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37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车试验,分别在城市道路和公路上,利用EyeLinkⅡ眼动仪测试了20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与注视行为特性。将被试驾驶人分为熟练驾驶人组和非熟练驾驶人组,通过将实际驾驶过程中的交通场景录像逐帧分解,并与驾驶人的眼动数据相结合来确定驾驶人的真实注视目标,对比了熟练与非熟练驾驶人的注视区域和注视目标特征,研究了2组驾驶人驾驶经验对驾驶人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导致2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驾驶经验对驾驶人注视行为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城市道路上,熟练驾驶人对近处目标的注视频次比非熟练驾驶人高约18%,而对车内后视镜的注视频次约为非熟练驾驶人的4.7倍;在公路上,非熟练驾驶人对远距离区域的注视频次仅为熟练驾驶人的4l%,而对车内区域的注视频次则为熟练驾驶人的2.1倍;驾驶人对右区域的注视频次平均约为左区域的2.5倍,且熟练驾驶人对右区域关注更多,约为左区域的4倍,而非熟练驾驶人对右区域的注视频次约为左区域的1.5倍;非熟练驾驶人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效率均比熟练驾驶人差。  相似文献   
62.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过程的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和地下水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能加快地基沉降的速率,缩短施工工期;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浅层土孔压变化影响明显,而对深土层孔压变化较为缓慢;抽真空开始后土体水平位移方向是指向加固区内的,而堆载预压阶段是指向加固区外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减少地基的水平变形,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3.
尹志华  俞孟蕻  袁伟 《船舶》2011,22(2):49-53
以耙吸挖泥船为应用背景,介绍了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的发展和现状,设计出基于模糊的PID控制算法来实现位置保持和按预定航迹疏浚。根据工程经验制定了符合耙吸挖泥船应用的模糊规则,同时通过Matlab及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在环境力的影响下,DP/DT效果良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4.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疲劳驾驶事故中驾驶人特征、事故时段分布及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研究了疲劳驾驶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和驾驶人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疲劳驾驶预防对策。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下男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和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群体;2:00~6:00与15:00~16:00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时段;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远高于普通公路;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生理节律、驾驶人因素等。通过保证驾驶人有充足的睡眠与短暂休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及使用疲劳预警装置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66.
67.
通道宽度对驾驶员动态视觉和操作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使用眼动仪及车速记录仪记录了5种试验条件下3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眼动行为和车速数据,分析了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的车速变化特征、驾驶员眼动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通道宽度变窄,驾驶员的注视点变近,对障碍物的注意变得集中,且习惯于以左侧障碍物为参照来调整车辆运行状态;通道宽度变窄使驾驶员信息感知阶段时间所占的比例减小,而操作校正阶段时间所占比例增大,且通过条件越差,对驾驶员的刺激越强烈。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坡度、坡长与事故的关系,采集了5条典型连续下坡路段(总长度为76.68 km)的1 276起事故数据。从事故起数沿下坡方向的里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事故集中分布在下坡路段的下半段,并且随着里程的积累而增加。对事故率与事故地点坡度和一定坡长的平均坡度分别进行线性和指数回归,对比回归结果和方程的样本决定系数R2,显示事故率与平均坡度的相关关系较事故率与地点坡度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9.
近几年来,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铁路营业里程已达8万km,机车拥有量大约1.85万台,我国自主开发的CRH1-5型动车组及"和谐"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投入运营,国产SS7E、SS9、DF8B、DF11等新型高速、重载客、货运机车广泛应用,标志着铁路技术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铁路第6次大提速后,既有线动车组运行速度已达250 km/h,旅客列车速度也提到140~160 km/h,货运列车牵引质量超过5 000 t.不断提高的运行速度与牵引质量,对铁路行车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遍应用,我国的列车运行监控和检测装置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动车组及内燃、电力机车上推广普及,为保证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汽车驾驶员注视点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分析驾驶员感知-判断-操作行为模式,对驾驶员在通过不同通道宽度障碍物时的动态视觉进行研究。用眼动仪等设备记录了驾驶员在通过设定障碍物间的通道宽度时眼睛注视点的变化和相应的车辆行驶速度,分析了在7.04、.4、3.5、3.0和2.0 m五种通道宽度条件下驾驶员注视点变化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显示,无障碍物时,对应通道宽度为7.0 m,驾驶员注视点在车辆前方较远处和道路的中央区域;通道宽度较充裕时,对应通道宽度为4.4和3.5 m,驾驶员注视点主要在左侧障碍物和道路中央;通道宽度较窄时,对应通道宽度为3.0 m,驾驶员注视点频繁在左右两侧障碍物间移动;随着驾驶任务难度增加,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区域变近,视线的变化频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