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大型船舶起动屏PC控制系统采用集成一体化电源,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程序设计克服了控制的泵组多、功能要求完善、PC机提供定时器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的困难,并将原设计的两台PC分别控制1~#、2~#泵组的并联运行方式,改为单台PC即可完成全部控制功能的交叉控制方式,使得系统在运行中,后起动的PC机自动处于监视状态,当主用PC机发生故障后,备用PC自动迅速接替原主用PC机的工作。系统的控制水平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越来越多的船舶柴油发电机燃用低质燃油(重油),已成为船舶建造发展趋势;而针对主辅机在航行中的不同运行工况和要求,燃油系统在设计中应如何合理配置供油单元,主辅机是共用一套还是各用一套,就此作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1基本情况某船由5台韩国HFC 6-508型无刷自励磁主发电机供电,发电机单台额定功率为770 k W。发电机首先供电到电力中心的主配电板,然后经主汇流排分配到各配电屏,再由每屏送往各分电箱、配电柜,最后到负载。主配电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在紧急条件下依靠自动电站的自动卸载系统实现船舶电力的稳定、可靠。由于在船舶设计时只考虑船舶的航行安全,将卫星测控时的测控关键设备也列入自动卸载的负荷中,因此,在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空调系统在冰区海域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本文提出在一定范围内精确控制船舶主辅机冷却水的温度,将船舶主辅机冷却水与海水源热泵系统相耦合,使船舶主辅机冷却水在冰区海域可以作为热泵系统的热源,为船舶舱室供热。以2800TEU船舶为对象设计了冰区船舶空调系统,通过对船舶上层建筑的负荷计算,船舶主辅机冷却水可以为船舶舱室提供充足的热量。通过合理的使用船舶主辅机冷却水不仅可以解决船舶空调系统在冰区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船舶能源的利用率,也为船舶舱室提供稳定舒适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对船舶自动化的研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而船舶电站自动系统中,功率鉴别器又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它电站实现了按功率增减机组和大负荷起动讯问。我们称按功率增减机组和大负荷起动讯问为“按功率原则运行”。具体地说,船舶电站按功率原则运行是指: (1)当外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电网上发电机组显得不足,这时要求增加机组,于是启动备用机组,并投入电网运行。 (2)当外负荷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网的能力显得过大,负载却过少,这时多余机组切除并停下。 (3)当有大功率用户(一般规定大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舰船用微机网络型全自动电站监控系统的自动控制原理及方法,该系统实现了不同种类电源供电自动联锁;船电和岸电不断电自动切换;有故障机组或过载时,备用机组自动投入和报警;轻载时,备用机组自动停机;同时还可在配电控制室遥控机组自动起动投入或自动解列停机;另外,还实现了各机组热工参数越限声光报警及大负荷设备起动询问联锁功能;最后,依据系统的结构特点,说明系统是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振动检测方式无法第一时间检测到辅机设备异常振动的问题,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设计了振动状态采集模块,在Modbus协议的基础上结合WPF框架开发了上位软件,并结合《智能船舶规范》实现了对船舶辅机设备振动状态的实时监测。经“中华复兴”号客滚船应用证明:该系统运行可靠,能够及时发现辅机设备异常振动并提供连续的振动数据存储,以便管理人员及时排除隐患。  相似文献   

8.
储能系统是船舶中的重要设备,可为各类船舶负荷提供能源。随着电力推进技术的成熟,全电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设计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储能系统将由主要为辅助负荷供能逐步发展到为多类型船舶负荷供能,特别是作为船舶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类船舶主/辅机配合,在满足船舶各类负荷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船舶的经济/环保特性。功能角色的转变加速了大规模储能系统接入船舶,带来了储能系统的状态估计、能量管理、优化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首先,对目前的储能技术进行分类;然后,介绍典型全电船舶的分类方法并指出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最后,提出大容量储能系统接入船舶后带来的若干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即船舶储能系统分布式控制、船舶储能系统适应性规划与优化,以及船舶储能系统状态评估。所做研究可为未来大规模储能系统在电力化船舶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0,33(8):80-80
<正>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英文缩写JASI)是由江苏省辖区内的造船、修船、拆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主辅机制造、航海仪器仪表制造及其他船舶配套设备制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船舶安全,需对大型船用泵组电气控制自动切换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本文介绍大型用泵组电气控制设备自动切换故障排查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采用Labview控制系统使得运行泵和备用泵能自动切换。用Labview软件设计开发运行泵和备用泵自动转换系统,着重分析船用泵组的自动切换和顺序重启,最后针对船用泵一个重要故障进行了模拟仿真并验证。结果表明,大型船用泵自动切换中电气控制故障排查系统同时系统具备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能强和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船舶电站自动控制系统涉及面相当广。本文就其最主要的功能,即失电起动、自动重合闸、故障处理、按负荷加减机组及柴油发电机组起动和停机的控制过程进行讨论。文中控制逻辑设计的自动电站控制系统的功能和通用性都较强,而线路简单。经实践证明,该系统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可靠,能满足不同类型船舶电站和不同类型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11,(20):4-4
展会内容:1.船舶修造、船舶设计、船舶改装;2.动力推进系统;3.电力电气系统、通信导航系统;4.船舶重型机械设备、辅机系统设备;5.船舱设备、船舶舾装件、安防救生设备、特殊装备;6.海事服务等。  相似文献   

