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1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基坑工程为例,结合饱和-非饱和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中seep/w模块和slope/w模块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对强降雨情况下边坡渗流状态进行分析,得到边坡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以及安全系数和滑裂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坡面含水率逐渐增加,雨水不断向更深层土体入渗,地下水位线不断上升,基质吸力逐渐消散,坡体表面形成暂态饱和区,安全系数随之减小。降雨停止后,水分逐渐流出坡体,含水量逐渐减小,地下水位随之逐渐下降,正孔压减小,基质吸力逐渐恢复,安全系数逐渐增大。降雨入渗对边坡浅层土体影响较大,对深层土体影响较小,一般形成浅层破坏。  相似文献   
2.
湘江大源渡航运枢纽泄水闸门调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源渡航运枢纽整体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枢纽泄水闸门合理调度控制条件进行了分析、探求用闸门开启调度来控制泄流的出流速速和尾水位的提高,以保证工程安全和增加电能效益。  相似文献   
3.
株洲航电枢纽是湘江航运梯形开发中的第二个重要水利枢纽,针对株洲枢纽所处空洲分汊河段的特点,就空洲洲头形式及上引航道导堤长度对株洲枢纽水流条件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优化了空洲洲头形式及上引航道导堤长度,为枢纽总体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葛氏法查表计算船闸坞式结构时,要将闸墙所受荷载简化到底板上,通过不同荷载简化方式的计算,并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认为传统荷载简化方式无论从结构力学的角度,还是从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来看,均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不同的坞式结构特点,推荐了相对较合理的荷载简化方式.  相似文献   
5.
黄伦超  刘晓平 《水运工程》2000,(10):34-35,38
结合大源渡枢纽理论计算及模型试验有泄洪能力情况,对低坝枢纽中常用的实用堰的流公式进行了计算误差分析,得出相对淹没度hs/Ho〉0.85时理论计算泄洪能力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枢纽泄洪能力,需要配合模型试验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枢纽泄洪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伦超  李伟  肖政 《水运工程》2006,(11):53-57
通过概化模型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凹形和凸形河岸对低水头枢纽船闸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指出了对低水头枢纽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相对有利的河岸形态。不仅可作为枢纽总体布置阶段船闸优化布置参考的一个方向,而且在枢纽坝址选择阶段就可以加以考虑,以减小枢纽总体布置的难度及工程量,为船闸通航创造良好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株洲航电枢纽所处河段在枢纽施工期和使用期的水流泥沙运动特点的研究,掌握了枢纽河段水流泥沙运动规律,针对其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可供类似的低水头航电枢纽设计、施工、维护和使用等参考。  相似文献   
8.
湘江株洲枢纽工程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株洲航电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一期施工期间利用右汊河道泄流及通航的水流条件。分析表明,施工期右汊河道进、出口段在枯水期均出浅碍航;汛期右汊进口段具有明显的急流滩险特点,流量大于3600m^3/s时,船舶航行困难。针对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提出改善施工期通航条件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大源渡枢纽理论计算及模型试验的泄洪能力情况,对低坝枢纽中常用的实用堰的堰流公式进行了计算误差分析,得出相对淹没度hs/Ho>0.85时理论计算泄洪能力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枢纽泄洪能力,需要配合模型试验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枢纽泄洪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株洲枢纽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布置在河道右岸滩地,为保证船闸正常通航,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优化确定了对该区域综合整治措施及施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淤积等问题,工程实施1年多的通航情况表明,工程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