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动态     
七○八所设计完成我国最大挖泥船由七○八所自主研发、设计完成的我国最大的耙吸式挖泥船。该船总长160.3米,型宽30米,设计吃水9.5米,挖泥吃水11.3米,吸泥管内径1,200毫米,泥舱容积约2万立方米,载泥量约3万吨,最大挖深达90米,疏浚设备  相似文献   

2.
根据收集的目前世界上泥舱舱容30,000m3以上超巨型耙吸挖泥船资料,结合工信部3万立方米级耙吸挖泥船自主研发课题及目标船型38,000m3耙吸挖泥船基本设计,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的结构设计包括骨架系统、泥舱结构型式、结构钢材等进行比较和选取,并对船体总纵强度、疲劳强度及船体振动分析进行阐述。本文对超巨型耙吸挖泥船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可提供参考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厚恕 《船舶》2006,(3):47
2001年间,韩国现代工程与建筑公司成功改造了一艘舱容为27000m^3的大型耙吸挖泥船,这也是迄今世界上利用旧货船改造的舱容最大的耙吸挖泥船。该船总长为224m,船宽32m,吃水12.3m,泥舱容积为27000m^3,挖深60m,双耙设置,同时配置有首吹排岸接头,主要系统装备由荷兰IHC提供。原货船名称为“St.Joseph”,初始建造年代为1985年。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升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全面发挥耙吸挖泥船产能,以耙吸挖泥船装舱作业过程中的最大产量为优化目标、泥泵汽蚀余量和管路临界流速为约束条件,以施工人员最为熟知和方便控制的流量为优化变量,建立了耙吸挖泥船装舱作业最大产量对应流量(称为最佳流量)的计算模型,旨在面向耙吸挖泥船装舱作业拓展挖泥船施工优化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了模型的优化计算结果和实际施工数据,吻合良好,说明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另外,模型计算所需变量容易采集,优化计算结果(控制目标,流量)明确,施工人员对流量的控制操纵熟悉便捷。模型不仅能为施工设计和疏浚作业提供参考,而且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京唐港区砂源为粉细砂,颗粒较细且不易沉淀,采用传统的吸砂船进行水下取砂溢流量极大、效率极低且装舱量少,无法提供可靠的砂源且取砂造价过高。通过增加主管分流装置对平板驳进行改造,结合同期航道疏浚的耙吸船连接管道进行吹砂,通过溢流沉淀,将耙吸船泥舱中的海砂吹至砂船船舱内,再用于防波堤筑堤冲砂。试验表明,耙吸船联合改造平板驳装舱砂船每日可提供砂源约0.93万方。将航道疏浚与防波堤冲砂施工有机结合,同时节约了吹填区围埝建设和取砂船单独水下取砂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张亚楠  刘昊  文栋 《水运工程》2014,(7):154-158
通过对耙吸船施工周期的研究以及施工参数的分析,确定最佳装舱时间,从而提高耙吸船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耙吸船最佳装舱时间的确定,使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7.
张太佶 《船舶》2007,(3):24-28
通过对耙吸挖泥船在挖泥装舱和抽舱排放作业时,船上吸排系统若干参数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确定吸排系统中泥泵、高压冲水、艏吹等分系统参数的方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粉细砂时普遍遇到装舱效率明显降低的情况,通过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采取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单独使用单耙和双耙时自航耙吸挖泥船的粉细砂装舱效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施工时间下,采用单耙和双耙进行混合施工比单独采用双耙施工,自航耙吸挖泥船对于粉细砂的装载量提高了7%,表明采取单、双耙混合施工能有效的提高粉细砂的v装舱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日,长江航道第一艘舱容为8000m^2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圆满完成历时6天的试航,这标志着我国第一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建造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王立金 《港工技术》2010,47(2):21-23
提高耙吸船开挖密实粉细砂的施工效率是疏浚工程界不断探索的问题,而采用最佳装舱时间是提高耙吸船挖砂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锦州港301泊位工程港池粉细砂的疏浚施工,通过对有效载重曲线和小时效率曲线的分析,简要介绍最佳装舱时间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耙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效率与溢流损失强度密切相关,减少溢流损失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措施。为了确定减小溢流损失对装舱效率的影响,分析溢流损失的影响因素,并重点研究泥浆流速的影响,得出泥浆流速与溢流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虎8轮的设备性能和实际施工经验,对常见的装舱系统消能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泥舱格栅的消能方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泥舱格栅设计与溢流损失之间的关系,采用此方式能有效减少溢流损失,提高装舱效率。为大型耙吸挖泥船泥舱装载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型耙吸船在黏性土质条件下施工易出现耙头堵塞以及泥舱疏浚土板结、固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研究施工设备改造及施工工艺优化。通过引入具备水下泵等先进设备的超大型耙吸船"浚洋1"、强化高压冲水设备、改造耙头等来降低耙头堵塞影响。采用"泥沙垫舱+黏土装舱"的施工工艺,以淤泥及少量沙土作为疏浚黏土与泥舱间的润滑剂,减少黏土在船舶泥舱的滞留,缩短船舶抛泥时间,提高船舶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耙吸挖泥船疏浚仿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耙头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C 和Delphi语言,开发了耙吸挖泥船疏浚仿真软件,给出了耙吸挖泥船泥泵启动、泥沙输送及装舱等过程的仿真示例。  相似文献   

