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4篇
  免费   60篇
公路运输   1008篇
综合类   439篇
水路运输   490篇
铁路运输   391篇
综合运输   6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通过对粤北山区龙怀高速公路K153(翁源段)路堑滑坡成因分析,得出滑坡是基于路堑开挖、水库水位补给、滑带土高液限性、岩层顺倾等因素诱发古滑坡局部复活的结论。运用GEO-Studio边坡稳定性模块SLOPE/W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并采用锚索框架梁辅以排水措施治理滑坡,通过2个雨季的考验,证明该治理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42.
剖析了悬链线拱轴系数的计算原理,对比分析了两种拱轴系数的优化算法特点,介绍了基于APDL语言的拱轴系数优化流程,依托某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梁拱组合市政桥梁,开展拱轴系数优化计算,分析并比较了圆弧线、抛物线及优化后的悬链线三种线形作为拱轴线时的主拱肋各截面偏心距。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压力线与拱轴线偏离最小法"对拱轴系数进行优化,经过6次迭代后,可快速获取合理拱轴系数,优化拱轴系数后的拱肋,正、负弯矩降低了25%左右,受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抛物线与优化拱轴系数后的悬链线拱肋偏心距基本一致,两者拱肋弯矩数值也基本相等;小跨径拱桥拱轴线采用圆弧线时,与采用抛物线与悬链线相比,可改善拱肋拱顶区域受力,但却是以牺牲拱脚处受力为代价;在设计时,建议选择抛物线作为小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轴线形。  相似文献   
943.
The deflection properties of elastic stage, elastoplastic stage and plastic stage of elastomer were analyzed. Taking account of the kinetic friction force in friction interface and strain hardening in slow sliding interface, the elastic, elastoplastic and plastic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model for harsh surface was established, which revised the Majumdar-Bhushan fractal model and made it more perfect. In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the effects of coarse surface fractal variables, kinetic friction force in the friction interface, material characters of the friction couples on the contact status and contact property were discussed by the study of digital analysis. Results imply that the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improves with the increasing real contact area and normal contact load, and reduces with the augment of kine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When the kine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smaller than 0.3, the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comprises a linear decrease with the increment of kine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When the kine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bigger than 0.3, the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has an exponentia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kine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944.
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是向家坝工程在运行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长河段二维非恒定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向家坝日调节非恒定流对落锅滩河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选取两种典型日调节工况和泄洪工况分析河段内水位、流量、流速等水力因素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日调节工况下非恒定流传播至落锅滩水位变幅在1. 26~1. 46 m,泄洪工况下水位最大日变幅在2. 05~2. 96 m,非恒定流对河段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目前通航标准来看,4种工况下河段内水力指标均能够达到通航水力指标。建议对坝下非恒定流特征及其对航道、港口码头的影响情况进行原型观测,积累实践经验,为进一步优化电站调度方案和下游航道维护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5.
本文依托本公司拟设计的某工作于挪威北海区域的封井平台为载体,研究了平台饮用水系统设计时,为满足NIPH规范需要注意的内容及一些设计经验。具体内容包括:满足挪威饮用水系统相关规范体系、系统各个设备的选型及配置、系统材质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文旨在介绍满足该规范的设计要点,可供有类似入级要求的平台饮用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6.
正展望2018年,国际经贸发展预期稳健,航运市场具有趋稳向好基础,造船市场有望驻足前行;然而船舶行业依然面临着运力和产能双双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市场复苏之路仍然荆棘丛生。一、2017年行情回顾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向好,特别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成效显著,对国际海运贸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全球海运量实现了4.1%的增长,创近五年最高增速。运力供给方面,由于新船交付量有所回落,加之船舶拆解市场较为活  相似文献   
947.
珠江口伶仃洋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是横跨伶仃洋的由"桥-岛-隧"构成的超级大型复杂工程。针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伶仃洋复杂的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大桥工程对伶仃洋水域水沙环境、港口航道、滩槽稳定性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珠江口伶仃洋具有"微变性、趋稳性、可塑性"的重要特征,其"三滩两槽"基本格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2)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对港口航道基本无不利影响;3)从水沙条件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8.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常常发生大变形地质灾害,给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依托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制定了初期支护破坏准则,同时建立了地应力合理释放与有效约束之间的平衡。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与施工中,通过采取预留变形量、合理的初期支护、可靠的开挖工法、关键部位锚注加强、动态支护补强等5项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的发生,达到了初期支护不破坏、不拆换的目的,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949.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围岩失稳模式和稳定性判据一直是工程界争论的焦点,迄今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常以洞周位移或塑性区经验值作为稳定性判定指标。洞周位移受围岩弹模、隧道形状等因素影响,而且不同部位变形值差异很大,很难找到统一标准;以塑性区作为稳定性判据优于以位移作为判据,围岩塑性化反映连续介质宏观塑性流动力学动态,而不能用于量化判定由优势结构面控制节理岩体破坏的隧道稳定性。文章结合细观节理形态和变化,通过UDEC离散元程序,研究节理岩体隧道失稳模式及量化的稳定性判定指标,探讨了细观结构机制和宏观力学行为关系。结果表明:(1)结构面极大地削弱岩体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对于隧道稳定性起着关键控制性作用;(2)节理岩体隧道扰动区可划分为脱落区、张开区和剪切滑移区,其中脱落区表征围岩失稳模式,张开区围岩处于脱落临界状态,即塌方潜在区域;(3)剪切滑移区是诱发围岩发生渐进性破坏主因,提出将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具有严格力学依据,可以定量化评价围岩稳定程度。最后,以在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对比了锚杆支护前后力学效应,验证了以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50.
船模规则波自航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船模规则波自航试验的方法、规则波中自航因子频率响应曲线的数据整理和表达方法、不规则波中收到功率的谱分析统计预报方法,并给出了不规则波中船舶的失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