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47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51.
城市公交系统包含多种公交模式如地铁、轻轨、公交专用道、地面公交等,不同模式的车辆行驶速度及换乘时间差异很大,同时由于城市公交运行时间的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基于静态分析的路径选择与实际的动态最佳路径常有较大偏离。本文以公交出行链各环节为边,通过构建包含不同公交模式的多层次网络邻接关系,并对各边进行平均出行时间及时间可靠度的双重赋权,建立考虑出行各环节时间随机波动的多模式公交线网;并以通行时间较短、延误风险较小为路径寻优的双重目标,通过在路径寻优过程中对延误高发线路及换乘点进行启发式规避,实现在出行时间许可范围内有效减少延误风险的可靠路径的快速搜索。文中最后通过实例表明该算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交通系统的通畅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繁荣、安全及人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它常因各种事件(包括自然或人为灾害、交通事故、异常天气等)的发生而发生阻塞。本文引入路网恢复可靠度作为路网运行状况的评价指标,针对突发事件对路网的影响,评价路段及路网在发生事故等突发事件下能在预期时间内恢复正常功能的能力。以交通事故为例,利用DYNASMART中观仿真技术,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不同类型事故发生的路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事故处理时间波动与路网恢复可靠度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关系模型,为今后的路网评价提供理论支持,为城市规划中各种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文中提出了路侧停车的规划原则及泊住设计原则;以北京市朝阳区路侧停车为例,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对不同地点的停车需求差异和周转率差异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朝阳区路侧停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规划原则等,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4.
围绕长距离公交客流时空特征,基于公交IC卡数据,提出以时间不均衡指数、高峰时间占比、方向不均衡指数、沿线公交资源密度、线路平均里程利用系数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选取4条京冀长距离公交线路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评价雷达图。研究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可有效量化分析评价长距离公交的客流特征,进而对其运营管理提供优化建议。案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心城区长距离公交各项评价指标均小于城区外部公交;815等通勤比重大的跨市域线路公交里程利用率、不均衡性较高,可采用区间车或直达车等调度方式;对于915等资源密度小、里程利用率低的线路,可适当优化线网,调整站点。  相似文献   
55.
探索特大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依据,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提出交通事故影响因素辨识方法,讨论时间、天气、能见度、照明条件、道路线性、道路物理隔离等14个道路环境因素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能见度、照明条件和交通信号方式;其次为道路物理隔离、道路横断面位置、天气和时间,同时根据模型拟合结果提出减轻交通事故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6.
为规范出租车服务质量评价方法,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提出涵盖舒适性、便捷性、经济性、安全性、服务规范性五个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车容车况、运营规范性两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出租车服务指数模型。最后,以武汉市出租车为例,进行出租车服务指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出租车服务指数模型能够对出租车进行有效评估,有助于诊断出租车服务中存在的"症结"。  相似文献   
57.
交通SP调查的均匀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交通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的不同,并阐述了前者相对于后者的优越性。交通SP调查情境设计是实施该调查方法、建立交通模型戍败的关键环节。在分析了以往各种设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将均匀设计引入交通SP调查情境设计中,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调查设计者与受访者之间关于调查问题数量的矛盾,改进了以往正交设计的不足,在保证数据建模精度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调查中访问问题的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给出了调查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8.
针对轨道交通弯道精细化和人性化设计问题,量化行人自适应特性指标及计算原理,采用行人可控实验采集相关数据,并运用基本图原理验证行人可控实验数据;开展弯道行人自适应特性研究,分析了弯道设计对行人自适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弯道角度越大,行人自适应行为的稳定性越强,安全性越高;弯道半径的临界点为7 m,7 m前行人自适应特性随半径增大而趋于一致,稳定性增强,7 m后则降低;角度在[120°,160°]和半径[4,10]m范围下的行人自适应特性表现最稳定,效率最高;角度[100°,110°]与170°和半径[11,15]m次之;角度90°和半径1 m的行人稳定性最差,最不安全.在客流较大时,建议参考的弯道角度范围为[120°,160°]和半径范围为[4,10]m.  相似文献   
59.
针对公路示警桩的反光膜搭配、外观设计参数缺乏技术规范的问题,开展实车试验,研究、论证了相关参数对于路侧示警桩夜间诱导效果的影响。以我国低等级公路示警桩的两种主要形式:用于接入口警示功能的红白相间示警桩、用于公路线形轮廓诱导功能的黄黑相间示警桩为试验对象,以车辆进入弯道前的减速点位置、减速过程平稳性作为判别指标,基于试验场实车试验,采用数理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到两种形式示警桩的反光膜配置、外观设计参数等关键指标最优化量值。同时,考虑低等级公路资金受限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研究表明:红白相间示警桩的诱导效果主要与白色单元反光膜的反光性能有关,白色反光膜的等级越高,诱导效果越好,在资金受限时仅在最上一道白色单元设置I类反光膜也可达到不错的警示效果;黄黑相间示警桩诱导效果最优的形式为自顶部黑、黄颜色单元交替等比例设置,黑色单元在黄色单元之上的形式,此时黄色部分宜采用Ⅱ类反光膜。在资金受限时,仅在顶部黄色单元设置I类黄色反光膜也可达到不错的诱导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低等级公路交通诱导设施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结合海上平台的特点,重点论述了海上平台消防水系统选材应考虑的因素,并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对目前海上平台常用的消防管材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各种常用消防管材的最佳应用场合,以期对海上平台消防水系统管材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