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翻车机转子托辊轮和轨道损坏状况 秦皇岛港第二港务分公司的煤二期卸车系统的2台翻车机,由英国汉肖公司1982年设计,为双车翻车机,其转子采用C形四端环结构.经过长期高负荷运转,以及受车箱不断增高、加宽及载重量不断增大的影响,转子钢结构变形损坏严重,1998年达到了报废的程度.大连重型机器厂承担了新翻车机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在不改变原设备基础的条件下,将4个转子端环由原来的单腹板结构改为箱形结构,增大了钢结构的刚性,同时翻车机的整体重量也有所增加,翻车机的设计寿命为2×106 工作循环,其中1台翻车机于1999年初投入了使用.  相似文献   

2.
1#、2#翻车机系统是我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的大型煤炭卸车系统,其中翻车机是该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翻车机为串联C型转子翻车机,主要由压车梁、靠车板、平台、转子和驱动装置及相应的电气、控制设备组成,作业过程为:当车辆在翻车机内定位,推车机也离开了翻车机后,翻车机开始翻转,随着翻车机翻转,靠重力作用的压车器动作,并由液压系统锁定。卸车后,翻车机反转复位,压车器松开。  相似文献   

3.
曹震  江雪 《港口装卸》2001,(2):19-20
我港现有2台KFJ-3A转子式翻车机(以下简称翻车机),自1990年正式投产以来,2台翻车机的卸煤量累计达到1700万吨。这种型号翻车机每小时可翻卸车辆数为30节,其转子回转速度1.149r/min,转子滚动直径7600mm,翻车机总重量139t。  相似文献   

4.
翻车机是翻卸铁路敞车散料的大型机械设备,它主要依靠大直径端环齿轮实现三到四节火车车厢的整体翻转卸货,效率非常高、应用广泛.本文详细介绍了特大型端环齿轮的制造工艺,重点阐述了端环结构、热处理、齿形加工、组合安装等关键工艺,经生产实践证明,能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1 系统要求及构成 日照港的自动化翻车机系统包括翻车机、定位车、推车机3部分.其中翻车机由2台80 kW的卧式直流电机驱动,定位车由7台80 kW的立式直流电机驱动,推车机由2台80 kW的立式直流电机驱动.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港煤五期目前有3台O型翻车机,每台翻车机房出口和入口分别配有2台和4台夹轮器。这6台夹轮器设计能力为20万kN,即在翻车机翻转过程中能够固定住总重量在2万t的火车,防止火车前后移动造成机损事故。但是目前进入煤五期的列车都是1万t列车,在卸车作业中如果6台夹轮器同时工作,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在卸车作业中,如果某一台夹轮器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卸车流程中断,极大地影响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陈南 《港口装卸》2010,(1):44-44
秦港二公司CD6翻车机#2和#3端环的驱动小齿轮根部与端环齿圈齿顶接触,出现严重的啃齿磨损现象,在旋转到130°~140°时啃齿声音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有必要根据翻车机系统的动作特点,对系统的能耗和节能优化策略进行研究[1]. 1 翻车机系统的动作特点 整个翻车系统由拨车机、翻车机及推车机3部分组成.翻车机房建于港口环形铁路线上,运煤列车到达翻车机前规定的位置后停车.援车机移动到列车的第3、4辆车厢之间,放下推车臂卡在车钩处带动列车向翻车机运行,拨车机启动的同时夹轮器打开,当3辆满载车皮处于翻车机翻车平台上时,定位系统自动定位,夹轮器将列车固定,车皮夹紧装置固定待翻车皮,列车进入卸车状态,然后开始翻卸作业,翻车机翻转165°的角度,将物料翻卸到翻车机房下的漏斗中,漏斗下设有给料机,把已卸下的物料均匀地输送到翻车机下的BF皮带机上,通过皮带机系统将物料送入堆场.此时,定位车自动抬臂和反向运行,进入下一次翻车循环.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翻车机——曹妃甸煤码头四翻翻车机由2台双翻翻车机串联而成.为了实现火车的重量均匀加载,减轻对翻车机钢结构的冲击,在翻车机的入口、出口和2台双翻翻车机之间各设置了1组过渡短轨.自2009年初投入运营以来,过渡短轨经常出现滑动轴承轴向窜动、磨损、销轴变形等故障,由于原设计存在缺陷,故障处理起来非常麻烦,耗费时间很长,极大地影响了生产.  相似文献   

10.
GANTREX轨道固定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日照港煤码头是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煤炭年设计吞吐量为1 500万t,2 000 年已突破2000万t.翻车机(共2台)是日照港煤炭装卸生产的咽喉设备,担负着煤炭入港卸车的重要任务.此翻车机为串联新月型转子翻车机,是英国Strachan & Henshaw公司专利产品,可一次翻卸两节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