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分别采用戊二醛和三价铁离子改性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制备了CS-CMC聚合物双极膜,并被用于电解法制备水处理剂高铁酸盐.经IR分析表明,该聚合物膜两极分别含有-N=CHR、-COO-官能团.CS-CMC双极膜的溶胀率较小,能稳定存在于浓酸、浓碱溶液中.在电极上迭加变频不对称脉冲方波可及时去除阳极表面的氧化膜.在14 mol/L的NaOH溶液中,室温下以5 mA/cm2的电流密度、脉冲方波频率2 Hz,电解6 h,电流效率平均为51.27%,高铁酸盐浓度达到37 mmol/L.  相似文献   
62.
王阳  罗宇  陈震  薛健 《船舶力学》2016,20(9):1147-1159
在进行大型结构焊接变形有限元分析时,为了固定整体结构刚体位移必须施加不少于6个自由度的约束,但对于自由状态下的结构而言,如何施加这6个最少约束是非常的困难,长期以来是困扰研究人员的难题,也是焊接结构有限元分析在工业现场应用的一个瓶颈。所谓惯性释放法就是可以在不加约束的情况下模拟自由结构的变形。该文将在航海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惯性释放法引入大型焊接结构变形分析,解决了自由状态下结构必须施加约束的问题。首先以典型的对接接头为例,比较了两种不同的约束方法之间的差别。然后通过一个典型的船体焊接变形预测的实例,验证了惯性释放法在大型结构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焊接结构变形分析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选取3辆国Ⅵ轻型汽油车和 3辆轻型纯电动汽车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 (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WLTC)、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 (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Passenger,CLTC-P) 及实际道路工况下进行能耗试验,将电耗折算为电力生产端的 CO2排放量,研究了两类车辆在不同测试工况下,车速、加速度、车辆瞬时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行程动力学参数v.apos和相对正加速度 (Relative Positive Acceleration,RPA) 对CO2排放的影响及两类车辆 CO2排放特性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类车辆 CO2排放因子均随车速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汽油车CO2排放因子在≥30 km/h的车速区间随加速度增大波动较小,0~30 km/h低速段均有很高的值,且在>1 m/s2的低速急加速区间取得最大值,低速段平均CO2排放因子达到纯电动汽车的2.06~2.2倍;纯电动汽车CO2排放因子在减速区间维持稳定低值,匀速及加速区间随加速度增大急剧上升;汽油车CO2排放率随VSP增大先下降后上升,纯电动汽车CO2排放 率只在VSP>0时随VSP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增长,且在VSP>20的高速急加速区间反超汽油车;v.apos和RPA与两类车辆在各行驶路段的CO2排放因子具有强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基于高速公路交织段的概念,结合城市道路间断流运行特征及路侧指路信息对交织车辆的影响机理,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实际交织长度的确定方法.根据道路交通设计特征及驾驶员变道行为特征分别确定了城市道路进口道交织段的起讫点.选取上海市典型交叉口对车辆换道行为及微观行车特征进行视频观测,共获得159个有效样本,分析了车辆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呈正态分布.结合指路信息的影响改进了现有交织段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比较了该交叉口三个典型断面的通行能力:停车线断面、交织段断面、路段断面,并指出随指路信息位置变化时交织段通行能力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指路信息最佳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65.
为全面整合和分析无损检测采集的病害信息并构建病害数字孪生模型对病害进行可视化表达,基于BIM+GIS技术,运用探地雷达检测手段,提出了路面全域病害整合与建模的新框架。在该框架中,首先面向不同路表病害类型分别开发基于深度图像表面拟合和基于二值图像轮廓拟合的病害建模方法,相较于传统二维贴图或三维固定参数的建模方式,该方法实现了对病害区域信息的准确拟合建模;该框架另一部分提出了路面结构内部隐蔽病害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相较于传统分析建模进一步实现了探地雷达数据的病害模型转化与BIM数字化道路高效整合,降低了探地雷达数据实际应用性的门槛。该方法基于2种不同雷达图像的病害特征,识别并提取病害区域,实现全路段隐蔽病害疑似区域和局部重点区域三维重构;最后自动化构建包含全域病害的数字孪生模型,将无损检测数据高效整合,完成病害实体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转化。同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道路病害分布热力图,反馈病害分布以及发展情况,指导养护管理工作。试验结果表明:该框架高效完成全域病害的三维数字转化;路表裂缝和坑槽建模精度分别达到80.13%和98.17%,路面内部病害的模型结合现场钻孔取芯验证在判断病害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66.
土工膜复合防渗墙施工技术是一种防渗性能高、环保的施工工艺。其关键技术包括成槽、垂直铺膜、填充料的回填、防渗墙的接头施工。成槽施工设备包括液压抓斗、铣槽机、TRD、锯槽机等,铺膜方法有重力沉膜法、振动插入法、插入式,填充料有土与膨润土的混合填充、低标号混凝土、自凝灰浆、塑性混凝土等。接头形式有搭接式和锁扣式。本文介绍了三种土工膜复合防渗墙的施工工艺,并介绍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7.
基于HOTTEL日照辐射模型,提出计及日照因素影响的船体温度变形预报方法,根据赤纬角和太阳时角等参数计算船体表面日照辐射强度,与二维稳态热传导理论和薄壁梁弯曲理论结合,计算船体梁水平和垂向弯曲变形。以某典型超大型油船为例,计算不同季节考虑日照辐射的船体变形,预报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在夏季和冬季分别相差约3.97%和14.29%,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8.
增程式电动汽车采用与传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同样的能耗测试标准,但二者在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搭建增程式电动汽车仿真模型,采用全球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工况进行电量消耗模式(CD)和电量保持模式(CS)的能耗仿真试验,再基于实车试验室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开展采用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LTC)的能耗仿真试验,分析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两种不同工况下的能耗表现。结果表明:采用仿真手段能较好地实现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能耗测试,且综合结果与试验室数据较为相符,采用CLTC工况的能耗测试表现要显著优于WLTC工况的能耗测试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