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绿色和智能是当前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提出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概念,并介绍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内涵、特点和系统构成;然后,从船舶航行、动力和推进3个方面分析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船舶的创新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引领船舶技术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掀起了水电大开发的高潮,通过水电开发,贵州全省先后形成了一批大中型水库,库区的形成使得一些原本不通航的支流形成新的通航河流。与此同时,由于库区内农业生产运输、自用过渡、水上养殖、库区旅游的发展等,使得乡镇自用船舶规模逐渐扩大。据调查,目前贵州全省的乡镇自用船舶数量达到1.2万余艘,如果加上  相似文献   

3.
智能船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瑞良  吉雨冠 《船舶》2016,27(5):82-87
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以及智能船舶技术的日益发展,已使船舶智能化成为全球航运的大势所趋。文中结合中国船级社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具体介绍了智能船舶技术的六大功能模块(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技术要求,以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难点,对相关技术人员依据《智能船舶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智能船舶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去年6月蓄水成库以后,库区370km水域通航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实现船舶定线制以来,规范库区船舶各自靠右行.减少船舶交叉对遇,使库区水上交通事故特别是碰撞事放明显碱少,但船舶违章却明显增多.重大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库区船舶违章与长江中下游违章既有共同点,又有库区的特殊性.特别是库区违章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5.
概述智能船舶的由来和演进,综述国内外智能船舶的发展现状及智能船厂的发展现状,总结智能船舶相关配套技术,展望智能船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船舶工业和航运业逐渐聚焦于智能船舶,而智能船舶系统的研究则成为其关注热点之一。文章介绍了智能船舶和智能船舶系统,梳理智能船舶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智能船舶系统的发展特点,展望智能船舶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后期应通过国家智能船舶重点项目的引导,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系统设备的研发,有序推进各船型智能船舶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7.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士将 《船舶》2010,21(4):1-5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增强,绿色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代名词。通过对绿色船舶定义的介绍,诠释了绿色船舶的内涵;在阐述目前绿色船舶研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船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志民  李江 《船舶工程》2017,39(5):57-59
从船舶对辅机的信息化需求出发,分析船舶辅机设备信息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按辅机设备信息化水平将辅机分为功能型、自动化型和信息化型等3个层级,结合智能船舶和船舶辅机智能化对辅机信息化的要求,探讨辅机信息化发展方向。分析结论对我国船舶辅机及智能船舶的技术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智能船舶的发展呈加速趋势,智能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智能船舶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与比较分析,为我国智能船舶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智能船舶的发展呈加速趋势,智能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智能船舶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与比较分析,为我国智能船舶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23,(3):115-115
近日,2023中国(泰州)高技术船舶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绿色、创新、融合,智力船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集聚船舶产业界高端创新资源,围绕船舶行业发展前沿与技术创新,探讨产业链发展路径,以加快推动船舶建造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发展。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冀相安、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副所长季建刚出席大会,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报告分享。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蓄水后河道型库区船舶避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蓄水后,导致新川江河道型库区的船舶避碰环境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航道、水流、船舶种类与大小、通航密度等因素的变化。此文分析了库区船舶避碰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船舶避碰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库区船舶避碰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于全虎 《船舶》2023,(4):35-45
为推进特定航线河海直达运输发展,提高河海直达运输船舶的标准化水平,该文通过梳理特定航线江(河)海直达船舶技术标准、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和通航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以及京杭运河江苏段至洋山港航线通航条件,结合特定航线江(河)海直达典型船型发展现状分析,在船舶主尺度、舱室布置、船体结构、船舶线型、推进与航速、节能减阻技术、适航和耐波性、吃水与浮态、绿色船舶技术、智能船舶与助航技术等方面分析特定航线河海直达标准船型的技术特点,最后简介了4种船型方案。政策发力和航运市场需求的蓬勃发展为该船型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运用先进技术、满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EEDI)的绿色节能型智能船舶是标准船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推动内河绿色船舶规范落实,弥补内河绿色船舶测试体系的缺乏,基于中国船级社《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提出了内河绿色船舶测试指标,并将测试方法分为设计类指标测试和测试类指标测试,对应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流程与测试内容。针对内河绿色船舶测试结果的评估给予建议,认为可以分四部分作为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船舶状态、授标预估、设备功能以及经济性,以期为内河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提供测试方法,丰富内河绿色船舶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绿色船舶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对绿色船舶工艺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对船舶设备的选择优化要素及制造原则进行阐述,其次对绿色船舶建造工艺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包括制造工艺、焊接工艺和涂装工艺技术,剖析全船制造加工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最后对船舶拆解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风险点进行分析,得出绿色拆船需要满足的要求及改进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船厂绿色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智能船舶领域取得发展先机,对船舶智能化的进程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智能船舶的概念与功能;其次,介绍了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在智能船舶研发方面的实践与进展,阐述了船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信息服务;最后,提出未来船舶企业不仅需要建造智能船舶,还要建立岸基数据中心及智能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将为船东的服务扩展至船舶的全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7.
结合智能船舶发展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智能船舶对传统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教育的影响,进而分析"人工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探讨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5333"教育培养体系,强化学科融合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形成面向智能船舶的复合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阐述智能船舶及其远程驾驶的发展背景。基于目前大多数无人船艇远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智能船舶远程驾驶需求和场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机共融理念的智能船舶远程驾驶框架。针对不同的远程驾驶模式,提出技术等级和相关的关键技术。通过借鉴交叉领域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成果,指出网络时延补偿、网络丢包补偿、安全应急、运动模型应用、运动控制、自主决策等关键技术对于实现智能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的重要性,阐述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航运的运维特点,针对目前已逐步投入行业应用的船舶感知技术提出有助于实现货船远程驾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越曌  郑卓  吴拓  窦子轩 《船舶工程》2023,(S1):224-229
工业4.0时代,智能船舶是海上智能交通的重点发展对象。文章从智能船舶整体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其在数字化、绿色化和商业化的具体发展方向,并探讨了智能船舶在人机平衡、法律规范、信息安全和行业协作等相关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智能船舶无论在节能减排,还是在商业运营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安全的迅猛发展,船舶行业数字化的持续深入,智能船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智能船舶将会迎来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智能船舶面临较好的发展形势,船舶智能化、无人化将是船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船舶工业和航运界在智能船舶领域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相关科研项目正在积极开展。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初显成效,已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但总体而言,全球智能船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测试与验证体系亟待建立,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十分有限,相关国际海事公约法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急需建立大型智能船舶综合测试与验证海上试验场,实现复杂海况下智能船舶航行与作业能力验证,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和智能船舶运营无人化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对国内外海上试验场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建设国家级的智能船舶海上试验场对提高我国航运智能化、安全、营运效率,降低航运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大力促进我国船舶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我国船舶制造和航运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