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1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1.
短期交通流序列混沌识别及预测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判断序列是否具有混沌特性是基于混沌理论预测的前提,而序列的混沌特性是由长程相关性和长记忆性的矛盾构成.利用Hurst指数识别高速公路短期交通流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和长记忆性,并通过计算序列的互信息,分析短期交通流混沌序列的可预测程度及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未来无人驾驶车辆对路网容量的影响,揭示无人驾驶车辆与普通车辆的相互影响特性,假设无人驾驶车辆遵循系统最优路径,普通车辆遵循用户最优路径,构建了无人驾驶环境下的道路网络储备容量模型。上层模型为满足路段容量约束条件下的最大交通需求,各OD之间的交通需求采用不同的增长乘子;下层模型为两类用户的混合路径选择行为模型,无人驾驶车辆以系统总阻抗最小为目标,而普通车辆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到非统一增长乘子下的路网容量,比较了统一增长乘子与非统一增长乘子的异同之处。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种计算结果所得到的道路网络容量增长趋势类似,但是非统一增长乘子计算结果大于统一增长乘子计算结果,当无人驾驶车辆市场渗透率达到一定比例时,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随着市场渗透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②不同OD对的增长乘子不一定相同,无人驾驶车辆的加入可以优化不同地区的OD需求分布,从而提升整个道路网络的容量;③非统一乘子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不同OD对的干扰作用,提高部分OD对在低市场渗透率下的路径利用率,路段流量分布更加均衡;④当无人驾驶市场渗透率达到较高的比例时,道路网络容量可增加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14.
区域交通规划中的系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系统思维的概念,论述在交通规划过程中应当运用系统思维分析交通系统,制定交通规划,进而指导交通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随机需求道路网络出行时间可靠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不确定路网可靠性评估的合理性,设需求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假定出行者在随机需求作用下能 够达到确定性用户均衡,运用路径算法获得流量,根据BPR(bureauofpublicroads)型路段特性函数以及对数正 态分布的概率特性,给出了路径出行时间的随机分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路径及OD对出行时间可靠性评估模 型.用数值算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评价需求及其波动程度、路径之间的相 关程度对出行时间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截尾数据)。为此,为确保基础数据不全的情况下交叉口事故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零截尾的广义负二项回归模型;采集了246个非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与事故数据,采用传统负二项模型和新提出的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对全数据和零截尾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针对截尾数据的分析中,零截尾负二项模型明显优于传统负二项模型,并且零截尾负二项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与基于全数据的负二项基准模型的估计值非常接近;在所有模型中,交叉口的主路交通量和支路交通量与交叉口的安全性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关联。此外,同等条件下,十字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高于T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利用传统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截尾数据得到的事故预测模型与使用全数据的基准模型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可靠;采用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参数结果与基准模型基本一致,截尾模型的置信区间包含基准模型相应的参数估计值。当受条件所限无法获取全部数据时,可以考虑使用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进行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递阶优化模型因其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在运输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双水平规划在道路网络设计、交通控制、交通需求估计领域的应用,并分别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降级路网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用OD对出行时间标准差度量出行时间的可变性.假定路段容量服从Beta分布,根据容量均值及方差建立了Beta分布参数估计模型,基于Monte Carlo仿真技术,构建了路网出行时间可变性分析方法.在该分析方法中,用户均衡交通分配用于求解各容量状态下的OD对出行时间.数例仿真结果表明:在随机供给作用下,OD对出行时间随机变化,并具有明显的长尾特征;OD对出行时间可变性与出行时间均值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容量波动程度对出行时间可变性影响显著,控制容量的波动程度能有效减小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 采用经济学中市场摸索过程模拟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 假设城市出行者在路径决策过程中, 考虑路径出行时间和关键路径拥挤程度的共同影响, 以价格拥挤混合均衡交通流模式为基础, 建立了一种价格-拥挤混合调节的非均衡网络交通流动态演化模型, 并验证了模型稳定状态与均衡的等价性; 基于简单的测试网络和中型路网, 对演化模型进行了模拟, 描述了非均衡网络交通流的演化过程与非均衡状态下交通网络的整体表现。研究结果表明: 时间价格调节模型的演化结果符合经典的Wardrop第一原理, 拥挤数量调节的结果使得OD间各路径上关键路段的拥挤程度一致, 价格-拥挤混合调节的结果会使路径流在走行费用较小和拥挤程度较低的路径上相互进行调整, 其动态演化过程波动性要大于单一调节的情况; 在测试路网中, 考虑采用拥挤程度对路径进行选择的行为, 使得整个路网拥挤均匀程度整体提高62%, 但路段饱和度均值却从0.60增大到了0.64, 表明路网整体上变得拥挤; 若考虑两者的共同调节, 最拥堵路段饱和度从0.936下降到0.787, 均匀程度整体提高46%, 且路段饱和度均值降低, 路径行程时间变小, 拥堵得到改善; 中型路网的测试结果也表明这种混合均衡模式能灵活、客观地描述路网交通流动态演化过程, 获得较为合理的路网系统的稳态流量。   相似文献   
20.
VRGS中车辆引导比例研究—MLP优化模型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引导车辆和非引导车辆构成的路网交通流模式进行了分析,根据引导系统,引导车辆和非引导车辆三者之间的行为竞争机制,建立了一个描述车辆引导比例的变化对引导系统收益影响的多水平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