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34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接上期) 7.2.4分布式查询调优 当需要进行包含数据移动的跨服务器查询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确保合适的CIS配置被正确调优了。查看以下列表中的配置和值:  相似文献   
12.
泡沫沥青及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沥青发泡原理、特点和沥青发泡特性的评价指标;通过沥青发泡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中海AH-70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并就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技术要点作了简要的介绍,以推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中国道路维修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Outliers in point cloud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directly. Most of outlier removal methods just remove those outliers far away from the real surface and are only applied to handle watertight surface. In this paper, a two-step outlier removal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filter the point clouds acquired from the gray code and line-shifting technique. The first step is to remove the outliers far away from the real surface. Some feature point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point clouds to construct an initial surface. The points with distances to the initial surface greater than a given threshold are removed as distant outliers. The retained points are linked into lines in each structured light sheet using their Voronoi diagrams. Some of lines which are very close to the real surface are removed as near outliers in the second step.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in removing outliers for surface reconstruction. Foundation ite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470488)  相似文献   
14.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钢桥疲劳研究新进展,总结了钢桥疲劳荷载、疲劳机理、抗疲劳设计方法、疲劳安全监测与评估、疲劳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探讨了钢桥建设与运维面临的技术挑战,展望了钢桥疲劳创新研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已研发的与桥位处交通荷载特征、结构型式、设计使用年限匹配的车辆、列车、温度疲劳荷载模型,推进了长寿命桥梁抗疲劳设计理论的完善;(2)采用车辆-温度耦合疲劳应力的“冲浪”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反映钢桥实际疲劳损伤度,温度与车辆耦合作用下的疲劳累积损伤度比仅考虑车辆作用时大10%~15%;(3)涌现了物理疲劳试验、数字疲劳试验和原位疲劳试验技术相融合的疲劳机理研究新范式,部分改变了传统疲劳认知,探明了畸变变形比、应力比对畸变疲劳行为与细节疲劳强度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实桥拉吊索服役大应力比条件下钢丝疲劳强度骤降现象,揭示了拉吊索钢丝强度等级由1 670 MPa提高到2 060 MPa时钢丝疲劳强度先增大、后下降的客观规律,明确了耐候钢桥细节腐蚀后疲劳强度并未下降的客观事实;(4)全桥多物理场、跨尺度和多概率疲劳孪生模型的构建已逐步实现,促进了数据原生、数据相生和虚实共生的钢桥疲劳元宇...  相似文献   
15.
砒霜坳隧道右线出口浅埋软弱围岩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砒霜坳隧道右线出口浅埋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包括地表加固、设置明洞、回填反压、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双侧壁导坑以及监控量测,取得显著成效,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两种78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单向拉伸及应变控制的循环载荷,对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C成分的DP780具有更高的延伸率和n值,其组织中除了铁素体和马氏体之外还含有5%左右的残余奥氏体;对比两种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发现高C成分DP780的疲劳寿命要高于低C成分D...  相似文献   
18.
南昆线泥炭土地基加固处理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昆铁路七甸段有一段路堤的地基为泥炭土,其承载力之低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未遇到过。为解决地基加固问题,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作了地基加固试验,本文对其试验情况及结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全回转推进器中间轴系布置万向联轴器时确定相关有利参数的问题,通过汇总柴油机驱动全回转推进器轴系布置的相关资料,根据万向联轴器布置的特点及要求分析了相关参数;然后转化为几何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并以某港作拖船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计算;最后提出了万向联轴器布置设计流程图.该设计办法适用于设置万向联轴器的全回转推进器轴系,能够快速地找到较佳的万向联轴器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公路工程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大大小小的车辆加重了公路工程的负担,致使公路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路工程施工存在了问题,尤其是路基方面施工不合理,导致其质量不达标,最终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公路路基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其质量。就公路土质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