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照 《中国港口》2010,(2):16-18
厦门港和高雄港是台湾海峡区域的两大集装箱干线港,在两岸直航背景下,厦门港与高雄港应从竞争走向合作,才能实现港口生产的规模经济,增强海峡东西岸港口的整体竞争能力.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厦门港和高雄港是台湾海峡区域的两大集装箱干线港,在两岸直航背景下,厦门港与高雄港应从竞争走向合作,才能实现港口生产的规模经济,增强海峡东西岸港口的整体竞争能力,进一步促  相似文献   

3.
秦同瞬 《中国港口》2003,(10):38-39
<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集装箱码头的发达程度已成为地区港口发展的重要标志,确立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也就成为地区港口发展的首要目标。两岸三通对两岸三地港口有何影响?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实现港口发展战略目标的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两岸三地各自的竞争优势 集装箱港口行业内部的竞争在于枢纽港之间的竞争。集装箱港口行业内部的协作在于枢纽港与支线港之间的协作。两岸三地港口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只有在枢纽港之间。两岸三通后,两岸三地有较大相关的枢纽港主要有香港、高雄港、上海港  相似文献   

4.
叶烨  金志伟 《水运管理》2006,28(11):23-25
从洋山深水港与宁波—舟山港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目前国际港口竞争形势,对两港采用双枢纽港模式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讨论协调发展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两港的出路,并就合作途径和方法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钟秋 《海运情报》2006,(3):33-33
亚洲主要集装箱港的枢纽港竞争正在激化。在2005年的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中,欧美港口只有3个,并且处于第7位以下,而亚洲、中近东港口占了7成。世界工厂中国的主要港口继上年再次以两位数增长。然而,作为东亚枢纽港吞吐量增长的香港,其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已经失去,高雄港则转为比上年减少。中国港口今后将继续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现有枢纽港是否坚持作为中转基地的立场,将被迫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6.
厦门港与高雄港地缘相近,两者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存.高雄港曾经是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和第一大国际贸易港;但近年来,由于高雄市经济衰退,高雄港竞争力有所减弱.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TEU并超过高雄港,成为高雄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长远来看,深化厦门港与高雄港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1+1>2"的双赢局面.现有的关于海峡两岸港航业发展与合作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例如:朱娜娜[1]针对海峡两岸全面直航后厦门港与台湾地区港口之间集装箱海运业务发展情况,提出增加台湾地区箱源的措施;王建涛等[2]总结高雄市建设远东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出相应建议;霍伟伟等131介绍海峡两岸直航和航运合作发展概况,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贸易变化带来的两岸航运合作新契机.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并比较厦门港与高雄港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两港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珠江三角洲两大港深圳和广州与香港港进行比较分析,对珠三角各港根据货源、航线、吞吐量情况进行定位分析。认为珠三角港口将来要在一体化条件下生存,必须采取竞争与合作策略。深圳和广州港两个枢纽港联合发展,协调各自的优势,枢纽港与支线(喂给)港应构筑组合运输网,建立经济共同体。珠三角集装箱各港口以全局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通过竞争的分工与合作,达到区域内各港间的双赢或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叶宁  叶深练 《中国港口》2010,(10):14-16
<正>2010年6月8日,福建省关于厦门港工作专题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大任务,发出了厦门港建设新的动员令,为厦门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鸿鹏 《水运管理》2002,(12):13-15
厦门与高雄仅一水之隔,两地均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较好的港口资源。厦门和高雄都以港口航运业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经济、贸易和金融繁荣地区。随着两地海上试点直航的发展、“小三通”的完善以及两岸“三通”条件的成熟,厦门港与高雄港的关系也日渐密切。两港可以发挥近邻优势,加强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航运联盟的兴起和多式联运的发展,世界货运量越来越向枢纽大港集中。现阶段亚洲地区国际枢纽港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中东:香港、新加坡、釜山、高雄、神户、横滨、迪拜等港口是较为成熟的国际枢纽港,萨拉拉港、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和丹戎佩莱帕斯港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相当枢纽港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