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吹填疏浚土造陆过程中,吹填管线的布置方式以及疏浚土的性质对吹填造陆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依托广州港南沙港三期疏浚吹填及地基处理工程II区工程,分析了疏浚土质的分布情况及性质,全程跟踪记录了疏浚吹填过程,并通过对比、统计等方法对吹填疏浚土造陆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粘性土最有利于陆域的形成,砂性土次之,淤泥质土最不利于形成陆域;合理地布设吹填管线、选择合适的吹填管口以及积极进行吹填管线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造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单奕 《港工技术》2009,46(6):33-34
结合天津港东疆港区吹填造陆工程实践,通过对围海造陆各工序的分析,认为吹填和地基处理2道工序是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针对超软粘土地基施工特点,提出新型塑料排水板打设装备的方案,该装备的开发对加快天津港吹填造陆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天津港地处我国渤海湾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港口发展用地主要靠围海吹填造陆然后进行加固处理而形成.港区造陆的前五期围堰,其筑堰材料、围堰结构和施工方法等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模式,即用普通的草袋装泥,人工码放作堤心.直到2001年7月以前,由于这些围堰的建造均处于港口的防波堤内,风、浪、潮流的影响都较小,所以一直沿用多年.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潮流沙脊.钦州港的东、西两个航道即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分析航道的多次大规模浚深和拓宽对周围浅滩和沙脊的冲淤影响以及水道的稳定性变化.认为不合理的围填造陆、海砂开采和其它海岸工程活动可能深刻影响钦州湾的整体演变过程,不利于3条水道的稳定.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广东洲际疏浚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港口与航道、防波堤、护岸、疏浚、围堰吹填造陆及软基建处理等工程项目。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先进完备的施工设备、专业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企业信誉,相继参与承建了一大批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锻炼了一大批管理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天津南港工业区几年来吹填造陆项目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分别从地基处理方法、吹填造陆交地标准、对后续项目的优化建议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力求总结出吹填造陆项目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参数,从而可以对后续类似项目的建设起到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型综合类新建、扩建港口项目通常包含较大规模的疏浚吹填施工,大规模疏浚吹填施工可根据不同工况按需投入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挖泥船。基于此,以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工程为项目背景,围绕多船型、多工艺吹填造陆施工技术展开探讨,阐述其基本原理,明确该项目中设备选型及工艺选择,对其施工工艺进行具体分析,施工成果表明: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是海外丝绸之路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吹填造陆是港口码头等建设的开路先锋,而吹填地基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建设,必须经过处理方能满足工程需要,地基处理是建筑稳定和安全的重中之重。针对我国企业曾在海外由于工程地质资料分析不彻底以致疏浚设备选型不当而延误回填工期、因地基处理控制标准与工程要求标准不同而不被咨工认可的问题,结合海外吹砂造陆及地基处理工程实例,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大型疏浚设备,探讨我国疏浚吹填设备的发展方向;对海外振冲法和强夯法处理砂性地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阐释工程中的国际标准,以求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类似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结合天津港东疆港区吹填造陆工程实际分析了制约吹填造陆进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快吹填造陆的主要措施和方法。调研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吹填工艺加快砂垫层铺设进度、褥垫层真空预压法、自密封真空预压法以及改进后的真空预压技术(取消砂垫层、将排水板与滤管直接相连、然后铺膜抽真空的方式进行地基处理)比较适合天津港软土地基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天津南港某吹填造陆工程中的工程难题进行技术分析和施工方法总结,如海上施工充填袋、吹填黑砂等工序受海上风况等环境因素影响情况严重;吹填施工时,为确保后期地基处理后交地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吹填过程中需进行停吹,待吹填泥沉降后再吹填至施工标高。本工程中吹填施工关键技术对后续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江口二期吹泥上滩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开展了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涉及疏浚土用于吹填造陆的吹泥上滩工艺、疏浚土专用吹输泥设备及机具、疏浚施工工艺、疏浚泥沙运动监测、水沙分离等关键技术问题总体上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为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宋俊强  唐研  李凌 《水运工程》2015,(7):179-183
对于新近吹填淤泥形成的超软土地基,常规浅层软基处理后表层形成的硬壳层承载力有限,还需吹填80~100 cm的粉砂作为满足后续机械插板施工的持力层。依托天津南港工业区港区航道、港池挖泥结合吹填造陆工程(B03路西侧造陆3区)软基处理工程,通过试验,对比分析3种浅层超软土加固处理新技术方案,并对3种方案进一步优化组合,在满足一定承载力的前提下,达到不吹填或少吹填粉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水运工程》2020,(4):168-168
近日,广州航道局参建的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提前近4个月完成吹填造地分项施工。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是目前加纳在建的最大水工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条3558 m的防波堤以及总长1400 m的4个15万吨级深水集装箱码头泊位。广州航道局负责该项目港池、掉头圆、进港航道疏浚,防波堤基槽开挖,码头陆域吹填等分项工程。其中,吹填造地分项工程吹填总量约1000万m^ 3,形成造地面积约126万m^ 2。吹填造地分项工程的完成为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后续施工作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围海造地项目的日益增多,利用疏浚土作为填料进行围海造地,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本文从吹填超软淤泥的成因、沉积形态、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吹填淤泥造陆及后续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温州洞头中心渔港东防波堤工程,探讨了防波堤平面布置、结构型式以及小型渔船泊稳标准;为改善渔港内小型渔船的锚泊条件,结合百浪鼓防波堤,研究了东防波堤的平面布置;由于小型渔船的泊稳标准国内尚无定论,本文结合建设、科研、设计以及专家意见,提出了极端高水位下百年一遇泊稳标准,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本文同时提出了透空式防波堤结构型式,并对挡浪板设置、内侧靠船点设计进行了优化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17.
沿江沿海地带沉底垃圾情况持续恶化,使得水质恶化,其覆盖、扰动等因素影响底栖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直接或间接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夹杂着大量塑料垃圾和大块碎石的泥沙用于吹填,导致泥沙沉降较慢、排水固结速度慢、短期固结强度低等,为吹填造陆带来了较大难度。疏浚时垃圾进入泥泵造成堵塞,使得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影响了疏浚质量。由于我国疏浚工程发展迅速,国内沿海疏浚需求总量巨大,因此,通过耙吸式挖泥船进行沉底垃圾过滤,可有效提高疏浚效率,并减少了沉底垃圾,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东、西八字段在国内外首次采用了一种新型桶式基础结构作为防波堤堤身,单个桶体上筒体挡浪板间存在一定缝隙,由于后期吹填的需要,需要对桶间缝隙进行封堵,防止吹填淤泥从桶体间溢出增加吹填流失率。本文介绍了一种"模袋+钢管桩"堵缝结构型式及施工工艺,并检验了缝隙封堵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BT项目的概念入手,介绍BT模式项目的运作过程,依托唐山湾三岛旅游区内海疏浚吹填造陆项目,就BT模式项目在疏浚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施工企业在疏浚工程中承接和运作BT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让BT项目真正成为疏浚施工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近海造陆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新近吹填土层和原有岸滩地基,其固结速率往往相差较大。采用通常布设排水板的真空预压处理新近吹填土层(或夹层)效果欠佳。通过加密浅层排水板结合深层排水板形成组合排水板,以改善不同地层的加固速率。本文以天津南港工业区港区航道、港池挖泥结合吹填造陆工程项目(造陆二区)地基处理工程为实例,介绍了组合排水板对解决新近吹填土层(或夹层)效果欠佳问题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