13.
HCA-Ⅰ型全自动充电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伟 《江苏船舶》2001,18(5):31-32
充电机的功能是为蓄电池进行充电,能否把握好充电电流与充电时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船用蓄电池充电机是船舶重要的电气设备,要求在船舶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为船用蓄电池充电,从而保证船舶辅机起动、助航通导设备和应急情况的供电.  相似文献   

14.
肖乐明 《机电设备》2005,22(6):I0025-I0029
在论述船舶轴带发电机DW98断路器的跳闸和合闸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当因负载故障跳闸时通过PC控制选择性地自动合闸,及当船舶动力负荷恢复供电后又能自起动的综合系统,该设计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任何船舶在航行途中都会发生故障,有的故障小,可以通过备件或起动其他设备解决所存在的故障,如船舶辅机.有的故障比较大,依靠船员本身力量不能解决,船舶就不能适航,移动该船就必须使用拖轮协助,如主机发生重大故障,依靠船员的能力无法解决,该船就成为无动力船.在港内或航道如何对待无动力船,如何利用拖轮协助,如何操纵无动力船,拖轮协助操纵无动力船应该注意问题是引航员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船舶锚机是船上主要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为船舶在水上定位及协助靠离码头。为保障安全,每条船均配备两套锚机设备。一般一套使用,另一套备用。但设备难免有时会发生故障,如锚机马达损坏等。而现代船舶均是单机起单锚,在锚泊时,一旦马达等出故障,失去起锚动力,则无法正常起锚,必须用船上其他动力应急将锚拉起。另外锚机操作人员一般不是熟知锚机设备机械原理的技术人员,在使用管理中,往往对一些关键点有所忽略,本文将强调有关此方面的事宜。  相似文献   

17.
洪术华  焦侬 《船舶工程》2017,39(4):88-92
从船舶辅机信息化的现状出发,分析船舶辅机信息化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辅机信息化技术发展目标和思路;针对辅机设备发展的3个层级,指出当前船舶辅机设备信息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辅机设备的感知技术、信息分析技术和辅机设备的自学习和自决策技术,并需加强共性技术研究。伴随着辅机设备智能化发展的深入,今后将逐步研发出具有状态预测控制与管理以及功能协同控制及能量管理等健康智能型辅机设备。  相似文献   

18.
舵机作为维持及改变船舶航向的重要辅机设备,其可靠运行对保障船舶的航行安全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CAN总线冗余、CPU软冗余技术的舵机控制系统设计,重点分析冗余CAN通信系统的架构与原理以及CPU软冗余系统软、硬件配置。实际使用效果表明:控制系统数字化及可靠性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船舶辅机拆装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的优势,开发一套虚实结合的船舶辅机拆装系统。该系统基于可穿戴设备HoloLens及三维实时驱动引擎Unity3D,实现单人及多人协同的船舶辅机虚拟拆装。该研究还解决船舶辅机虚拟仿真模型的优化、人机交互、多人协同中访问冲突与实时场景同步等问题,使船舶辅机虚拟拆装更加智能、便利和贴近现实。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陈志民  李江 《船舶工程》2017,39(5):57-59
从船舶对辅机的信息化需求出发,分析船舶辅机设备信息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按辅机设备信息化水平将辅机分为功能型、自动化型和信息化型等3个层级,结合智能船舶和船舶辅机智能化对辅机信息化的要求,探讨辅机信息化发展方向。分析结论对我国船舶辅机及智能船舶的技术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