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为有效缩短船舶的建造周期,对其货舱舷侧工艺孔工序前移技术进行分析。从基于统一三维模型的船舶智能化设计角度出发,以某些船舶为例,分析对比在分段、总组和搭载等3个阶段进行工艺孔开孔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选取平台总组阶段作为开孔阶段,编制总段搭载方案。以统一的三维模型为基础,借助TSV-BLS软件分析总段开孔之后翻身搭载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为其他船舶舷侧工艺孔开孔的工序前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400000 DWT VLOC舷侧分段总组对接时因主板、结构对接产生错位、间隙超差,导致总段完工尺寸超标后难修正的问题,在进行分段总组时,采用在旁板及斜板半宽方向设置反变形量,统一定位基准、执行相应的施工工艺标准,从而实现降低总段搭载对接的错位量、开刀量,提高舷侧总段一次到位率及缩短船坞施工周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总段异地总组在船坞搭载时呈现开口偏小,而对C/D型总段回厂无余量搭载有较大影响的吊运次数与海运无法改变的问题,从工艺角度对其实施过程采用分段制造阶段与总组阶段的反变形加放,通过采用反变形加放的实施应用,可有效规避C/D型总段回厂船坞搭载的变形,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船坞搭载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船坞建造的油船货舱区分段精度管理实施过程,包括总段余量预修割、全站仪预搭载、大合拢定位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提出描述吊装所引起变形程度的物理量:变形量和变形率,并阐述这2个物理量的概念及运用实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对18万t散货船的舷侧总段及机舱大总段的吊装过程进行模拟,参照结构吊装安全准则优化舷侧总段吊装加强,将优化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取消原来的圆管加强,减少安装、拆除的工程量,提高生产效率;在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模拟不同工况下机舱大总段整体结构的受力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舱大总段结构在起吊上升及移位2个阶段的应力和变形超出了安全范围,需采取应对手段。对机舱总段吊装进行数值模拟有利于实现总段大型化、保证吊装的安全性;同时,可提高总段的完整性,使许多坞内工程陆地化,为缩短船坞周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某双艉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尾部结构在搭载阶段的变形情况进行研究,找出艉部结构的变形态势并估算出在通常状态下艉部结构的变形数值,为艉部结构搭载定位过程中反变形量的加放提供依据。通过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比,使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对双艉LNG船尾部变形态势及变形量进行有效预报。结果表明:艉部结构变形总态势为z轴下沉变形,下沉量经过各阶段累积最终可达到-24.1mm/-17.9mm(轴/舵)。建议当EBZ01机舱底部总段以散吊形式搭载时放置+10mm反变形量,以总段形式搭载时放置+15mm反变形量。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散货船舷侧分段总组搭载过程中产生的错位会对后续分段搭载产生一系列精度影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统一测量标准,应用精度分析软件ECO-G2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模拟搭载,大大提高了散货轮舷侧分段总组和搭载时的精度,能够明显缩短定位时间和提高吊装效率,缩短了船坞周期。  相似文献   

8.
预测船体总段船台合拢的焊接变形,对于船体制造工艺设计和精度造船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掌握固有应变概念的基础上,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共同开发的基于固有应变的Weld-sta软件,对大型集装箱船的船体总段船台合拢焊接变形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船台合拢总收缩变形量为50.339 mm,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建造结果吻合,验证了固有应变为基础的弹性板单元有限元预测法在船体总段合拢焊接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为船体总段合拢时补偿量或收缩量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23万吨VLOC为例,介绍甲板舱口围总组总段划分要点和总段总组精度控制工艺要求,指出并分析在总段整体吊装过程中,该如何进行合理的吊码布置和吊装方案设计,以减少吊装变形,并确保舱口围精度符合舱口盖安装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析影响船体总长精度的各项因素,针对主要因素,通过控制分段总组阶段装配、焊接顺序,达到过程精度控制,减少总段完工精度偏差;通过优化模拟搭载流程,将下坞分段在平台修割纠正偏差,并减少过程偏差;在搭载阶段通过补偿量控制,减少原始坡口修割,并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因素,关注总段移位等关键工序,实现船体总长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1.
