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汽车发动机出现烧机油故障的原因很多,如发动机内部磨损、润滑系统不良等原因都会造成发动机烧机油。文章介绍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深入分析了发动机烧机油的常见故障现象,并且研究与分析了引起发动机烧机油的原因。旨在更好了解常见的发动机烧机油的故障现象,尽量避免汽车出现发动机烧机油的现象,并且文章有针对性地针对汽车发动机的烧机油故障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排除以及维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DCT电控系统的功能安全,按照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制定其开发流程。根据整车对DCT的安全目标及功能安全需求,结合3层监控概念对该系统架构进行分层设计,并对安全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发电控系统硬件和软件安全设计规范,最后对所设计系统及规范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符合ISO 26262要求,能实现整车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3.
零部件的疲劳破坏是其失效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新产品设计初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疲劳寿命进行预测能够有效预防疲劳破坏的发生。建立某变速器换挡拨叉组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进行强度分析,获得换挡拨叉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将Adams中获得的换挡力和换挡拨叉组件的强度分析结果输入Fe-safe软件中,进行疲劳寿命计算,获得换挡拨叉组件的疲劳寿命为1 902 567次,疲劳破坏发生在58820号单元的第4个节点,该方法为结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某款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在发动机缸盖-缸体-正时链罩三结合面处,出现渗油现象.通过对渗油处的结构、受力及密封胶品等分析排查和台架验证,发现通过修改易储油结构、优化密封胶储胶槽以及减少缸体与缸盖装配后密封面的高度差等,可以解决渗油问题.结果表明,三结合面结构本身就存在渗油的风险,此处结构设计时要避免出现易储油结构,同时对3个零部件的高度差要严格控制.发动机初期开发验证阶段,可以通过机油中添加荧光粉等及早发现和规避渗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点火线圈是点火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品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运行安全,因此有效识别出生产缺陷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对点火线圈的结构特点、生产工艺、失效模式以及行业检测能力进行相关研究,依托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整体密度探测法,研究出一种可以检测点火线圈产品整体品质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及时获取现场电压电流信息,实现对铁路站场供电电压电流的有效监测,对车站实施实时电压电流监测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电压电流监测管理。通过近3年的应用实践和持续改进,监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要转变车辆器材保障观念,在调整保障实体功能上下功夫,达到快速投送、网络保障,建立运、储、供、管综合一体的保障体系。现代战争战场空间的多维化、远程化趋势,使器材保障呈现多点、多向的态势,单纯依靠仓库上门保障等固定式做法,已不能做到及时、准确。从我军现状看,主要问题是缺乏网络系统,各级保持大量的库存,缺少快速运送手段,与信息化战争的  相似文献   
18.
台架测试是发动机开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测试数据能够充分地反馈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以及发动机NVH测试反馈的舒适性都能够在台架测试中得到准确的数据反馈。设备的精度高低是得到有效数据的重点要求,文章对量检具的核查的方法以及要求进行充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线束在汽车中有信号连接和传输的作用,称为汽车的神经。线束品质问题也影响着整车的品质,因此在线束设计和制作中,为了有效降低线束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不断提升线束品质,降低线束品质问题导致的整车故障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目前市场上各种等级的机油进行充分调研,应用API等级为SN,SAE等级为0W-20的低黏度机油进行燃油经济性及相关耐久性研究。对低黏度机油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发动机台架耐久试验、整车NEDC油耗试验、整车耐久试验等。试验结果显示,低黏度机油应用于某汽油发动机可产生约0.69%的节油效果,并且能在特定的发动机及整车耐久试验中保持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