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篇
  免费   29篇
公路运输   1168篇
综合类   343篇
水路运输   271篇
铁路运输   199篇
综合运输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2006年11月14日,太原铁路局科委组织专家组对太原北机务段主持研制的《8G型电力机车空气压缩机国产化改造》、《8G型机车压缩机电机回路加装变频器研究改造》两项科技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专家组在经过现场考察、听取课题组的有关技术报告后,认为这两项科技成果运用了新技术。解决了进口机车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项目技术成熟,构造新颖,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同意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32.
公交车辆运营中因轮胎问题而抛锚,不仅有碍正常运行和交通,而且人工拆卸更换作业时间长影响运营用车。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公交集团保修五厂成功研制出安装在抢修作业车上的轮胎拆装器。  相似文献   
33.
本文针对3种不同标号的克拉玛依沥青和2种抗滑级配类型,通过大量的试验评价克拉玛依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同时与进口的新加坡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拉玛依沥青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可行性及合理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34.
从航道整治后断面变化,糙率变化,过水能力、等方面,对行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行洪的校核内容;提出了充分发挥航道整治综合效益的看法。  相似文献   
35.
以湘府路湘江大桥(65+5×120+65)m刚构-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2种方法研究了桥墩在纵横向船舶撞击力作用下的墩身弯矩随船舶撞击高度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船撞桥墩的最不利位置。方法一采用简化计算模型进行桥墩弯矩公式推导,方法二采用Midas 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仿真全桥模型进行墩身弯矩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全桥模型计算得出的墩身弯矩与简化计算模型推导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船撞力作用下整个桥墩中墩底弯矩最大,且墩底弯矩随着船撞力作用点的升高而增大;简化计算模型中采用了若干简化处理,在进行桥梁船撞安全性评价时宜采用有限元仿真全桥模型计算。本文结果对桥墩设计与船撞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此刚构—连续梁桥船撞桥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6.
以汝郴高速公路山店江大桥1号高墩为工程背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弯矩-曲率分析确定高墩的损伤指标,利用midas/civil软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该桥墩的理论易损性曲线,并讨论壁厚和基础约束刚度2个参数对桥墩易损曲线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预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提出3种不同的自动紧急转向避撞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汽车避撞简化模型,对制动、转向及两者相结合的3种不同避撞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为深入研究汽车避撞过程中的实际响应,建立包含转向、制动及悬架3个子系统耦合特性的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随后构建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避撞控制框架,对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和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横摆角速度和横摆角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接着以线性2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为参考对象,对最优控制四轮转向、最优控制前轮转向、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前轮转向3种不同的跟踪控制系统分别进行设计。最后,以汽车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3种避撞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制动避撞相比而言,转向避撞所需的纵向距离有较大降低,随着车速的增加和路面附着系数的越低,效果越明显;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比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避撞过渡过程更为平缓,当实际车速与控制器所用车速不一致时,前者避撞性能表现更优;最优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在高、低2种不同附着路面都具有较好的避撞效果,最优前轮转向控制系统次之,而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前轮转向控制系统在低附着路面上则表现出严重的失稳。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25Hz站内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A型移频电码化设备N+1 FS电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路的修改方案,并在现场的实际设备中通过试验证明了其可行性,从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9.
40.
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围岩压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围岩压力特征,得出荷载在衬砌结构各部分中的分担比例,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研究对象,选取2组不同围岩条件的测试断面,开展现场测试工作。对围岩与初期支护接触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及二次衬砌结构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墙脚位置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接触压力较大,表明这二者承受大部分垂直压力;初期支护所受围岩压力随着土体强度降低而增大,且分布形式更趋于静水压力作用特点;二次衬砌作为主要支护结构承担大部分荷载,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随围岩土体强度降低而显著增大,二次衬砌在支护体系中作用也随土体强度降低而凸显;二次衬砌混凝土基本受压,拱腰及以上位置应力较大,仰拱处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