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158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三峡库区水位上升至175 m之后引发了新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引起了已发地质灾害的复发。已有研究未考虑周期性浸泡对三峡库区土体性质的影响。采取三峡库区典型松散土体,运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对所采取的岩土样在天然状态、长期性浸泡状态、周期性浸泡状态试验工况下的物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物相变化,得出库区水位升降引起的周期性浸泡作用是导致土体结构和强度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2.
支座连接件是桥梁整体抗震性能的一个薄弱环节,针对汶川地震中大量桥梁支座普遍出现病害的现象,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提出了辊轴摩擦支座的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地震波激励下普通橡胶支座与滚轴摩擦支座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其沿支座平动方向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辊轴摩擦支座在控制地震响应的同时能很好地控制梁体移位,延长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避开地震能量的集中区,降低结构的内力及位移,使结构内力得以合理分配,支座在运动不发生转动,只有水平方向平动,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震后结构复位较容易,隔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3.
对四川省公路灾害管理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对我省公路灾害(水毁)基本现状和形成原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我省公路灾害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对公路灾害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4.
悬臂式棚洞在天山公路病害整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新疆北天山公路K617线公路病害的治理提出了三刚架棚洞、悬臂式刚架棚洞和挡土墙等三种方案,根据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进行了方案优化,采取了悬臂式刚架棚洞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5.
蠕动性泥石流的显微特征及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位于国道212甘肃化马泥石流为例,基于多年来的现场观察及室内电镜分析,比较深入地研究蠕动性泥石流的显微结构及显微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蠕动性泥石流的微结构有杂基支撑结构,颗粒支撑结构,整体结构及筛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6.
泥石流是天山公路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也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公路病害.基于天山公路泥石流爆发诱因、物源组成、岩性特征、运动规律,遵循高寒地区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特殊性,所开发的导流墙网、排导棚架结构、桩板泄流槽、导流弧形挡土墙技术,是该类公路泥石流极其有效的防治技术.根据这些单体技术结合已有公路泥石流的防治技术,构建了包括导流墙网 排导棚架、桩板泄流槽 底埋隧道及导流弧形挡土墙等结构在内的泥石流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天山公路泥石流病害的防治问题,研究结果已用于天山公路泥石流防治方案设计,也为同类型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7.
速流结构是治理公路大型泥石流的有效技术类型,由汇流槽和速流槽组成.汇流槽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受荷性能是速流结构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建立了汇流槽板质量-阻尼-弹簧动力学模型,据此运用结构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汇流槽板的挠曲线方程和动力学方程,为汇流槽板结构强度设计及变位控制设计提供了依据,其成果于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8.
根据库区滑坡致灾的敏感性因子分析,遴选滑坡致滑的4大敏感因子,假设4大因子之和为1,利用概率统计法分析滑坡失稳的发生概率、以清泉路滑坡为例,获取其发生概率为60.1%,较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9.
白龙江流域第四纪以来地貌发育基本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表明,白龙江流域上游、中游及中上游过渡地区分别发育有2级、3级、4级和6级阶地;T4 ̄T6发育于早更新世,T3发育于600Ka·B·P·左右;由上游地区T2、中游地区T4和中上游过度地区T6的顶面构成区内广泛存在的地貌宽谷面,面顶拔河床420余米,是现代泥石泫发育的源区所在;第四纪以来,区域绝对隆升量近1200m,早更新世、中 析世至全新世及全新世隆升速率分别为43B、70B  相似文献   
200.
笔者尝试实现损伤理论有限元的结合(损伤有限元),并运用于对整体结构的损伤进行分析衡量.为此,以应变为损伤变量定义了新的内变量-损伤度,并在此基础上修正了J.Mazars的本构方程建立新的损伤本构方程.进而形成一种用于结构整体的强度校核方法.将这一方法运用于重庆市沙滨路排污管道试验段砼箱涵的裂缝形成的损伤机理分析和强度校核,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本方法的发展对损伤力学运用于工程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