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79篇
综合类   37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结合碎石型陶粒与国产环氧沥青配制混合料,并进行混合料的性能研究和综合评价.在15%的陶粒掺加比例情况下,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进行混合料的强度、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滑性试验研究,得出符合钢桥面铺装要求的碎石型陶粒环氧沥青混合料.研究成果可为陶粒用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并为将来陶粒作为钢桥面铺装原材料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立转开启式桥梁钢桥面铺装层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津海响螺湾开启桥,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车辆荷载作用下开启桥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体系的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含纵隔板和含纵隔板两种情况下的铺装层力学响应.建立了1/4含铺装层的开启桥整桥模型,分析了整个动态开启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以不同力学响应为铺装层力学控制指标时,采用的仿真模型也不同;开启角度最大时,铺装层最大剪应力达到最大值,比刚开启时增加了50%.  相似文献   
43.
为了提升中国的道路安全评价水平,提出一种基于微观交通仿真与极值理论相结合的城市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微观交通仿真标定方法,它是以优化冲突参数后侵占时间(Post-encroachment Time,PET)分布作为标定目标,同时将平均排队长度和冲突数量作为约束条件,并使用遗传算法寻找仿真模型中最优驾驶人行为参数的系统性方法。然后引入极值理论中的极大阈值方法(Peaks-over-threshold,POT),选用PET值作为模型输入指标,对交叉口年平均事故频率进行预测。选取上海市奉贤区的10个交叉口作为案例分析,对交叉口仿真建模后,分别使用基于平均排队长度的传统标定方法、考虑冲突数量的两阶段标定方法和优化PET分布的多约束标定方法进行标定,并使用POT方法获得各交叉口的事故预测值。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相关性检验、相对安全检验和事故预测3个方面显著优于其他2种标定方法;将其与基于实际观测冲突的极值预测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相交冲突和追尾冲突的事故预测上表现均较为良好,而对于换道冲突的预测较为一般;提出的基于微观交通仿真与极值理论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有潜力的城市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4.
天津大沽桥钢桥面铺装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津大沽桥所处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及钢桥面铺装的特殊要求,合理选择环氧沥青混凝土作为铺装材料并进行了严格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环氧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热固性材料,具有优越的路用性能.本文介绍了大沽桥钢桥面铺装方案及实施过程,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方案的实施可为以后的环氧沥青铺装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空隙率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由于环氧沥青混凝土大多用在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中,因此,对空隙率的要求更为严格.本文通过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不同计算方法、混合料的常温与高温固化反应以及改变试件不同的成型温度等试验的研究,分析比较各因素对空隙率的影响程度,指出固化反应和试件成型的温度的重要影响作用,并提出解决减少影响的方法,以满足环氧沥青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6.
超载作用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高速公路的超载现状,分析超载车辆的特征,建立了超载车辆与沥青路面接地方式的计算模式,并以弯沉和弯拉应力为控制指标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对沪宁高速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两条典型的高速公路,在超载作用情况下作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在超载重载条件下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以基层底部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控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7.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钢桥面铺装层受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采用正交异性钢箱梁结构,桥面铺装层在国内首次采用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本文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铺装层作为受力整体,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铺装层内受力变形特点,提出桥面铺装层破坏指标。研究铺装层参数、钢箱梁有关设计参数对于铺装层受力的影响。为桥面铺装层材料选用、钢箱梁结构构造设计及车道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钢桥面铺装中环氧沥青黏结层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层配合使用时的黏结性能,采用拉拔试验研究了粉胶比、高温老化对环氧沥青黏结层黏结强度的影响,以及浸水、黏结层洒布量、黏结层与铺装层施工间隔时间对复合梁黏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环氧沥青黏结层抗高温老化性能优良,加入矿粉会降低其黏结性能,复合结构的黏结层洒布量不宜低于0.6 L/m2,施工间隔时间不宜大于48 h.  相似文献   
49.
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形貌及抗滑性能的分形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描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形貌及抗滑性能,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沥青混凝土路面数字图像的灰度等值线进行分形分析,获得分形参数.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显著的分形特性,分形维数越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形貌越复杂;尺度参数越大,沥青混凝土路面构造纹理越粗大.提出一个结合了分形维数和尺度系数的粗糙度函数来描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形貌,可以同时描述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形貌的复杂程度和纹理构造.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与粗糙度函数值有良好的相关性,粗糙度函数值越大,抗滑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50.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整体结构的疲劳特性是决定铺装层使用寿命的关键.通过对双层沥青铺装层结构的复合梁以及"水泥混凝土板+双层沥青混合料铺装"三层复合结构的疲劳试验,对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复合结构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虑了层间防水粘结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应变为700×10-6时,"环氧沥青混凝土+SMA"结构的疲劳寿命是其他类型铺装结构的1.4倍;"水泥混凝土板+环氧沥青混凝土+SMA"三层复合结构的疲劳寿命是其他类型铺装结构的2.1倍.结论表明"环氧沥青+SMA"复合铺装结构适宜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