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江倒海的水下“特工”水下无人航行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无人航行器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作战工具。在最近的巴尔干和阿富汗战争中,无人飞机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是,无人航行器在海上所起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水下无人航行器能改变未来水下战争的模式。最近十年来,潜艇在水下战争中的任务已经改变。冷战时期深海作战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潜艇在沿岸海域作战以支援联合远征军事行动,潜艇的活动范围是更、有效的“准备作战区域”。与此同时,当前的政治环境要求把高价值作战平台及其乘员的危险减到最小程度。这些因素推动了作为潜艇秘密“作战助手”的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开发。利用水下无人航行器,潜艇能在有障碍且有潜在危险的沿岸海域支援远征部队。美国海军已配备了第一代潜射水下无人航行器,用于执行水雷秘密侦察任务,2005年左右将引入下一代系统。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认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为未来海战(特别是网络中心战)展示了巨大的希望。在网络化战斗群中,潜艇能够发射和回收水下无人航行器,极大地扩大艇载传感器和武器的覆盖区。这些秘密的航行器可以在水下或水面活动,收集情报、绘制作战区域地图、识别和跟踪感兴趣的目标并最终发射武器。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已公布了“海军水下无人航行器总计划”,确定了海军水下无人航行  相似文献   

2.
军舰和水下潜艇等军事作业平台,在执行任务时容易遭受水下炸弹、鱼雷等破坏性武器的袭击。其中,水下近距离、非接触爆炸可以产生能量很高的爆炸冲击波,对军舰和潜艇等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提高舰船板架结构的抗冲击波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水下冲击波气泡脉动理论,系统研究舰船板架结构的水下爆炸冲击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了 2 1世纪的海上战争特点和潜艇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的基础上 ,对潜艇作战对导弹武器的种类及其主要技战术性能的需求进行了探讨 ,认为对陆攻击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和防空导弹将成为潜艇未来武器装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潜艇未来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对导弹武器的技战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双华 《航海》2001,(1):28
出于对人员的保护和提高作战效能,无人战斗装备将逐步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力军,其中无人潜艇将担负起海上尖兵的任务。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研究无人潜艇。 无人潜艇,是一种无人驾驶,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水下航行并能执行危险而复杂的作战任务的潜水器。无人潜艇可携带多种武器,能在水  相似文献   

5.
赵庆钏 《航海》1993,(4):15-15
未来的海战是反潜战;反潜战的实质是研制出性能优于潜艇的反潜鱼雷(或远程反潜导弹),以便更加有效地对付水下目标:反过来也还是潜艇对攻击方的反潜鱼雷等武器实施反鱼雷等武器攻击和战术的研究。所以说现代化的反潜战是潜艇、鱼雷、水雷和远程反潜导弹等武器的较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潜伏式武器从潜艇外部施放后初始阶段的运动规律,在分析潜伏式武器水下施放过程的基础上,推导武器从潜艇从运载装置施放后的水下纵平面运动数学模型,进行施放后初始阶段运动过程的仿真计算与分析。通过仿真对潜伏式武器水下施放后的初始阶段的运动规律及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武器施放后初始阶段运动模型基本正确,能反映武器施放后初始阶段的基本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潜伏式武器从潜艇外部施放后初始阶段的运动规律,在分析潜伏式武器水下施放过程的基础上,推导武器从潜艇从运载装置施放后的水下纵平面运动数学模型,进行施放后初始阶段运动过程的仿真计算与分析。通过仿真对潜伏式武器水下施放后的初始阶段的运动规律及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武器施放后初始阶段运动模型基本正确,能反映武器施放后初始阶段的基本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潜艇辐射噪声水平指向性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潜艇水下辐射噪声测试主要还是以水声测量技术为主要手段。本文探讨了1种新的测量潜艇水下辐射噪声水平指向性的方法,思路新颖,简单实用,工程可行性强,能全面准确地获得潜艇辐射噪声在单频和频带内的水平指向性。通过测量分析潜艇水下辐射噪声的指向性,能深刻理解潜艇水下辐射噪声场空间分布的规律,初步判定潜艇辐射噪声源的部位及其频率特性,为潜艇声隐身技术的发展和水中兵器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于潜艇实验的水下微光高速摄像系统,并对设计的关键技术做了论述.根据潜艇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最优的设备工作布局,使全系统能发挥最佳的效果.分析了水下30-40 m的光照度,进而设计了适合的水下照明方案,尽量采取微光照明的方式,使环境散射达到最低.最后将该系统应用于水下微光高速摄像试验,实验证明该系统在水下重要武器,尤其是水下潜艇等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潜艇部队是遂行水下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与海军其它兵种相比,潜艇具有隐蔽性强、自持力和续航力大.攻击威力大等基本战术特性。潜艇自首次用于海上战争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潜艇从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作战效能有限的新式武器,被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先进的动力装置、强大的作战武器、完善的观察、探测及通信设备,具有高度隐蔽、机动作战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海战装备,成为现代海军无可替代的重要作战手段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盟军运输舰艇在大洋上被德军潜艇累累击沉,美国海军决定用潜艇从水下运送兵力和物资,于1944年将一艘老式作战艇改装成水下运输潜艇,取名为“海狮”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运输潜艇。 由于水下运输潜艇活动隐蔽,有攻其不备、出奇制胜之效,且水下运输不受气象和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在登陆作战中能够增加登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水下运输潜艇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958年,美国正式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下运输潜艇“灰鲸”号。“灰鲸”号在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美海军潜艇技术创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有报导,在这创新的世纪里,美海军提出了潜艇技术创新的新计划。 (1)潜艇体形结构的创新将集中在船体内部。例如,美海军在海狼级吉米·卡特号攻击型潜艇的船体中部采用的是非水密舱,这种舱体可使潜艇部署体积更大的武器和传感器,其中的一些武器包括多种无人驾驶水下航行器和水下发射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3.
在未来海战中无人潜器将展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避免作战设备和人员的损伤外,无人潜器还具备扩展潜艇探测和作战平台的特点,从而成为在近海危险条件下进行远程作战潜艇的倍增器。目前美国海军已经将第一代无人潜器装备到“洛杉矾”级潜艇上用作近距离水雷探测,其后的研究将以可重组任务的无人潜器为重点。与此同时,英国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将无人潜器转变成为水下网络中心战的一部分,并正在开发以Marlin技术为基础的无人潜器。  相似文献   

