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59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91.
为了描述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级节点布局优化问题,在保证重点枢纽城市建设的前提下,考虑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城市需求点总需求权距离最小为目标,考虑了在枢纽城市节点的覆盖距离内,需求点和枢纽城市候选点对应关系为约束建立了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级节点布局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ILOG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结合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
优化铁路运输产品 促进海铁联合运输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与港口之间存在的协作问题是影响海铁联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实现路港协调共赢是促进协作、求得发展的基础。通过优化铁路运输产品设计,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在货源地和港口之间采用合理的重空车、双向重车、路港直通、班列运输等运输组织模式,能为港口提供充足的集疏运能,拓展港口腹地,实现路港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进而有效促进路港协作,推动海铁联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
随着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制定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并实现整体效益最优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网络化运营下最优的运营方案,以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最小及运营公司效益最高为目标,建立组合最小化模型,应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并以北京地铁1、2号线为实例进行分析,得到较优的开行方案,铺画出相应的运行图,为大城市网状线路跨线运营调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城市对外枢纽的存在保障了城市内外交通的互联互通,大量乘客选择于城市对外枢纽处接续城轨进入城市,这类乘客通常携带行李较多,相比通勤乘客而言对行程舒适性的要求更高。研究以城轨为主,常规公交为辅的乘客行程路线规划,能够以通过"规避"拥挤路段、调整交通工具的方式提高乘客行程舒适度、降低路网压力并吸引客流。利用网络爬虫从开放数据源获取乘坐城轨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至北京市内各站点的运行时间及费用,与乘车出行对比分析北京市内城轨出行的可达性及优劣势。基于以上结果,设计针对接续城轨出行乘客的考虑拥挤程度等因素的广义费用,在广义费用的基础上设计通过划分子网络求解最短路的乘客行程路线规划算法。在算例分析中通过与已有路径规划系统提供的路线对比,证明本文算法能够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出行路线。  相似文献   
95.
基于运输方式备选集的多式联运动态路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式联运网络进行变换,采用节点拆分处理多式联运网络中的中转节点。由于运输网络的时变特性,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成本以及运输时间会随着出发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考虑实际中铁路、航空以及水运固定出发时间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将运输费用细化为固定费用、路段运输费用、中转费用以及等待出发的费用。从货物运输实际出发,提出节点运输方式备选集,建立多式联运动态路径优化模型,提出求解该问题的算法。用算例对动态路径优化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
免疫算法求解编组站阶段计划配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编制编组站阶段计划时需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确定出发列车的车流来源.本文针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以解编顺序为优化对象,在考虑解、编调机资源约束的情况下,以在正点出发列车数最大基础上考虑总停留车小时最小的解编顺序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免疫算法中自适应克隆选择算法对其求解,其中抗体评价所需的配流结果通过lingo编程实现.算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为编组站阶段计划配流智能化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7.
铁路路网系统运输能力灵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灵活性理论和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路网系统运输能力理论体系及铁路网的特性,提出铁路路网系统运输能力灵活性定义,分析它与路网系统运输能力可靠性的区别和联系,并与国外类似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铁路路网系统运输能力灵活性定义更符合我国铁路网系统实际.从深入研究路网系统潜在运输能力出发,给出了路网系统运输能力灵活性的量化公式,并分析两种路网系统运输能力灵活性的对立同一性,以它来描述路网拓扑结构的演变.通过实际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可为铁路路网规划和建设提供有效的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98.
随着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既有线上货运能力逐步得到释放,为确定新增货运通过能力,研究了在客运专线建成客车分流后既有繁忙干线新增货运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的依据是通过分析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得到每条线具体抽掉的客车的数量,用抽掉客车的数量乘以相应的扣除系数得到抽掉这部分客车后释放的货运通过能力.明确了旅客列车数量和扣除系数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陇海线郑州至西安段对此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99.
卡车与无人机配送的母船模式是指卡车搭载无人机至离客户较近的地点后,由无人机起飞配送多个客户点,再与卡车汇合的协同配送方法,是交通工程领域中具有潜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考虑到现实中存在部分客户点需求量超出无人机最大载重,或所处位置超过无人机最大航程覆盖范围的情况,在母船模式基础上,提出考虑超重超远客户的卡车与无人机协同配送模式(Truck-Drone Joint Delivery with Consideration of Customers with Great Demands and at Great Distances, TDJD-CGDGD)。该模式允许卡车服务超重超远客户,并允许无人机起降于不同地点。该模式下待求解的问题为含无人机的旅行商问题。以最小化总配送成本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高效求解大规模算例,提出了一种融合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GRASP)与自适应大邻域搜索(ALNS)的混合算法。算法首先在附加约束条件下,生成车机共同配送路径,该约束可简化车机路径优化过程。随后放松附加约束,针对性地调整一部分无人机路径,进一步降低总成本。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0.
分析了影响公交车站停靠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主干道公交车站停靠能力计算模型.在公交车站停靠能力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得到主干道最小站台长度计算公式.最后对魏公村车站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该车站长度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VISSIM进行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长度在对社会车辆造成的车均延误以及公交车辆平均在站时间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车均延误减少0.2s左右,而平均在站时间减少约2.9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