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文翔 《船舶工程》2017,39(4):21-23
根据吊舱推进破冰船的破冰作业和推进器布置需求,分析了该类船舶的艉部型线特征,即:艉部较宽,型深和干舷较大;剖面呈V型;纵向平缓变化的船底;轻载水线以上的水线面形状丰满。并通过示例,说明了基于型线特征的参数选取在型线初步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对破冰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彬 《江苏船舶》2019,36(4):12-14
针对破冰船的破冰结构和船体艏艉线型形状对破冰效率的影响问题,基于船体艏艉型线和形状及撬冰式冰刀结构形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破冰船的破冰冰刀设计方法。同时,阐述了船体艏艉形状对破冰效果的影响,论证了两种方法用于常规动力破冰拖船的实际效果,得出了通过对船体艏艉型线和形状以及撬冰式冰刀结构形式的优化设计能够达到小吨位海工船破冰目的的结果,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保证极地双向破冰船的破冰航行能力,需重点开展该类船舶的艉部线型设计。[方法]通过调研大量现役极地船舶和梳理现行规范,研究吊舱推进单元的冰载荷作用模式以及冰在船舶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而开展吊舱推进式极地船舶艉部线型的关键设计特征参数分析与适应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艉封板倾角将直接影响破冰时船体作用于海冰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可适当增加该倾角以有效引导海冰的弯曲断裂;W型艉封板横剖线型可以调和流场优化与碎冰外排效率之间的矛盾;吊舱安装底座可以发挥一定的破冰作用,但将影响吊舱流场;艉鳍对船尾流场和碎冰外排也存在较大影响。[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吊舱推进式极地船舶艉部线型的适应性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华虎"号和"海洋石油681"两型多功能海洋工程辅助船作业特点,总结该类船舶艉体型线设计的方法,分析船型特征、布置要求、船型参数与艉体型线设计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两种典型艉体型线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拖船在北方港口冬季冰期的持续作业要求,根据冰期的特殊作业环境,设计研发了带破冰功能的全回转拖船。在分析破冰船特点的基础上,将带破冰功能的全回转拖船设计成勺型艏、斜艏柱、大圆角船艉,使拖船同时具备破冰功能,满足冰期港口内的破冰及拖船拖带顶推作业的要求,为维护港口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双隧道型艉的基础上进行变换,得到一种适合内河浅吃水肥大船的丰满的双隧道艉型。为了实现对这种隧道艉型线的快速生成,采用以隧道艉型的特征控制线为基础的方法生成隧道艉型线。各特征控制线则通过参数化的方法生成,整个过程以CATIA为开发平台,VB为开发工具,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编制隧道船艉参数化设计程序,快速生成隧道船艉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7.
《船艇》1992,(5)
现代舰艇的艉部形状大致有两种:方艉型与普通艉型。普通艉型又叫做巡洋舰艉。方艉是美国海军大多数现役水面舰艇的一大特征。这是因为方艉的优点一般多于巡洋舰艉。首先是方艉有利于内部布置;其次是因其形状简单,建造起来容易,造价低;更重要的是在高速下方艉产生的阻力比巡洋舰艉要小一些,从而使水面舰艇能用较低的推进功率获得较高的航速。另外,方艉还可增大艉部水线面面积,使浮心后移,垂向棱形系数也会减小。所有这些都会对耐波性产  相似文献   

