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水运》2012,(11):5-5
6月14日,“红水河龙滩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在贵阳通过了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该研究提出的变动回水区治理技术在我国山区河流库区回水变动区研究中尚属首创,在世界内河科研也不多见,该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三峡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大为改善,然而变动汇水区的碍航礁石成为制约库区航道条件整体提升的瓶颈,严重制约了长江上游航运经济的发展。为推动长江干线水运事业的发展,有关单位部署实施了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碍航炸礁一期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实施完毕。本文对该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分析发现该项目综合实施效果良好,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库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计算方法主要对流量进行统计,按保证率计算入库流量与坝前水位相组合,但该方法没有考虑电站的调度方案。以金沙江向家坝库区为例,针对向家坝电站的调度方案不同,高坝库区坝前水位差较大,统一用保证率流量和坝前水位组合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研究。以实际坝前水位和流量的组合为依据,通过4种方法推求高坝库区及变动回水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向家坝坝前水位与入库流量的组合可以更好地确定变动回水区的工程规模,符合实际情况,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干支流水利枢纽陆续投入运行,入库沙量大幅减少,导致库区航道条件变化与论证阶段成果有一定差异。基于2008年以来库区航道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常年回水区与变动回水区航道条件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常年回水区局部河段的细沙淤积对主航道尺度侵蚀程度需要密切关注;变动回水区消落期部分河段卵石输移及暂时性淤积将引起航道航深不足,期间天然河道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流态将对通航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龙滩库区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碍航浅段进行河床演变分析,并通过考虑上游库区来水来沙变化的实际情况,总结有效处理碍航浅滩的整治思路,为今后南方山区库区变动回水段航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以来,每年汛前水库腾库消落至145m水位运行。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高,库区汛前水位与腾库后水位变幅和回水变动区范围越大,回水变动区消落期事故频率将大大增加。三峡水库175m蓄水在即,本文通过对水库156m蓄水以来回水变动区水上交通事故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纳溪沟墩柱梁板式码头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该码头的特点探讨墩柱梁板式码头在三峡库区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墩柱梁板式码头能够较好地适应三峡蓄水后出现的历时长、水深大现象.该结构形式的码头一方面有利于抬高施工水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排架间距,从而实现码头全天候建设,同时增加了码头结构安全性,其将可能作为库区变动回水段码头的一种新型结构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175m蓄水运行后,库区航道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变动回水区在消落期恢复为天然航道后,航道条件仍然较差。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非汛期重点碍航河段的地形、水深条件、可利用尺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三峡库区航道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以及三峡水库消落期航道维护特点,对三峡库区非汛期的航道维护措施进行了研究,可为今后库区航道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既受上游石泉枢纽日调节影响,又受下游安康枢纽水库调度的影响。河道水流既有山区河流滩险水流特性,又有库区河道水流特点。同时,该河段为连续急流弯道段,研究难度大。文中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技术手段,研究回水变动区河段滩险整治工程方案。针对天然河道边界复杂等特点,研究采用正交贴体网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平面二维水流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比降及水流流速等进行了验证计算及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枢纽回水变动区的水流运动特性。根据河段的河道特性、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点,提出了航道整治原则。在上述整治原则的基础上,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河段滩险整治方案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能够达到设计航道尺度的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0.
邵燕来 《中国水运》2004,2(4):37-38
三峡水库提前抬升蓄水位能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整体提高库区通航水平的同时,也会对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条件造成一定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变动回水区范围内航道的演变特点、碍航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德华 《水运工程》2017,(6):144-149
长江嘉陵江交汇口水位特征在三峡成库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支流入汇和库区回水双重影响下,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该河段成库前后的水位特征。研究表明:三峡成库前,两江交汇口受支流入汇的影响呈河口特性;三峡成库后,该河段在消落期和蓄水期受三峡库区回水的影响呈库区特性,而在汛期呈河口特性。  相似文献   

12.
水口电站库区回水变动段最低通航水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口电站库区回水变动段在通航标准和航道尺度既定的条件下,其通航保证率的确定既受到上边界沙溪口水电站下泄流量的制约,更受到下边界水口电站库水位升降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根据近期资料,对最低通航水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的控制,从宏观上看只能通过水库运用方式来实现,库区航运条件的限制主要在回水变动区的浅滩和重庆地区的港口、航道泥沙问题。水库运用方式的关键是特征水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三峡成库后库区码头基础形式分析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码头建设面临异常复杂的水文环境和特殊的地质环境,码头基础设计和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库区码头建设的瓶颈及技术关键。在全面调查分析库区码头建设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基础上,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库区码头常用5种基础形式的适用特点以及成库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成库后码头基础形式的进一步研究思路,可为库区码头基础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蔡大富 《水运工程》2006,(12):62-65
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进出库水沙特性;库尾、葛洲坝下游河道、永久船闸引航道、两坝间河道冲淤特点;变动回水区回水末端范围、葛洲坝下游宜昌、沙市枯水水位变化;库区航道条件和葛洲坝下游河段航道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刘勇 《水运工程》2014,(5):94-96
以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航道建设工程为依托,综合分析多个已建库区多年实测水位资料,得知枢纽成库后综合糙率将有所减小,在接近设计流量时成库后综合糙率与成库前糙率比值为0.862。将上述成果运用于洋溪、梅林等规划枢纽库区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中,与实际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7.
刘萧 《中国船检》2014,(10):80-82
三峡大坝蓄水成库后,内河以及库区航运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蓄水至175米线后,库区通航水深4.5米的航道可以达到548公里且平均航宽在100米以上,"黄金水道"焕发出勃勃生机,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从坝前直达重庆更是给予了内河航运业莫大的实惠。但是,在航运人泰然享受三峡工程蓄水方案成果之时,是否也意识安全形势的严峻?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河床演变及航道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总结前人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和航运问题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础上,从三峡水库建库前的天然水文泥沙条件、河道边界形态及组成、河床演变规律、滩险及航道现状,建库后的水力因子变化、泥沙淤积分布及规律、河床变形及发展趋势、航道条件变化、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等方面,对建库后三峡变动回水区河段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对航道与港口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刘勇  胡小庆  张璠 《水运工程》2011,(5):103-106
根据三峡成库前后实测地形、水位、流速流向资料,并结合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成果,分析了常年库区急弯分汊型河道皇华城河段三峡蓄水后水流结构及水流要素等特征值的变化及淤积对航道的影响,总结了皇华城河段的淤积规律,提出常年库区河段都将面临河型转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无人机在长江库区航道巡航中的应用,通过介绍长江库区航道传统巡航的工作现状,分析传统巡航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无人机的使用特点,提出了无人机在库区航道巡航工作中应用模式及效果分析,为无人机在长江库区航道巡航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