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萌 《中国水运》2013,(12):144-146,148
文中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全过程模拟双连拱隧道的开挖及衬砌过程,分析了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规律。由于双连拱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及其应力和变形状况与施工工序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中比较分析了不同施工程序情况下隧道围岩的应力、变形的变化规律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从而提出合理的开挖程序、支护程序及最佳的支护时间,其结论对双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展不同含水状态下岩石失稳破坏特性研究,对岩石安全施工及岩石工程灾害预测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花岗岩作为试验对象,将花岗岩在单因素下(不同含水状态)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通过分析其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参数,探讨其在不同含水状态下受压过程破坏规律。试验表明:不同含水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不显著,但宏观破坏特征差异较大;干燥、自然、饱和状态下各岩石试样强度依次减小;不同含水状态对试样的累计振铃计数、累计能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软弱敏感结构面常常成为隧道围岩变形失稳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浅埋、硬质岩石隧道。仅仅进行围岩总体的质量评价是不够的,识别其中控稳结构面以及围岩变形失稳模式,对于选取有针对性的支护体系,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至关重要。文中结合某隧道工程,通过对隧道进行跟踪地质调查,研究隧道中软弱敏感结构面产状及工程性质,识别出典型的围岩失稳模式。对深入了解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为隧道灾害防治、选择恰当的支护时机和支护方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海 《中国水运》2014,(7):288-289
断层带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低、自稳能力差,是隧道内最不稳定的区段之一;断层及其破碎带又是岩溶发育地区溶洞水、地下暗河和岩溶淤泥带等岩溶水的最主要发育场所。目前采用较多的开挖工法有上下台阶法、上下台阶留核心土法、环形导坑法、三步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CRD法等,若断层带围岩较好,亦可采用全断面法进行开挖。文中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建立不同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的沉降及围岩屈服等情况,研究表明,破碎带岩体破坏和施工工法息息相关。在上下台阶留核心土中,岩体破坏主要集中在上导洞开挖过程中,其中拱顶沉降量达到总量的50%~70%。从围岩压力和屈服范围上分析,在断层线处围岩压力变化剧烈,屈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问题是导致隧道工程“进洞难、出洞难”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十漫高速公路沿线隧道边仰坡变形破坏现象调查,分析其变形破坏模式为5种(平面滑动破坏、楔形破坏、崩溃破坏、局部塌陷破坏和堆塌破坏).得出其变形破坏机理主要是:隧道开挖引起边仰坡应力重分布,导致坡顶、掌子面周围形成应力集中,引起岩体破坏;开挖加速岩体风化.降低岩体强度,加剧岩体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隧道动态开挖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应力应变和初期支护受力变化的情况,优化施工工序,以便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和经济、技术水平调整隧道开挖步骤和初期支护方案,对隧道支护体系和围岩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采用FLAC3D对隧道钢隔栅初期支护设计进行动态分析模拟,对围岩和钢隔栅的变形及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做出综合评判,为隧道支护设计施工方案的设计、简化提供理论依据,用以指导越南中部某隧道的施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新建西南某铁路隧道为一典型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以既有设计方案施工后,软弱岩段产生了显著的大变形现象。通过对隧道软弱岩段大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表明,软岩大变形的产生是在地层岩性及其结构、地应力、地下水、施工工艺等多个因素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其大变形机制可分为应力扩容型、结构变形型及地下水软化型三个大类,失稳模式主要有软岩的塑性流动、塑性楔体剪切滑移及结构面的剪切滑移。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宁波火山构造洼地边缘与小将钾长花岗岩体结合部位。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集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于一体,是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有利地区。区内含矿带位于溪下—龙王堂近南北向断裂带中,断续长约4.5km。全区分三个矿化带,矿体严格受大致平行的北北东向的扭性、压性、压扭性断裂控制。本矿床为燕山晚期的火山热液,在地壳深处携带成矿物质上升活动的过程中,在围岩中部分元素加入和地表水参与作用下,沿着断裂有利部位充填交代沉淀,成矿属中低温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疏浚砂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性能,对5种不同疏浚砂取代率(0%、12.5%、25%、37.5%、50%)的混凝土开展三点弯断裂试验,并结合声发射技术监测混凝土断裂破坏全过程。