”指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八区”指北部湾港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8个枢纽港区;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部批准将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港统一归并为广西北部湾港。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有利于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中国经济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发利用北部湾丰富的资源,促进北部湾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北部湾港口管理体制,发展临港工业,拓展港口腹地,加速与东盟港口对接,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北部湾港口群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远洋航务》.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今年第一次将港口发展和合作作为一大主题.北部湾港口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叶时湘:依托港口的物流系统建设,实现港城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对培育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从广西在泛北部湾区域获得的发展机遇,从港FI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支撑新型工业基地的建设,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考量,均需要充分利用好港口及其物流服务体系,为广西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创造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22日,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正式成立,原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政府承担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责调整由该局承担。据自治区港航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广西港航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但广西北部湾港和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仍有不足。随着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21世纪海上丝  相似文献   

12.
吴良 《中国港口》2015,(5):36-39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钦州港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中,在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建设中,在推进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中,在改善港口营运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改委、北部湾办在南宁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介绍自治区政府批复的《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的有关情况。根据《规划》,广西北部湾港将打造成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未来的广西北部湾港建设,将形成“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两大战略机遇,破解海南集装箱港口双核发展困境一、海南省集装箱港口发展现状2014年,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关于推进海南东南亚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意见》,首次提出打造以海口港、洋浦港为双核的面向东南亚、背靠华南腹地具有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性航运枢纽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中心。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  相似文献   

15.
构建自然环境友好型港口是我国港口发展的重要理念。以广西北部湾港船舶水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北部湾港船舶污水、垃圾接收处置现状,预测未来到港船舶水环境污染物产生量,提出适宜广西北部湾港的船舶水环境污染物接收、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6.
贵港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全国内河23个主枢纽港之一,是大西南物资东向出海传统和便捷通道.近几年来,贵港港已成为贵港市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吞吐量以年均24%的幅度递增,迅速跻身全国内河港口13强.当前,随着广西区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广西交通战略也定位为"中国-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笔者认为,作为港口企业的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更应结合贵港的实际,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培育港口企业与时俱进的基本素质,加大贵港港口基础建设,把港口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7.
动态     
《珠江水运》2014,(4):59-60
近日,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办公室获悉,广西自治区正向国家申报“广西北部湾自贸港区。。广西北部湾自贸港区以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f,f产业园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运行模式,探索改革货物监管和模式,在金融创新、贸易和投资合作、税收政策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集聚发展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中转、储运、金融租赁等业务;建成以临港物流、临港产业区为依托,与国际自由贸易港体制机制及政策全面接轨的贸易和航运自由港。  相似文献   

18.
<正>整体上,北部湾智慧港口将实现北部湾集团港口群智能化、自动化、平台化建设,助力港口智慧化转型升级,在北部湾地区打造"信息广泛互联、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联动"的全新智慧港口生态圈智慧港口是现代化港口发展演进的新概念。广西北部湾智慧港口将主要围绕港口智能运营、危险品精细管理、供应链互联协作、物流区域协同、服务敏捷保障、业务开放创新等6个方面开展建设,以推进智慧港口在港口作业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交通运输部批准了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三港统一归并,组成"广西北部湾港"。这标志着我国沿海又一个港口群的诞生。阐述了北部湾港口的建设与整合的目标和进展情况。分析了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对促进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北部湾港口管理体制、发展临港工业等5项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海南应充分发挥海南位于我国面向"两洋"最前沿的区位优势和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转换枢纽功能作用,加快提升港口物流发展能力和水平,更好支撑服务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海南港口物流发展评价1.港口物流发展基础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方面,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丰"字型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截至2019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