14.
陆元龙  朱珉虎 《船艇》2005,(6):44-45
“新海狮”号耙吸船是上海航道局自行组织研制开发改造成功的第一艘大型多功能深水挖砂船,是目前我国挖砂深度最深的大型工程船舶。最大舱容量为13000m3。具有挖砂装舱、泥门卸砂、首抽舱排岸、首吹等功能,胜任洋山深水港等特大型港口建设工程所需的深海挖砂、围海造田等施工作业。“新海狮”号全船液压系统由上海申诚液压气动公司总承包。在以往同型耙吸式挖泥船液压系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如大功率水下泵、变量高压液压油泵,首吹快速接头,大大提升了“新海狮”号的深海挖砂功能。在控制方面,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挖砂工程船…  相似文献   

15.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刘厚恕 《船舶》2006,(3):47-47
自荷兰IHC2004年夏天交付中国广州航道局10000m^3耙吸挖泥船“万顷砂”以来,国外大型耙吸船的兴建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消停之后,新近又悄然复苏,舱容分别为II650m^3和9000m^3的两艘大型耙吸船(船东均为比利时)已赫然出现在IHC的订单中。可望在2007年内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17.
饶广龙  王波 《船舶》2021,32(3):47-53
该文通过某10000 m3、4500 m3和13800 m3等多型耙吸挖泥船,对比分析不同泥泵驱动模式及不同舱室布置的耙吸挖泥船典型淡水冷却设备分布、流量分布及其冷却系统配置情况,总结出影响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设计的多个要素,包括泥舱型式、泥泵驱动方式,泥泵舱布置等,并针对性地给出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对今后该类型船舶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2日,舱容12,000m3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江口02"号在道达海洋重工(集团)启东基地顺利下水。12,000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是道达集团与荷兰著名工程船建造公司IHC联手为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建造的首个特种船项目,也是道达承建的国内第一艘最先进,技术含量最高的特种工程船,属于耙吸式挖泥船中的高端产品。  相似文献   

19.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施工过程,以舱内流速、舱内浓度、溢流进出口泥沙粒径、装舱量几方面为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实测、分析,并比较自航耙4种常用装舱装置的消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装舱装置的优劣效果差距并不明显,仿新海龙型装舱装置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20.
郭晓浩  陈源华  乔国瑞 《船舶》2011,22(6):36-39,66
针对多艘耙吸式挖泥船泥舱中部区域箱形肋板与纵舱壁交接处上端部因裂纹而渗漏的事件,对其成因展开研究,并结合定性分析及强度校核,对耙吸式挖泥船泥舱箱型肋板结构进行优化,使泥舱底部结构获得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