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曾有过很多航海家,但唯有郑和被后世所铭记,成为了中国古代航海的标志。而其他的航海家,都没有被历史所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连同中国的航海文明被传统文化、黄土文化、农耕文化所扼杀、所掩盖。为什么只有郑和永垂青史?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这一年三保太监郑和整整60岁,距离他上一次带领船队下西洋已经过去了10年,而那个愿意倾全国之力资助他远航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也在7年前驾崩了。这7年间,郑和就一直闲居在南京,忍受着关于"下西洋劳民伤财"的指责。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时期,我们深情缅怀600年前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郑和,缅怀他为中国人民所创下的伟大壮举和历史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3.
胡友聪 《中国船检》2001,(12):23-25
航海,似乎一直是男人们从事的行业。从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到欧洲的航海家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等名扬天下的英雄人物,都曾在浩瀚的大海上写下传奇。即使在航海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能够在大海上纵横驰骋的女性也为数寥寥。但是,事物并非一成不变。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上海海运学院大胆实践,设立海洋船舶驾驶专业,专门招收一批女生,其目标是培养中国第一批“上船能驾驶,下船能管理”的高素质女船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阵列中,有一艘舷号为“81”的军舰,它就是纪念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6.
郑和功成名就的航海活动广为人们所传颂。他的船队所经过的地方还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轶闻。有些故事还在地方志记载过。下面介绍的是郑和与麻风病人的故事。有次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路经厦门附近的海面时,忽报船队中有人患了麻风病,病情正在日趋恶化。郑和知情之后。为制止麻风病蔓延,不得不做出一种既令人伤心但又十分果断的决定:把麻风病人暂时流放在就近的一个小荒岛上。光阴荏苒,转瞬已是数年。郑和出使西洋归国。尽管这位伟大的航海家疲于事务,但并没有淡忘那位患了麻风病的普通船员。在返航途中,他特令船队驶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05,28(1):22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率领庞大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成立了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交通部部长张春贤任组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 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华民族海洋历史的兴衰,的确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9.
607年前的7月11日,大明王朝晴朗的天空,南京龙江港,中国航海家郑和率27800名船员开启世界航海史最为壮阔的帷幕。607年后的756日,广西首府南宁,呜金敲开中国航海日珠江片区活动盛典,南京与南宁,西洋与北部湾、东盟,船帆、劲风与河流、海洋探知者不屈的灵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郑和,打开607年风起云涌的历史天空。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巧合,使她们谱写了历史的记载。五百年前,中华民族杰出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通道,使文明的古国走向了世界,这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今天,我国两艘“远望”号姊妹测量船七下太平洋,完成了我国第五颗通信卫星的海上测量任务,成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人民及全球炎黄子孙都在以各种方式深切缅怀他为祖国航海事业和睦邻友好外交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次的纪念活动高度重视,提出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主题要求,为纪念活动充实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魏巍 《中国水运》2005,(9):54-55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人挑战自然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所展示的不仅是中华泱泱大国的气魄,更多的是中国古代那骄人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正是中国古代无数的工匠和航海家的智慧和汗水造就了郑和下西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将设于上海的郑和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中积极筹建。眼下,可谓千头万绪,困难不少,征集郑和塑像缺原始图像;制作宝船模型无原型仿制,最关键的是需要大量有关郑和的历史文物。消息一传开,各方学者、专家纷纷支助。来自云南的一个佳讯是:云南省文史馆李士厚教授保存着《郑和家谱》原本照片资料。他对伟大航海家郑和的研究亦有独到见解。怀着迫切探求的心情,我访见了李士厚教授。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与上海     
今年七月十八日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后一次归来550周年纪念日。国家有关部门已决定在上海筹建郑和纪念馆,以迎接后年7月11日郑和首下西洋58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郑和并非上海人,童年时代在家乡云南昆阳度过,青少年时代在北京生活,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见证     
《航海》2005,(4)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不少国家留下了许多遗迹,流传着很多美好的传说,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佳话。至今人们还深切缅怀和景仰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  相似文献   

16.
曹凛 《中国船检》2011,(11):104-107
《岛夷志略》为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所著,书中记述了100多个他亲自去过的沿海国家和地区,他在《岛夷志略》后序中注:"皆身所游焉,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书中记载了自泉州出口的90多种外销商品绝大多数都是手工业制品,表明中国元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仍以出口丝绸和陶瓷为主。明初,郑和七下西  相似文献   

17.
胡善寿  古山梅 《航海》1993,(5):40-41
明水乐年间,我国伟大的远洋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下西洋,他那浩浩荡荡的船队,都是从江苏刘家港(今太仓浏河)来到福建,驻泊在长乐县吴航候风,然后从五虎门扬帆出国。  相似文献   

18.
《珠江水运》2011,(10):68-73
六百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与抵达国家和地区之多,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时间早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9.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20.
1985年7月,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不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而且肇启了郑和研究的热潮,标志着郑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纪念大会以来的十年,出版的各类专著、论文集、资料集等近20种,发表的论文达500余篇,远远超过1984年以前的八十年的总和。这样丰硕的成果,为人物研究、事件研究所罕见,也为学术界所瞩目。该文略述了十年来郑和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