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了海运市场、船舶市场的供求状况,并考虑到旧船更新形势,认为90年代后期,世界船舶市场将进入一个兴旺时期,但预料5~10年后,世界造船能力会有较多过剩,而呈现激烈竞争局面。  相似文献   

2.
吕航 《中国船检》2007,(11):48-52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船舶生产企业的现有造船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订单不足。从这两年船舶市场的需求来看,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产能与市场需求基本匹配。从两大船舶企业集团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但已出现了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降低造船成本 提高船价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堂伟 《船舶》1999,(5):45-48
目前国际造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船舶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国船厂的船价已失去了昔日的优势。船价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在市场中争夺新船订单的能力。因此,必须在争取国家对船舶工业扶植政策的前提下,通过船厂转换机制、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以降低船舶价格,提高船厂的船价竞争力,这样才能承接到更多的新船订单,扩大我国在世界船舶市场的造船份额。  相似文献   

4.
预计2015-2016年期间全球航运市场运力新增供给和新增需求基本相当,当前过剩运力局面不会得到有效改善。国际船舶市场经历2013年成交量高位反弹和新造船价格企稳回升之后,2014年行情再度出现下滑。当前,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预计2015年造船市场仍将延续上一年下行态势,成交量可能进一步萎缩,新船价格下降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总体形势难言乐观。2014年国际船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造船市场的走势,分析了前几年国际造船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造船能力大幅度提高,主要造船国降低船价参与竞争引起。文中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通过国内外对比,总结经验,在即将到来的船舶市场回升,竞争激烈情况下,有助于国内造船企业扬长避短,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造船市场。  相似文献   

6.
侯华伟 《船艇》2005,(8):10-12
2003年以来,在兴旺的航运市场推动下,全球新船订造活跃,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新船价格持续上升,2003年世界新船成交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罕见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舱价格继续大幅攀升,再次成为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高峰年。  相似文献   

7.
正展望2018年,国际经贸发展预期稳健,航运市场具有趋稳向好基础,造船市场有望驻足前行;然而船舶行业依然面临着运力和产能双双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市场复苏之路仍然荆棘丛生。一、2017年行情回顾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向好,特别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成效显著,对国际海运贸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全球海运量实现了4.1%的增长,创近五年最高增速。运力供给方面,由于新船交付量有所回落,加之船舶拆解市场较为活  相似文献   

8.
李敏 《珠江水运》2013,(20):48-49
在经历了2003~2007年的市场高度繁荣期之后,全球造船业目前正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专家表示,主要原因是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造船企业要在节能环保船舶开发方面多下工夫,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后,国际造船市场进入调整期,先后经历极度萎缩,刺激性政策后反弹,以及政策效应衰减后再度下挫行情。2013年受节能环保新船型和低价格吸引,新船订单量再度激增。进入2014年,国际船舶市场将如何演绎呢?  相似文献   

10.
王家俊 《船艇》1992,(1):27-29
一、前言国际上普遍预测,到九十年代前半期世界造船将有较大的复苏,我国船舶出口也将有大幅度增加。十年的改革开发,我厂建造的船舶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我厂不论是造船能力还是建造水平,在国内外都赢得  相似文献   

11.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201甚6年国际船舶市场危机程度进一步加深,至演变成几十年不遇的极端行情,成交量创20年来最低水平。尽管目前航运市场呈现出一定触底迹象,但市场复苏并传导至新造船市场尚需时日,预计2017年国际船舶市场环境仍将十分恶劣,“保生存”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造船企业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3.
包张静 《广东造船》2015,(2):41-44,56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国际航运市场运力过剩进一步加剧,国际航运市场低迷态势难以扭转,造船及船舶交易市场持续下滑,但中国船东投资规模及船企接单份额表现较为突出。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国际船舶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将进入新的长周期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世界造船、航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国内众多船舶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积极参与国外船舶展会是企业宣传展示自我形象,打开国际市场的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际造船市场十分兴旺,不仅新船成交量不断走高,而且新船价格也节节攀升,一派"价升量增"的"牛市"景象。主要从船舶需求和船舶供给两方面探讨分析影响当前船舶供求市场的诸多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为船舶市场的走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邵天骏 《航海》2009,(2):5-7
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国际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不断雪上加霜,从最初的丝丝“寒意”显现,到接下来的阵阵“寒流”光顾,很快漫漫“寒冬”来临。船舶市场新船成交量的持续萎缩,带来了供求关系的急剧“逆转”,全球海运贸易量单边下挫,船队运力系统过剩。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继续肆虐,国际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依然在困难中前行。  相似文献   

17.
《广东造船》2012,(1):32-33
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2012第五届广州国际海事展2011,对中国船舶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与全球造船市场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造船业这一年在造船完工量、年末手持船舶订单两项指标均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与蓬勃发展的船舶工业相对应,伴随着中国  相似文献   

18.
船业动态     
《中国海事》2010,(3):37-37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称2010年造船市场仍低迷 2009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行业运行分析预测,2010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仍将低位徘徊,到2010年年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将降至1.5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国际船舶市场的发展简史以及世界各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国际船舶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文中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包张静  朱汝敬 《船艇》2007,(2B):18-25
2006年国际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迎来双重兴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新船价格指数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持续多年的造船高峰期后,调头下行将成为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的主旋律;但是,从主要船型市场需求来看,2007年市场行情仍旧存在较大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