基于声发射事件数构建混凝土Weibull损伤模型,分析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起裂断裂韧度和失稳断裂韧度先减小后增大;混凝土断裂过程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反映了疏浚砂混凝土断裂破坏过程的3阶段特征,且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声发射振铃计数及能量累计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疏浚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脆性增大,其损伤累积速率加快,混凝土产生初始损伤的变形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某新建码头工程位于已投入运营的海底铁路隧道正上方。码头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对下方隧道产生影响,首先表现在结构受力变形上,其次隧道围岩应力发生改变可能产生新的裂缝,导致隧道壁发生漏水。论文采用FLAC3D三维仿真模拟软件对新建码头工程施工过程中海底铁路隧道结构内力、位移和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门机主臂架的稳定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构件局部失稳是 结 构 破 坏 的 重要 原因,尤其是门机主臂架折断事故,我国港口已发生了几十起。从破坏特征可以判定,其是由于受压翼板或腹板的局部失稳引起的。失稳破坏的特征如下: 1.破坏前有明显的波浪度变形; 2.破坏有一个缓慢过程,即薄板失稳(首次屈曲)后,是逐渐地、缓慢地退出承载; 3.折断位置常常不在应力最大的变幅点附近,而是离变幅点有一定距离、应力也较大、但该处筋条数比变幅点附近少、临界应力低、从而容易失去稳定的地方。 4.主臂架往往不是在载荷最大时折断,而是到波浪度变形的波尖和波谷的塑性变形扩大到一定…  相似文献   

12.
岩土参数是影响围岩开挖稳定性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利用 ABAQUS软件模拟公路隧道的实际开挖过程,建立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各岩体参数对开挖后硐室围岩应力分布、围岩位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公路隧道的修建往往会穿越地下水丰富的山岭地段,地下水一方面会使隧道软质岩极易软化、风化,强度降低;同时地下水流动的过程中,会使岩体结构面内的夹层软化、冲走节理内的充填物,减少岩块间的摩擦阻力;地下水作用也易诱发隧道掌子面围岩塌方、涌水突泥,更会加剧偏压隧道的偏压现象,严重的破坏了隧道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论述隧道地下水对围岩的弱化作用机理,以及进行相应的围岩抗压试验,总结地下水对围岩强度的影响规律,为富水隧道更好的认识地下水的弱化作用提供可能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应力重分布,围岩的性质较复杂且变化多、人为的因素对围岩性质影响大等因素,事先无法估计。因此,采取理论分析,经验判断相结合方法,指导斑竹园双连拱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将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围岩原始地应力平衡,在影响范围内,地层应力将出现重分布,并在围岩、隧道结构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由于小净距隧道处于相互影响区域,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本文基于施工过程研究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行为,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提高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涂远明 《中国水运》2013,(12):343-344,347
文中依托赣崇高速公路罗塔双连拱隧道,分析其出口端边仰坡在施工扰动、工程水文地质等的综合影响下,地表沉降及洞内围岩变形的变化规律,并对出洞口边仰坡的变形原因和稳定控制措施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某隧道断层破碎带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伟 《中国水运》2014,(3):284-285
在隧道工程的设计、开挖以及支护实践过程中,由于围岩地质状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穿越断层破碎带所带来的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受到相关决策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文中为探求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变形影响的普遍规律,本次数值分析选取具代表性的某隧道断层破碎带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对断层破碎带对围岩拱底下沉、边墙的水平位移以及拱底隆起等隧道位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相关计算结果对类似隧道开挖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18.
占保华  郑维  余莉  陈建平 《中国水运》2014,(2):358-359,362
绢云母石英片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围岩大变形。为了控制变形,通过分析隧道围岩蠕变特性的位移一时间公式,确定绢云母片岩隧道最佳二衬支护时机,利用现场监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隧道拱顶和边墙的位移一时间公式,确定该类围岩隧道的最佳二衬支护时期为20d。  相似文献   

19.
采用CD法对浅埋小净距公路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析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在采用CD法施工时,不同的开挖方式最终位移和应力相差不大。综合考虑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可知,采用先封闭先行隧道,再开挖后行隧道远离先行隧道侧的开挖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围岩变形的预测有利于信息化指导施工。本文以上鹤高速公路的军马场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围岩预测模型。结合实测典型断面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的数据,以Matlab软件为平台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对实际值和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精度的要求,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数值分析表明隧道围岩变形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