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舰船科学技术》2014,(2):137-142
使用舰载直升机进行伴随护航反潜是保证水面舰艇编队对潜防御安全的重要方法。针对编队前方反潜护航的实际需要和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搜索的特点,提出平行跳跃搜索法这一新的作战使用方法,建立同步模型,提出提高搜索效能的基本方法。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平行跳跃搜索方法的搜索效能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平行跳跃搜索法的具体作战使用方法进行优化,为直升机采用前置法进行伴随护航反潜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3,(5):107-110
水面舰艇编队为重要舰船实施反潜护航,当护航舰艇数量不足时,编队可以采用曲折搜索的机动方式。但在不同的队形要素条件下,编队不同的曲折搜索角度对发现潜艇概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针对护航编队反潜曲折搜索中的舰艇行动方法,提出了单舰在曲折搜索潜艇时的等效搜索圆概念,应用蒙特卡洛法对舰艇在等效搜索圆内的对潜发现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编队曲折机动搜潜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可为水面舰艇护航编队对潜防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反潜编队应召搜索的特点、实施时机,根据对潜搜索需要进行的战术计算,建立了反潜编队对潜搜索能力模型并进行了解算,对应召搜索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为实际反潜作战中提高对潜搜索的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航渡中反潜直升机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面舰艇编队航渡时,针对潜艇威胁,通常利用反潜直升机隐蔽、迅速的优势,将其配置在某一区域实施警戒,以达到对潜防御的目的。本文基于潜艇的威胁方向,分别对编队前方、侧翼以及综合前方和侧翼,探讨了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方法。在确定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搜索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同步思想,对反潜直升机警戒线的配置参数给出了定量描述。得出的结论实用、可行,为制定对潜防御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反潜直升机应召搜索区远界边界条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应召搜索区模型进行详尽分析,推导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和声呐浮标搜索时应召搜索区远界的边界条件模型,并给出具体算例。对应召搜索区远界边界条件的战术应用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的战术结论,为指导反潜直升机应召反潜作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反潜直升机应召搜索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应召反潜的特点和确定应召搜索区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敌潜艇位置的初始分布和应召搜索区的形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确定应召搜索区范围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应召搜索区模型,并根据想定条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7.
单机吊放声纳巡逻搜索线长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使用吊放声纳建立巡逻搜索线作战机理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单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时的巡逻线长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为吊放声纳有效探测距离的1.3倍时单机巡逻线长度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巡逻反潜时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侧翼法伴随护航反潜作战使用方法及其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进行侧翼法伴随护航反潜的特点,提出了以"进三退一"为核心的同步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同步模型,进而通过对每个悬停探测点监听时间的调整来进行精确的同步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其搜索效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仿真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约为吊放声呐有效探测距离的1.4倍时搜索效能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直升机采用侧翼法进行伴随护航反潜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反潜作战方式中,航空反潜以其反应时间短、机动能力强、作战效率高以及在反潜作战中的主动地位和安全性等众多方面的突出优势而被视为最重要的作战手段。从现代反潜作战来看,水面舰艇和潜艇等其它反潜作战平台不仅机动能力缺乏优势,还往往因自身发动机或螺旋桨产生噪声而导致声纳的探测能力受到很大干扰,即使是由数量可观的舰艇编队形成的反潜区域也是有限的。而反潜飞机不仅速度快,灵活机动,能够以绝对优势的速度搜索、跟踪和攻击各种潜艇,而且机载搜潜设备多种多样。如反潜直升机即使采用声纳探测,也能利用其低空悬停性能将声纳换能器吊置于水中而避免自身机械噪声的干扰,通常少量反潜飞机在较短时间即可执行对很大面积海区的监视和搜索任务。此外,由于迄今为止多数潜艇在水下并不具有理想的对空探测设备和作战武器,因而反潜机在执行任务期间并不象水面舰艇那样须时刻提防敌方潜艇的反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竞相建立和发展潜艇部队,从而使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潜艇威胁日益加剧。而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国海军对近海海域水下目标的搜索、监视能力一直相对薄弱,尤其是能够进行大区域、大面积水域快速巡逻和快速反应的空中反潜装备相对欠缺,已经严重滞后于中国海洋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因而,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尤其是尽快发展和提高中国海军的航空反潜能力已经是当前海洋安全形势十分迫切的需求,对于这一点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吊放声纳探测和潜艇规避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战中,潜艇经常受到反潜敌直升机的威胁。