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0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先进的WIM系统调查佛开高速实际车辆荷载,研究车辆荷载的分析统计特征,建立实际车辆荷载模型,同时借助Rice公式,计算10~35 m中小跨径简支梁、三跨25~45 m连续梁关键截面在实际汽车荷载作用下的效应值,与现行规范车辆荷载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实际车辆荷载荷载效应与规范车辆荷载效应的差别,并尝试分析荷载效应的敏感因素(车流量和重车车重等)对其标准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室内覆盖系统在中国铁路GSM-R系统、地铁TETRA系统、公网引入系统及公安无线引入系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介绍,针对各频段,各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技术方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3.
杨琪  曹子行  王飞 《水运工程》2024,(5):193-199
针对现有工程方案展示方法的缺陷和不足,基于开源软件Blender提出一种新方法。以某航道工程为例,通过无人机航拍及视频前处理、摄像机轨迹反求、三维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及动画制作、合成输出等关键技术,实现在航拍照片/视频插入三维BIM/动画,并结合虚拟摄像机和渲染,达成两者在透视、材质、光影等多方面的融合嵌入。此方法既可保留航拍照片/视频低成本、高清晰、高还原度的优点,又可通过BIM/动画展示水下航道等此类遮蔽对象以及未建护岸、拌和站等目前不存在的对象及其施工建造过程。此方法学习和使用成本低,可推广性强,可应用于工程投标、方案评审以及对外汇报展示。  相似文献   
34.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以人为本、兼顾多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改善目标。城市道路网优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需克服道路网规划的编制、实施与交通发展目标脱节,建设资金紧张,以及道路网改善效果存疑且难以持续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西雅图制定并落实了多方式出行改善方针,分析其道路网规划与实施的经验:首先,组建多主体联合的编制团体,形成多层次联动的规划编制结构以及多系统协同的规划内容;其次,拓宽资金筹集途径,构建围绕高效利用有限经费的道路网改善优先度评价体系与实施项目动态审查机制;第三,通过道路网改善,提升交通安全、优化交通结构,进而推动后续道路网改善。结合中国城市道路网优化面临的挑战,建议深化部门协作与利益群体参与,重视出行改善效果评估,并构建投资、受益反馈机制与持续滚动改善体系。  相似文献   
35.
36.
基于九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对混凝土斜拉桥监测获得的应力及其温度进行研究。首先对获得的应力及其相应的温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并取其中一个月的监测数据每天的平均值,选择适当的基准值以获得各个相对值应力值及相对温度值,就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其次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出温度应力趋势方程,最后在剔除温度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设定安全阈值,并对其状态进行了评估,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可应用于其他工程。  相似文献   
37.
探讨了桥梁结构状态预警系统。根据桥梁结构损伤的特点,将预警系统分为两个体系:局部预警体系和整体预警体系。局部预警体系采用无模型预警体系,整体预警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新奇检测技术。通过将两者相结合,提高了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以下简称"ITS")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地面交通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39.
大跨径PC梁桥长期下挠成因分析与加固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高速公路一座运营超过12年、严重下挠的PC连续梁桥为工程实例,从桥面铺装厚度影响、施工误差影响、预应力度损失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结构损伤的影响、开裂与结构长期效应的耦合作用、温度影响以及结构承载能力及使用性能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病害成因分析,对增设体外预应力束、增设斜拉索以及截断跨中更换钢梁等3种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从线形恢复效果来看,斜拉索方案加固效率较高。但综合考虑施工风险、工期、费用、交通组织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影响,最终采取桥面铺装LC40轻质混凝土减载和施加体外预应力相结合的主动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40.
以某大交通、重交通高速公路一座严重下挠和开裂的(65+100+65 m)PC连续梁桥为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桥面铺装采用LC40轻质砼减载和箱梁内增设体外预应力相结合的主动加固方案。分析了轻质砼的加固效果和优越性;阐述了轻质砼配合比设计,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施工工艺,质量改善的具体措施。采用轻质砼能大大减少体外预应力束的用量,减少了结构恒载效应,增加了结构承载汽车活载的能力,提高了桥梁结构加固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