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岩溶桩基的应用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成为岩溶桩基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平面假设的不完善性,考虑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首先,将基桩作用下的岩溶顶板分别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采用结构力学与双向板分析理论建立不同模型的桩端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矢高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岩溶顶板冲切破坏与剪切破坏形式的基础上,探讨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而获得桩端荷载、石灰岩抗拉强度、溶洞跨度与矢高等因素对桩端岩溶顶板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溶洞钻孔探测所得地质勘查信息构建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流程,提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具体分析桩端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及其破坏模式随矢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不仅与溶洞跨度、桩径有关,而且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也密切相关,此外,石灰岩抗拉强度对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同样较大,详细全面的工程勘察资料能使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路基沉降的监测与控制是保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路基沉降监测数据的处理,该文在.NET开发平台上利用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对Excel进行二次开发,同时将Matlab编写的路基沉降预测函数转换为支持.NET的COM组件,再利用C#与Matlab的混合编程技术,完成了路基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实际应用证明,该数据处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指导了路基施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软件PLAXIS研究斜坡高填石路堤变形和稳定特性,分析在不同地面坡比下坡脚水平位移、路堤中心竖向位移、塑性点的扩展及安全系数随填筑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傅波  王桂尧 《中外公路》2006,26(3):39-41
路基的差异沉降是导致路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路基差异沉降不仅发生在半填半挖或新老路基结合处,在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与高路堤临近边坡路肩部位压实度的差异、强降雨作用导致的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的降低及雨水入渗导致路基软化后行车荷载的反复循环作用均会导致差异沉降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该文在分析这类差异沉降形成机理的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差异沉降对路面开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强夯法处理石灰岩碎石路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常吉高速公路路基强夯的工程实践,对石灰岩碎石路基进行了强夯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夯法处理石灰岩碎石路基的效果,提出了该段路基强夯设计参数。现场进行了夯沉量、压实度和弯沉测试,以及碎石土级配分析和素土含量试验。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路基在1 200 kN.m夯击能作用下夯击3锤,夯沉量可达到30 cm以上,压实度可提高5%,达95%以上,达到规范和建成后的安全使用要求;路基填料的级配及素土含量情况直接影响路基的夯沉量,碎石级配越好,素土含量适当,路基的夯沉量就越小。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用于路基沉降计算的常用方法和一些新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作了比较,为准确计算路基的沉降量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岭隧道的进出口或穿越峡谷地区常存在浅埋段,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济、高效地完成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兼具明挖与暗挖优点的盖挖法已初步应用于山岭隧道浅埋段,但其支护设计方法尚需完善。为此,基于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施工特点及其盖拱几何模型,首先提出盖拱承载受力简化分析模型;其次,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建立出盖拱支护结构内力简化计算方法,获得盖拱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并考虑盖拱与拱脚过渡段的平滑缓和作用,构建出拱脚扩大基础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然后,采用所建立的盖挖支护设计方法探讨隧道埋深、盖拱矢高、圆心角、半径与拱脚宽度等因素对盖拱支护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优化设计原则;最后,采用所建立的盖挖支护设计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工程实例典型断面盖拱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同时探讨了山岭隧道浅埋段盖挖支护设计方法及其优化设计原则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段盖拱宜与隧道支护结构完全接触,盖拱设计厚度不宜大于0.6 m、内侧圆心角不宜小于120°;盖拱与拱脚应设置平滑缓和的过渡段,提高拱脚地基承载力能有效减小拱脚扩大基础的宽度;隧道初衬钢拱架浇筑于盖拱内不仅能保证盖挖时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还能提高盖拱稳定性;地基注浆加固锚杆不仅能提高地基承载力,还能增强拱脚基础的水平抗滑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论采空区对高速公路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分析了采空区对高速公路的影响,探讨了采空区对高速公路的临界深度计算方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采空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埋深与围岩变形模量对隧道开挖后支护结构承载变形的影响规律,以龙永(龙山—永顺)高速公路大干溪Ⅰ号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隧道分部开挖支护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埋深条件下,当围岩变形模量由4.5GPa减少1/3时,拱顶下沉量与周边收敛量均增加40%左右,初期支护拱顶水平方向应力值增加55%左右,初期支护左侧拱腰竖向应力值增加37%左右;当围岩变形模量由4.5GPa增加1/3时,拱顶下沉量和周边收敛量均减少22%左右,初期支护拱顶水平与竖向应力值和初期支护左侧拱腰竖向应力值均减少21%左右;变形模量减小对支护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比其增大时明显。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结合郴宁高速公路路基开裂严重的实际问题,对红粘土路基的裂缝开展规律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按照高速公路路基填筑要求在施工现场制作了红粘土路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室内试验,研究了在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体由于开裂形成的小裂缝、大裂缝、小块、裂块的发展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