本文在分析探讨直升机吊放声纳的对潜搜索行动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了潜艇规避其跟踪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借助计算机可以迅速求得潜艇的最优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战行动速度和复杂属于 的提高在区域和海岸环境中对提高现在的以及未来的潜艇系统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对非反潜任务的重新认识,以及潜在敌人间存在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秋复杂的威胁增加,构成了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反潜概念建模是对航空反潜军事行动的第一层抽象,也是航空反潜仿真系统建立的基础。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正确与否,是否真实地反映航空反潜作战行动,将直接影响航空反潜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基于AHP方法对航空反潜概念模型的专家确认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潜艇规避多艘反潜水面舰艇平行搜索的战术机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潜艇为判断敌我态势而实施的占位机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潜艇规避搜索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特定海域内多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执行海底声信标搜索任务时的搜索性能,需增加对目标的搜索概率。[方法]首先,给出各UUV所载被动声呐的搜索能力指标函数,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海底声信标的坐标位置,并在任务区域建立搜索能力函数,从而得到本次优化任务的优化目标;然后,根据UUV实际执行任务时的队形要求建立本次优化的约束条件,整合得到基于海底声信标搜索概率最大化的多UUV队形优化模型,并使多UUV按照此队形完成指定区域的声信标搜索工作;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参数优化,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函数以及改进传统的遗传算子使目标函数的值达到设定标准,随之取出相应的参数完成值的选择。[结果]将求解出的优化队形与传统优化队形进行对比发现,求解出的优化队形具有更高的发现海底信标的平均概率。[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多UUV对海底声信标的搜索性能,并给出合理的队形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是水面舰艇反潜兵力作战运用的基本战术指标。给出了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能力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某型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的对潜搜索能力,分析了在指定海域对潜搜索的兵力需求量和搜索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对潜搜索所需时间长、兵力多、效率较低,指出改进声呐性能,增大声呐有效工作距离是提高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优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几种典型航空反潜鱼雷的搜索路径基本上是圆周形,其搜索区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圆.对鱼雷的搜索过程进行合理的假设简化,建立其搜索模型,并对发现潜艇这个随机事件作统计试验.分析结果可知,提高鱼雷搜索半径,降低鱼雷搜索前的延迟时间,可以显著改善鱼雷的发现概率;反潜机对目标的定位误差和鱼雷的投置偏差,都会影响到搜索概率;从不同角度攻击潜艇,潜艇采取的规避方式,也会影响到捕捉概率,这些结果是值得作战指挥员关注的.  相似文献   

17.
航海模拟器中破碎浪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航海模拟器视景系统中破碎浪的仿真,对近岸区域容易产生的崩碎波和卷碎波进行建模.采用光滑粒子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对流体进行建模,以容易产生浪花的港区岸壁、码头等 为目标模拟区域进行抽象确定边界.基于SPH流体的粒子无序性和同时间步长位置相对固定等特点,对链表搜索法进行改进,提出前向链表搜索法,对SPH模型的近邻搜索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得粒子搜索时间复杂度大大降低,提高了粒子近邻搜索的效率.所建立的破碎浪模型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最小前出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航渡过程中航母编队反潜防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的战术行动方法及其配置要求,建立了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所需最小前出距离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航母受敌典型潜艇威胁情况下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所需前出的最小距离,可为航母中程反潜区声纳舰的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而英美在大西洋上进行的持续四年的联合反潜作战,有效的遏止了德国“狼群”的破交行为,对欧洲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后50年以来,反潜战的技术装备几乎每10年更新一代,而反潜的基本战术亦在同步发展,在二战末期的空舰立体反潜的基础上,增加了潜艇参与反潜的水下反潜模式,而数据链和新C4ISR系统的普遍装备也使反潜系统对潜艇的搜索及攻击效率有了成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内层反潜防御区是编队反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明确了确定内层反潜防御区反潜直升机阵位的原则,系统分析了影响反潜直升机前出距离的因素,建立了反潜直升机前出距离模型,并进而建立了内层反潜防御区反潜直升机阵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