对18000TEU集装箱船建造的舱口围与抗扭箱一体化制作、焊接变形控制、精度控制、横隔舱整体建造及模拟试箱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结合该船的建造技术,提出改进意见,在后续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过程中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巨型总段建造工艺经过多年发展,韩国先进船厂搭载前最大总段重量已突破万吨,而国内船厂大部分不足千吨,与韩国船厂差距巨大。系统地介绍韩国船舶总段的分类方式、巨型总段建造工艺的关键技术,并对巨型总段不同船型和不同建造工艺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基于近期韩国船厂在巨型总段方面的技术动态和发展现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谭杰  赵任张 《船舶工程》2020,42(S1):123-126
为了提高公司船坞搭载效率,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根据南通象屿船坞现有情况,决定将6.35万吨散货船分为两半岛在坞内同时搭载:一总段(从船艉至FR71-1400);二总段(从FR71-1400至FR96-2000)建造搭载完毕后两总段起浮,并于水上进行两个总段定位连接成整体,定位连接好后落于指定坞墩位置,然后进行两个总段的合拢焊接。此工艺在国内还不多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分段在内场建造时,应有严格的建造工艺流程,要保证涉及到合拢分段的建造质量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某大型集装箱船建造过程中,面临与船坞坞底改造工程同期施工的特殊工况。引入双岛不移位式建造工艺,突破场地条件限制。针对双岛建造精度管理的难点,经科学策划和全过程跟踪,确保全船精度指标完全符合建造标准,实现船坞坞底改造与总段连续搭载同步进行的目标。双岛不移位式建造工艺和精度管理方法可拓展至类似船舶的船坞搭载。  相似文献   

15.
比较集装箱船货舱区总段不同的总组方式,分析各种方式的技术特点。以2 200TEU集装箱船货舱区为例,阐述以环段总组的作业方法和关键技术,指明该法对生产设计、建造方法和精度管理方式的影响和要求,为集装箱船建造技术和工艺优化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分段划分会使某些大接缝区域的肘板等零件被作为散贴件安排在总段或搭载阶段安装。在实际建造过程中,由于散贴件种类繁多,没有贴附标准,且在现场施工时一般都根据习惯进行随意贴附,导致总组或搭载阶段会出现干涉情况,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根据散货船的一般结构特点,通过对散货船各区域散贴件贴附工艺进行研究,形成贴附标准,指导并规范散贴件的贴附作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某型船3条船上建总组搭载阶段的变形监控记录进行分析,分析上建变形的原因,以及结合建造过程中不断优化的技术方案,总结出比较完善的上建总组搭载阶段防变形控制方法,确保后续船上建总组搭载阶段薄板建造质量,减少后续火工及换板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焊接变形对建造精度、质量和周期影响,结合薄板、中厚板焊后的变形特点,以及中小型船舶建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通过对小组立,中、大组立,总组及搭载等阶段中焊接变形实船记录,找出船板选择、船体分段划分、坡口设计、装配及工装、焊接试验、焊接工艺设计、焊接顺序等对焊接变形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应在设计阶段考虑焊接变形控制,从而解决船体构件焊接后变形复杂、矫正困难和精度偏差大的难点,为后续中小型船舶建造从焊接工艺设计进行预防和控制焊接变形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预测船体复杂结构的焊接变形对制造工艺设计和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基于固有应变理论,利用船体结构焊接变形预测专用软件Weld-sta对多用途船双层底结构焊接变形进行了预测,发现船长方向收缩最大变形量为13.2mm,船宽方向最大变形量14.5 mm.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实测值的对比,可以得到软件计算的精度超过80%,验证了固有应变理论及软件用于焊接变形预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船体总段船台合拢的焊接变形进行了预测,发现焊接总收缩变形量为50.339 mm,与实际加工经验基本吻合.根据此结论可以针对各船体总段预留合理的焊接变形收缩量,验证了固有应变为基础的弹性板单元有限元预测法在船体总段合拢焊接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多艘74500t与75000t系列散货船进行艉部的轴舵系预镗孔分段制造、总组和搭载过程中,通过记录积累数据并加以分析,不断地更新和改进相关工艺,解决了轴舵系预镗孔的船体结构精度控制难题,提高了相应的轴舵系结构精度控制水平,有效缩短了船台建造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