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扬州港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区域,作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扬州港具有江海货物直达、中转运输集散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是扬州港建设成为长江沿线重要港口的关键时期.继续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加快港口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功能,正在从思维上的共识成为一种行动.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扬州港人正以激扬奋发的干劲,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
根据数据包络分析的CRS、VRS、NIRS模型原理,建立评价港口企业规模效率的定量依据,并对扬州港2000-2006年的生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扬州港各决策单元的DEA有效性和规模收益分析,对其各年份的生产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衡量扬州港的生产经营效率状况,有利于港口企业在发展中准确定位,也为港口的投资建设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3.
夏俊 《中国港口》2012,(12):30-31
扬州港是长江沿线的重要港口,是苏、浙、皖、鲁的重要物流中心,是扬州经济腾飞的重要平台。上世纪末,当国务院作出关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明确提出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进行港口组合。扬州市政府也正式提出"以港兴市"、"一港三区"的发展战略,扬州港如虎添翼,首家开通了抵上海洋山港区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班轮,大大缩短了扬州及周边地区欧洲线进出口物资的在途时间,  相似文献   

4.
早春时节,长江下游的扬州港在凛冽的寒风中涌动着一股春潮,中远太平洋与扬州港携手共同开发建设拉开了序幕.3月1曰,由中远太平洋参与投资的又一个长江港口企业--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在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的开业典礼上,中远香港集团副总裁周连成与扬州市委书记孙志军为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揭牌.中远香港集团副总裁、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家康,扬州市市长季建业分别致词.来自船东、港口、物流、货运、货代企业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成立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5.
早春时节,长江下游的扬州港在凛冽的寒风中涌动着一股春潮中远太平洋与扬州港携手共同开发建设拉开了序幕。3月1日,由中远太平洋参与投资的又一个长江港口企业——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在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的开业典礼上中远香港集团副总裁周连成与扬州市委书记孙志军为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揭牌。中远  相似文献   

6.
詹斌 《港口装卸》2006,(2):30-32
概述长江港口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分析在港政管理体制、港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岸线规划使用、港口通过能力、航道建设整治、港口建设投资、港口法制化建设、软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长江港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烟花三月,扬州港掀起了新的一轮开发建设热潮。4月19日上午,随着扬州市委书记孙志军揿下工程启动按钮,扬州港最大的码头工程项目——远洋国际码头4号泊位的建设由此拉开了动工兴建的序幕。 总投资为2.99亿元人民币的扬州远扬国际码头4号泊位,是迄今以来扬州港兴建的第一个集装箱专用泊位,也是近年来扬州港口投资开发建设力度最大的码头工程项目。扬州港具有江海货物运输集散的区位优势,目前以木材为主要货种的散货中  相似文献   

8.
一、港口政策 1.调整港口结构,拓展港口功能 加强主枢纽港的建设,相应发展地区性重要港口,适度建设中小型港口.发展大型矿石、原油码头,以及滚装、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码头,适度发展旅游客运码头,限制新建杂货码头;重点建设集装箱干线港,相应发展支线港和喂给港,完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加快港口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港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重点加快大型港口集装箱中转站和货物分拨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多式联运的枢纽.  相似文献   

9.
一、南通市实施地主型港口模式的适应性分析实施地主型港口发展模式,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南通市能否实施地主型港口建设模式来加快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认为在有条件的港口新区进行试点,逐步展开是可能的。南通市实施地主型港口模式的适应性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五点:1.长江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港口正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港口业务结构性调整的新阶段,宁波港作为世界货运和集装箱大港,地处长三角龙头区位,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是宁波港需要深化的重要课题当前,在长江经济带和"一路一带"国家战略推动下,宁波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面临极好的战略机遇。首先,加快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将以宁波港口物流中心建设为抓手。其次,宁波港口物流中心的建设主体不仅包括港口物流  相似文献   

11.
于得齐 《中国水运》2006,3(1):30-31
黄石港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长江湖北段东南的门户,水陆交通枢纽和国家一类口岸,在党中央提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的大好机遇与背景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加快港口功能调整和资源整合,努力提升港口综合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成为摆在黄石港面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阚家军 《水运管理》2005,27(3):11-12
长江下游江苏港口是支撑江苏省成为港口大省的重要条件和独特因素,长江、长江深水航道及其沿两岸布局的众多海船码头是江苏省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通过对长江下游江苏港口建设发展现状、原因、问题的分析,提出若干建设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打造超亿吨大港,九江港利用长江黄金岸线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加快港口项目建设,以此推动港口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凌云 《中国港口》2007,(5):16-17,5
<正>“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长江流域沿江七省二市的共识。近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又明确提出要把九江打造成沿江以及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因此,充分发挥九江沿江港口优势,加快港口发展是九江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重庆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港口岸线是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沿江港口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对沿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长江航运生态绿色发展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的一项优先课题,同时,生态绿色发展也对长江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选取某港长江沿线港口岸线作为评估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某港口岸线使用效果,并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晰清 《中国港口》2003,(12):12-12
<正> 交通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沿海港口发展的意见,长江干线港口情况怎么样?其通过能力是否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江港口是否也需要像沿海港口一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快建设的步伐?下面笔者将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长江干线港口通过能力不足 首先,从总体通过能力来看。2002年长江干线25个港口(含辖区)的吞吐量为2.59亿吨,但25个港口自有码头年综合通过能力仅为1.5亿吨左右,加上货主码头的综合通过能力,长江干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打破铁、水、公之间的壁垒,畅通物流联运通道,构建长江中游集装箱多式联运枢纽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一、长江中游集装箱运输及物流基础设施现状作为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创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方主体,长江中游湖北省的集装箱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及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大致如下:1.港口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推进长江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进一步提升长江航运绿色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对长江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长江港口岸电、三峡坝区锚地岸电设施建设及船舶岸电使用现状,找出岸电应用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够完善、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意愿不强、岸电供售电和收益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提出推动长江港口岸电应用发展的措施建议:统一标准规范,做好长江岸电推广应用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攻关,着力破解港口岸电推广应用难题;明确供售电机制,理顺岸电使用相关利益方关系;加强政策引导,加快提升长江岸电设施的使用率;鼓励先行先试,力争在关键领域和节点率先突破。  相似文献   

19.
梅燕 《中国水运》2007,5(10):33-34
长江港口通过多年大规模的建设,已成为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承担了沿江能源、外贸物资、石油、集装箱、煤、矿石等货物的运输任务。近十几年来是长江港口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最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港口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迅速提升的时期,港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港口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如何综合考核港口发展状况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未来,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过剩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新常态"下,政府应对内河港口腹地经济发展进行合理预测,对内河港口规划及建设时序进行合理的修编,杜绝岸线、土地等资源的浪费一、面临的问题1.建设超前,能力过剩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支持重庆、武汉等地建设内河航运中心。今后,国家将加大对以黄金水道为主干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投资和政策倾斜,沿江各地也将陆续出台对接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大规模的港口规划,吸引中央政策和资金落地。武汉抓紧推进“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宏伟目标,阳逻、花山等港区建设加快;重庆新田、珞璜等港区也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