14.
作战中的新计算方法正在随着作战从以重要武器平台为中心的战争,演化到以协同网络为中心的战争而崭露头角。正确应用的网络中心将会导致产生战区级作战系统,它们包括国家和警戒重要装备、水面舰船、潜艇和空中武器、指挥现场以及诸如情报机构之类的岸基保障设施。这些分布在指挥体系不同层次上的兵力单元是由信息网格背板连接的。反潜战是一种协同战,在为确保水下战斗近域制胜而协调利用各分散兵力单元独特能力的情况下,随时都会  相似文献   

15.
潜艇根据动力类型分为常规和核动力两种。常规动力潜艇以柴油机和蓄电池组为动力,噪音较小,隐蔽性较高,但水下潜伏时间较短;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可长期潜伏水下活动,具有比常规动力潜艇更优越的作战性能和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在作战使用上,潜艇可分为战略导弹潜艇和战术攻击潜艇。前者以弹道导弹为武器,主要用以打击敌方的战略后方目标;后者以鱼雷和巡航导弹为武器,主要实施海上反潜、反舰作战,也可攻击沿岸的陆上目标。受苏联海军的影响,中国从建国起就极为重视潜艇部队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海军刚组建就制订了“以海军航空兵、…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海军正在研制的水下秘密武器——水泥潜艇,它不同以往的金属潜艇。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制造材料和结构设计,能达到迄今为止还不能达到的深度,同时具有令人惊讶的攻击威力,因而被誉为“神秘的水下幽灵”。 此种潜艇具有以下作战技术性能: 一、超越极限的潜水深度由于此种潜艇  相似文献   

17.
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型作战力量,将推动未来战争形态由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转变,成为海军作战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被动声呐方程,对潜艇与UUV的探测能力建模估算,得出UUV在与潜艇的对抗过程中,除了不能先发现安静型潜艇外,对其余类型潜艇均可以先敌发现。同时,对UUV规避潜艇开展运动建模,设计正交实验,对不同探测距离、不同UUV航速、不同转向时间、不同初始距离、不同潜艇航速和不同航行夹角下UUV与潜艇间相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潜艇执行任务和使命时越来越依靠网络中心战系统,潜艇通信系统随之发展,潜艇将更加依赖稳固、安全和能快速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以确保同其他海军平台、艇外传感器、卫星、陆基节点和其他系统的连通性。潜艇不但需要为自身收集重要信息,还需要处理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信息情报。一旦其他舰艇或指挥部需要这些信息,潜艇要能快速、隐蔽、准确无误地传输出去。主要探讨了使潜艇成为网络中心战基本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水下连通性概念的要素,包括水上和水下的未来天线技术、艇外传感器连通性问题及其他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水下无人作战系统将是潜艇之外最主要的水下作战平台,但它的武器控制与传统水下有人作战平台武器控制存在明显区别,在实际使用前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原理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水下无人作战系统及其武器控制系统设计和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人们对已进行的概念设计或初步设计研究及与其他系统,如平台和武器系统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深入的了解,绝大部分工作与武器装卸和发送系统有关,但由于现代武器作用的变化以及可能引进机动的对抗措施备品和无人水下运载器而扩大了设备的规模及要求,从而使“备品”这一术语作为通用术语适合于覆盖所有此类运载器。用于猎获、杀伤及巡逻的潜艇的主要作用是摧毁敌方潜艇及海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潜艇必须装载、贮存和发射各种备用武器,而且在打算实施护航时,还必须能发现目标。近年来,值得重视的工作已扩大到减少辐射和自噪声,以维持声呐对付极其安静的威胁的能力。但由于武器装卸和发送系统发展的渐进性,并伴有相关的安全性及平台的限制,武器发送系统仍是主要的噪声源,尤其是在交战的严酷条件下。目前,未来攻击潜艇方案因其相对长的时间标度,从而有机会中断这种演变过程,严格评估发送和贮存系统的新概念,且不受许多常规平台设计限制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