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市域铁路是伴随我国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交通系统,相对于近10年来国家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蓬勃发展,市域铁路在我国起步较晚,进展较缓,适应于市域轨道的车辆制式也处在探索阶段。文章研究快速有轨电车在市域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可行性,为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多样化车辆制式选型,从车辆牵引供电方式、车辆与站台关系、车辆强度与碰撞等方面对快速有轨电车在市域轨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建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北京地铁14号线东湖渠站采用长螺旋改装搅喷桩的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分析搅喷桩与搅拌桩、旋喷桩的施工工艺参数、适用地层特征和设备组成,论证搅喷桩与钻孔灌注桩组成联合止水帷幕,相比搅拌桩与钻孔灌注桩、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组成的联合止水帷幕更具优越性。对该成桩工艺的主要施工要点进行研究,以保证成桩质量和止水效果。通过试桩和开挖后成桩效果检查,发现该施工工艺具有止水效果良好、施工成本较低、环保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工务部门检测的任务也日益繁重。文章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运营的城轨车辆上安装车载轨道检测装置。利用运营时间完成轨道线路的检测,给人工检测和大型专业设备检测提供参考数据,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准点、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对地铁车辆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地铁车辆速度的提高使城镇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如120 km/h的地铁车辆,其速度高、发车间隔短、换乘方便,但速度提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噪声、气密性等问题。文章研究地铁车辆气密性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气密性评价指标建议和提升气密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事件记录仪的配置、组成及其主要功能,从存储数据等方面同VCU中的数据记录单元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实例说明在城轨车辆中应用事件记录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前言粉煤灰是一种工业废渣。国内外试验研究证明,粉煤灰用作公路基层材料,有效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和道路使用品质,是消耗和利用粉煤灰的有效途径之一。交通部2000年6月2日发布,2000年10月1日实施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种带系梁的混凝土V形墩施工前期温度应力可能导致系梁开裂的的问题,采用空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分别建立系梁分次浇筑及一次浇筑数值模型,根据施工步骤及主要工况分析V形墩系梁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研究徐变收缩与温度耦合作用的效应。研究表明,两种施工方案中,温度及应力仅在合龙段区域差异较大,分次浇筑时,两侧已浇筑的混凝土限制了合龙段的变形,合龙段的拉应力明显增长;徐变收缩与水化热的温度效应是相互影响的,浇筑早期的徐变收缩作用在可以降低水化热产生的拉应力,且温度越高其作用越明显;分次浇筑可减少后期收缩作用在系梁中产生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18.
双层有轨电车是路面轨道交通工具的重要型式之一.自有轨电车引入中国内地以来,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但相比国外,双层有轨电车在中国内地的应用和适应性仍有较大发展和进步空间,有必要针对双层有轨电车开展进一步研究.介绍双层有轨电车国内外应用现状,详细叙述现代双层有轨电车技术平台、关键技术参数,分析适应性及应用前景.针对双层有轨...  相似文献   
19.
以平板件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对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的板料及模具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正交试验的关联度分析,计算出了工艺参数对成形件最大温差、凸凹模最高温度影响趋势的量化值。结果表明:成形件温度分布呈梯度分布,高温区在成形件心部,次边缘及边缘区域温度依次递减;而模具温度分布与板料相反。淬火时间对成形件最大温差、凸凹模温度影响趋势的量化值为0.5874、0.7555、0.7602,板料初始温度对成形件最大温差、凸凹模温度影响趋势的量化值为0.5781、0.7268、0.7339,保压压力对成形件最大温差、凸凹模温度影响趋势的量化值为0.5105、0.6791、0.6828。根据量化值得到淬火时间对成形件最大温差、凸凹模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板料初始温度及保压压力。为选取与优化热冲压工艺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际混凝土声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声学技术用于检测混凝土的突破性进展始于1949年。英国的R.Jone和加拿大的Leslie.Cheesman首先把超声脉冲检测技术用于混凝土检测。在同一时期,另一项声学检测技术——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