8.
在SSPA拖曳水澉中进行了一被叫做“Dyne”的油船模型的试验研究。这个模型的型线与1990年在瑞典哥德堡被用在有关粘性流的SSPA-CTH-IIHR的学术会议上的“神秘情况”相同,其艏部型线与HSVA船的艏部型线一样,但它的艉部型线已被修改以便其艉部剖面更接近U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型具有水下多种工程作业功能的3 000 m深潜水作业支持船这一大型复杂船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快速性综合优化研究。数值模拟船体艏部形状、艉封板高度及小尾鳍角度等变化,分析艏艉部线型的改变对船体阻力及伴流的影响。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综合优化船体线型,预估船舶航速,并在水池对最终优化后的船型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数值预估结果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大型复杂工程船型线综合优化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双向航行极地船舶带来了艉部先行的全新冰区航行模式,然而现行冰级规范中针对艉部区域的设计冰载荷及结构加强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我国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为原型开展冰水池物理模型试验,对艉部先行模式下船尾与巨型浮冰的碰撞进行模拟。在碰撞过程中船体冰载荷由粘贴在船尾表面的触觉传感器测得。通过艉部碰撞载荷测试数据,建立了以船体区域因子为基础的艉部区设计载荷评估依据。通过对不同超越概率下艉部区域因子的考察,最终推荐IACS或DNV的建议值,用于双向航行极地船舶的艉部区结构强度设计。针对不同冰级规范艉部区域因子取值的差异,通过讨论设计极限状态与冰条件之间的对应,指出区域因子与极限状态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步行式艉部作业平台可以不借助导轨,自行在船坞或船台上任意行走。通过分析步行式艉部作业平台的行走原理,给出了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系统组成方案,进而介绍了Modbus及Canopen现场总线的原理,并详细阐述了这两种现场总线在步行式艉部作业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宋扬  张伟  王燕舞 《船舶工程》2021,43(7):7-12
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MARIC)设计的某PC3冰级且具有双向破冰能力的极地科考船为例,基于IACS URI规范和中国船级社(CCS)《钢制海船入级规范》相关条文,就该类船型艉部吊舱区域船体结构设计需重点关注问题如冰载荷作用下构件局部强度、骨架布置形式和冰带构件节点等展开讨论,阐明该区域结构设计要点,进而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目标船艉部吊舱推进器支撑结构进行校核验证,为后续类似极地破冰船的艉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某型船舶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将轴系受到的艉部激励分解为垂向、横向和轴向的3个分量,通过在艉轴承对应节点处计入相应方向的载荷来模拟艉部激励的不同分量,利用ANSYS计算从单向艉部激励分量和多向艉部激励分量共4种工况来探讨艉部激励对轴系回旋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艉部激励垂向分量、横向分量均可以激起轴系的回旋振动,且垂向分量比横向分量的影响更大;而艉部激励轴向分量对轴系回旋振动没有影响;0 Hz~100 Hz频率范围内,回旋振动的共振幅度随共振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多个方向的艉部激励分量同时作用下,轴系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以船体阻力性能为优化对象,基于改造母型船法,分析船艉线型的改变对船舶阻力性能的影响。根据船舶主要参数设计要求,参考同类船型,利用Tribon-Lines模块对船舶艉部型线进行改造,生成两种方案船型,并通过CFX软件对母船型以及方案船型进行粘性绕流场的数值模拟,讨论不同航速下艉部线型对船体总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船体阻力性能为优化对象时,选优后的方形艉在相同的航速下阻力低、消耗的功率小、形状效应小、粘压阻力和摩擦阻力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分析深V型滑行艇底部横向斜升角对快速性的影响,保持舯部斜升角和折角线不变,确定艉部有利斜升角的变化范围。结果显示,选择适当的横向斜升角可提高快速性。  相似文献   

16.
《船艇》2001,(1)
本船为大型远洋专业鱿鱼钓作业渔船,双甲板全焊接式,球艏、艏柱前倾、航空母舰式船艏、巡洋舰式船艉(方艉),单桨、单舵,中速柴油机经单速比齿轮箱驱动固定螺距螺旋桨,机舱及甲板室均设于艉部。 本船主要作业海域为南、北太平洋及其它远洋渔场。  相似文献   

17.
张远平 《中国修船》2006,19(1):35-35
日前,WZF-A190型艉轴管密封装置装艇方案评审会在东台船舶配件有限公司举行。来自海装舰艇部、技术部、4810工厂、中船重工701研究所及该所军代表室共13个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了评审会。针对舰艇长年累月在深海恶劣环境中航行作业,艉轴密封装置成了关键部件之一。为提高舰艇的技  相似文献   

18.
《船艇》2001,(1)
本船为大型远洋专业鱿鱼钓作业渔船,双甲板全焊接式,球艏、艏柱前倾、航空母舰式船艏、巡洋舰式船艉(方艉),单桨、单舵,中速柴油机经单速比齿轮箱驱动固定螺距螺旋桨,机舱及甲板室均设于艉部。 本船主要作业海域为南、北太平洋及其它远洋渔场。  相似文献   

19.
《船舶》2017,28(3)
<正>4月18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3 000总吨级破冰调查船设计招标中成功中标,获得一型破冰调查船的设计订单。该项目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用于黄海和渤海海域破冰,进行冰区海洋环境监视、海冰测量以及兼顾冰区救助等任务计划新建的一型多用途破冰科考调查船,夏季可进行深远海调查(包括极地冰区调查作业)。该船在船舶首尾双向破冰、科考调查作  相似文献   

20.
与普通运输船相比,汽车滚装船船型特征明显,船身高大,有多层甲板。船体采用中段肥胖,艏、艉部线型瘦削,特别是艉部机舱等的布置,外形采用方艉,设有宽大的艉门兼作跳板,方便车辆进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